网上有关“关于神舟五号的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神舟五号的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 ”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中国国旗送入太空 ,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航。
神舟五号飞船由轨道舱 、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
扩展资料:
新技术应用: 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 。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 ,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意义: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百度百科-神舟五号飞船
有关中国航天事业的资料
我来答有奖励
热心网友
2013-03-21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 ,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 ,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 。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
不久,第二艘飞船“神舟二号 ”被制造出来 ,它的性能比“神舟一号”更加先进,保证安全与维持生命系统的设备安装的也更加充分。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 、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 ,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 ,“神舟 ”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 。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 ,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 ,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 、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 ,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 。“神舟 ”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 ,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 ,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
10月6日 ,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 ”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 ,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 ,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 。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 ”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 ,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 ,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 ,翟志刚 、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查看全部39个回答
恩知艺考_航空航天专业排名_专注艺考「老品牌」
航空航天专业排名就选恩知教育!现推出"走进央台 ,首都培训"活动!钻研应试,通过率高!担心航空航天专业排名?名校名师1对1,圆重点大学梦!全国连锁艺考培训 ,就近入学,家长放心!
恩知(北京)教育科技..广告?
最新招聘信息-山香教育全程协议班通过率高!
最新招聘信息面试礼仪+面试流程+面试技巧,说课+试讲+答辩+技能 。山香名师全面覆盖 ,预约试听,协议班不过退费!
杭州山香文化艺术策..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遥控飞机什么牌子好?京东玩具乐器,见证成长。
遥控飞机什么牌子好-京东玩具乐器 ,耐摔材质,操作简单,创意无限 ,妙不可言,成长快人一步!
572020-05-03
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资料
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 ,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 。不幸火箭爆炸 ,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 。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此后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是继苏联、美国 、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 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 、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 百度百科-中国航天事业
145 浏览247862019-07-18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近年,最大力宣传,最突出的就是航天事业 ,从第一次载人航天,到第一次太空行走到接下来的嫦娥奔月计划,打算开发利用月球 ,我国还研制发射了各种型号的卫星,如气象卫星,北斗系列导航卫星 ,对地观察遥感卫星等。2003年起,我国多次进行载人航天实验,杨利伟成为第一个飞入太空的中国人,霍志刚成为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中国人。
29 浏览5212020-03-18
关于中国航天成就的资料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 ,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 ,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的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了高精度成像。 扩展资料 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 ,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 、赵尔陆任副主任 ,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向媒体表示,“嫦娥一号 ”的发射窗口预留了35分钟,在这35分钟内都可以发射。但在最后一分钟发射与在第一分钟发射相比 ,相比卫星燃料将要损失120公斤, 这对总共只有1200公斤燃料的“嫦娥一号”是很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时间和工作寿命 。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在这35分钟内不能正常发射 ,就只能取消发射计划,推迟到第二年重新确定发射窗口。 百度百科-中国航天史
731 浏览182132019-09-26
中国航天事业的资料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 ,航天事业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 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迄今已整整走过五十年光辉历程。半个世纪以来 ,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一贯主张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种活动,积极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不断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中国已确立了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更高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战略目标 ,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推进航天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自2000年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又取得长足进展 。为增进世人对过去五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 ,这里就有关情况作些介绍和说明。 一、发展宗旨与原则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 、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 ——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满足国家需求 ,体现国家意志 。中国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强国兴邦的战略举措,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航天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 ,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航天事业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根据国情和需求,有所为 、有所不为 ,选择有限目标,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航天科技对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与支撑作用 。加强战略筹划,统筹规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以航天科技进步为先导,带动高技术和产业发展 ,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保护空间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 。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项活动 ,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空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二 、过去五年的进展 2001年至2005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取得一系列新成就 。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制和试验基地,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航天科技基础能力显著提高;空间技术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空间应用体系初步形成 ,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应用效益显著提高;空间科学实验与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空间技术 1.人造地球卫星。过去五年,自主研制并发射22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在已初步形成的四个卫星系列的基础上 ,发展形成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 、“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 ”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 、“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 ”导航定位卫星系列 。此外,海洋卫星系列即将形成,构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计划正在加紧实施。一批新型高性能卫星有效载荷研制成功。各种应用卫星初步投入业务运行 ,其中“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 ”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业务气象卫星系列 。地球静止轨道大型卫星公用平台的各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微小卫星研制及应用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 2.运载火箭。过去五年,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24次发射成功,运载火箭主要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明显提高。自1996年10月至2005年底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46次发射成功 。新一代运载火箭多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研制进展顺利。 3.航天器发射场。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建设取得新进展,提高了综合试验和发射能力 ,多次完成各种运载火箭 、各类人造卫星、无人试验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 。 4.航天测控。航天测控网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和拓宽,多次为各种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无人试验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 、在轨运行和返回着陆提供测控支持。 5.载人航天。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第一艘“神舟 ”号无人试验飞船 ,之后又成功发射三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发射并回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取得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突破了载人航天基本技术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两人五天 ”的载人航天飞行,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 ,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又一个重大成就。 6.深空探测 。开展了绕月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和工程实施,取得重要进展。 空间应用 1.卫星遥感。卫星遥感应用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应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应用系统的技术水平和业务化运行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 。建设和完善了国家遥感中心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和许多省市的卫星遥感应用及论证机构。光学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积累形成覆盖范围广 、时间序列长的多波段卫星对地观测数据资源 ,提供多种遥感产品和服务 。在一些重要领域,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已投入业务化运行,特别是在气象、地矿、测绘 、农业、林业、土地 、水利、海洋、环保 、减灾、交通、区域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土资源大调查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2.卫星通信广播。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发展迅速 ,应用日益广泛,应用产业已初步形成 。截至2005年底,中国拥有国际、国内通信广播地球站80多座 ,全国共有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34座,国内几十个部门和若干大型企业共建立了100多个卫星专用通信网,各类甚小口径终端站达5万多个。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开展与应用 ,提高了全国广播电视,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和“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卫星远程教育宽带网和卫星远程医疗网初具规模。中国作为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成员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海事卫星通信网络,跨入了国际移动卫星通信应用领域的先进行列。 3.卫星导航定位 。通过“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 ”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 ,利用国内外导航定位卫星,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开发 、应用与服务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卫星导航定位的应用范围和行业不断扩展,全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规模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 、资源调查、地震监测、气象探测和海洋勘测等领域 。 空间科学 1.日地空间探测。与欧洲空间局合作实施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协同欧洲空间局的四颗空间探测卫星 ,首次实现世界上对地球空间的六点同步联合探测,获得重要的探测数据。开展了月球和太阳系探测的预先研究 。 2.微重力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观测。利用“神舟”号飞船和返回式卫星,开展了空间生命科学 、空间材料科学和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的多项实验研究 ,进行了农作物空间诱变育种探索和高能空间天文观测,取得重要成果。 3.空间环境研究 。开展了对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研究;在空间碎片的观测、减缓和预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具备对空间环境试验性的预报能力。 三、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将发展航天事业置于重要地位。根据上述两个规划纲要,中国政府制定了新的航天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及稍长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按照这一发展规划 ,国家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 、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加强基础研究 ,超前部署和发展航天领域的若干前沿技术,加快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发展目标 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显提高;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 、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卫星通信广播产业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分步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 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绕月探测;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主要任务 ——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最终实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全面完成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提高现有“长征 ”系列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 。 ——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研制 、发射新型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开展立体测图卫星等新型遥感卫星关键技术研究。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多谱段 、不同分辨率、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陆地、大气 、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统筹发展卫星遥感地面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并完善现有遥感卫星地面系统 ,建立和完善国家级的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等定量化应用的支撑设施,初步实现社会公益服务领域的遥感数据共享;建立卫星环境应用机构和卫星减灾应用机构 ,形成若干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在卫星遥感主要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 ——研制并发射长寿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发展卫星直播 、宽带多媒体、卫星应急通信、公益性通信广播等技术。继续发展和完善卫星通信广播的普遍服务功能,增加卫星通信领域的增值服务业务。积极推进卫星通信广播的商业化进程,扩大通信广播卫星及应用的产业规模 。 ——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 ,启动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发展卫星导航、定位与授时的自主应用技术和产品,建立规范的 、与卫星导航定位相关的位置服务支撑系统、大众化应用系列终端,扩展应用领域和市场。 ——研制并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 ,加强新技术、新材料 、新器件、新设备的空间飞行验证,提高自主研发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 ——研制并发射“育种 ”卫星,推进空间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的结合 ,扩大空间技术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应用。 ——研制空间望远镜、新型返回式科学卫星等卫星;开展空间天文 、空间物理、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加强对空间环境与空间碎片的监测能力,初步建立空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载人航天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 ,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工作 。 ——实现绕月探测,突破月球探测基本技术 ,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主要进行月球科学探测和月球资源的探测研究;开展月球探测工程的后期工作。 ——提高航天发射场综合试验能力和效益,进一步优化航天发射场布局 ,提高航天发射场设施 、设备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 ——进一步提高航天测控网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扩大测控覆盖率,具备初步满足深空探测需求的测控能力。 四、发展政策与措施 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统筹规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推动航天科技自主创新,促进航天活动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证航天活动有序 、规范、健康发展 ,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主要政策与措施包括: ——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优先安排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发展,适度发展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积极支持空间科学探索。 ——集中力量实施重大航天科技工程 ,加强基础研究,超前部署前沿技术 。集中优势力量,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 ,实现航天科技的重点跨越。通过加强航天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若干前沿技术的超前研究,提高航天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 ——加强空间应用,推进航天产业化进程 。加强空间应用技术的开发 ,推进资源共享,扩大业务应用。以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卫星遥感 、卫星导航、运载火箭为重点,积极构建卫星制造、发射服务 、地面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加强空间技术的推广转移和二次开发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 ——重视航天科技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航天器、运载火箭研制 、生产、试验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航天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工作、知识产权工作和航天标准化工作 。 ——推进航天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航天科技工业改革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的大型宇航企业。积极构建以航天科技企业和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航天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航天活动的科学管理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积极创新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强化质量 、效益观念,运用系统工程等现代化管理手段 ,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系统质量,降低系统风险 ,提高综合效益。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研究制定航天活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航天产业政策,指导和规范各项航天活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营造有利于航天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 ——保障航天活动的经费投入。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航天投入,同时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航天投资体系,保持航天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航天活动 。鼓励工业企业 、科研机构、商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在国家航天政策指导下 ,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参与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卫星经营企业和应用部门优先选用国产卫星和卫星应用产品。 ——加强航天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注重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 ,特别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航天人才队伍。普及航天知识,宣传航天文化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航天事业。 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航天活动的管理和宏观指导 。中国国家航天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民用航天管理及国际空间合作的政府机构,履行政府相应的管理职责。 五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政府认为,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世界各国都享有自由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及其天体的平等权利;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 ,应有助于各国人民友好合作。 国际空间合作应遵循联合国《关于开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促进所有国家的福利和利益,并特别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的宣言》(《国际空间合作宣言》)中提出的基本原则。中国主张在平等互利 、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 ,加强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基本政策 中国政府在开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中,采取以下基本政策: ——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统筹考虑合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开展积极、务实的国
关于“关于神舟五号的资料”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蛋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ndanka.com/cshi/202508-1244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蛋蛋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关于神舟五号的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蛋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神舟五号的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神舟五号的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神舟五号载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