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关于自己的心跳的外国爱情诗句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关于自己的心跳的外国爱情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1.国外的有关“爱情”的自理名言
爱情是不按逻辑发展的 ,所以必须时时注意它的变化。爱情更不是永恒的,所以必须不断地追求。
——柏杨
●当你真爱一个人的时候,你是会忘记自己的苦乐得失,而只是关心对方的苦乐得失的 。
——罗兰
●爱情有如佛家的禅——不可说 ,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三毛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
——歌德
●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 ,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
——黑格尔
●爱本质上是给予而非获取 。
——弗洛姆
●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 ,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
——薄伽丘
●爱情,你的话是我的食粮,你的气息是我的醇酒。
——歌德
●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 。
——但丁
●人只应当忘记自己而爱别人 ,这样才能安静、幸福和高尚。
——列夫·托尔斯泰
●爱情里要是掺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
——莎士比亚
●爱情是真实的,是持久的 ,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甜也是最苦的东西 。
——夏洛蒂·勃朗特
●爱情只在深刻的 、神秘的直观世界中才能产生,才能存在。生儿育女不是爱情本身的事。
——索洛维约夫
●关于爱情,人们有许多定义: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 。
——别林斯基
●爱情是理解和体贴的别名。
——泰戈尔
2.我需要一首国外描写爱情的诗致凯恩(普希金)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想 ,
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
在那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那喧闹的浮华生活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倩影 。
许多年过去了,暴风骤雨般的微笑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于是我忘却了你温柔的声音 ,
还有你那天仙似的的倩影。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日子就那样静静地消逝 ,
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感,
没有眼泪 ,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
如今心灵以开始苏醒:
这时在我面前又重新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 ,
心中的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 ,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
3.求首外国诗,关于爱情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不是生与死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Yet you can't see my love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Yet cannot be together
却不能在一起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
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But when p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
而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Is not when p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
不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
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我曾经爱过你
----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
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
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去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让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地
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
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
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会像我这样地
爱你
loved you - Pushkin
I loved you; and perhaps I love you still,
The flame, perhaps, is not extinguished; yet
It burns so quietly within my soul,
No longer should you feel distressed by it.
Silently and hopelessly I loved you,
At times too jealous and at times too shy.
God grant you find another who will love you
As tenderly and truthfully as I.
4.找一首外国爱情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作者:泰戈尔(印度)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 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 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 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 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当你年老时 作者:叶芝(爱尔兰)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 ,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我愿意是激流 作者:裴多菲(匈牙利) 我愿意是激流 是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在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面对一阵阵狂风 我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作客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崖 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长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头 亲密地攀援而上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顶上 饱受着风雨的打击 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 在我的炉子里 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地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 傍着我苍白的脸 显出鲜艳的辉煌 野 蔷 薇 作者:歌德 (德国) 少年看到一朵蔷薇 荒野上的小蔷薇 那么娇嫩 那么鲜艳 少年忙忙走向前 看得非常欣喜 蔷薇 蔷薇 红蔷薇 荒野上的小蔷薇 少年说 我要采你 荒野上的小蔷薇 蔷薇说 我要刺你 让你永远不会忘记 我不愿意被你采折 蔷薇 蔷薇 红蔷薇 荒野上的小蔷薇 野蛮少年去采她 荒野上的小蔷薇 蔷薇自卫去刺他 蔷薇徒然含悲忍泪 还是遭到采折 蔷薇 蔷薇 红蔷薇 荒野上的小蔷薇 请再说一遍我爱你 作者:布朗宁夫人(英国) 说了一遍 请再对我说一遍 说 我爱你 即使那样一遍遍地重复 你会把它看成一支布谷鸟的歌曲 记着 在那青山和绿林间 在那山谷和田野中 如果它缺少了那串布谷鸟的音节 纵使清新的春天 披着满身的绿装降临 也不算完美无缺 爱 四周那么黑暗 耳边只听见惊悸的心声 处于那痛苦的不安之中 我嚷道 再说一遍 我爱你 谁会嫌星星太多 每颗星星都在太空中转动 谁会嫌鲜花太多 每朵鲜花都洋溢着春意 说 你爱我 你爱我 一声声敲着银钟 只是要记住 还得用灵魂爱我 在默默里 给 燕 妮 作者:马克思(德国) 燕妮 你笑吧 你会惊奇 为什么在我所有的诗章里只有一个标题 给燕妮 要知道 世界上唯有你对我是鼓舞的泉源 对我是天才的慰藉 对我是闪烁在灵魂深处的思想光辉 这一切 一切啊都蕴藏在你的名字里 燕妮 你的名字 每一个字母都显得神奇 它发出的每一个音响是多么美妙动听 它奏出的每一章乐曲都萦绕在我耳际 仿佛是神话故事中善良美好的神灵 仿佛是春夜里明月熠熠闪耀的银辉 仿佛是金色的琴弦弹出的微妙的声音 尽管有数不尽的书页 我也会让你的名字把万卷书籍填满 让你的名字在里面燃起思想的火焰 让战斗意志和事业的喷泉一同迸溅 让现实生活永恒的持久的真理揭晓 让整个诗的世界在人类历史上出现 那时候 愿旧世纪悲鸣 愿新时代欢欣 让宇宙啊亿万斯年 永远光芒不息 燕妮的名字 哪怕刻在沙一般的骰子里 我也能够把它念出 温柔的风送来了燕妮的名字 好像给我捎来了幸福的讯息 我将永远讴歌她 让人们知悉 爱情的化身哪 便是这名字–燕妮 海 涛 作者:夸西莫多(意大利) 多少个夜晚 我听到大海的轻涛细浪拍打柔和的海滩 抒发出了一阵阵温情的轻声软语 仿佛从消逝的岁月里 传来一个亲切的声音 掠过我记忆的脑海 发出袅袅不断的回音 仿佛海鸥悠长低回的啼声 或许是 鸟儿向平原飞翔 迎接旖旎的春光 婉转的欢唱 你和我 在那难忘的年月 伴随这海涛的悄声碎语 曾是何等地亲密相爱 啊 我多么希望 我的怀念的回音 像这茫茫黑夜里大海的轻波细浪 飘然来到你的身旁 罗 雷 莱 作者:海涅(德国) 不知是什么道理 我是这样地忧愁 一段古老的神话 老萦系在我的心头 莱茵河静静地流着 暮色昏暗 微风清凉 在傍晚的斜阳里 山峰闪烁着霞光 一位绝色的女郎 神奇地坐在山顶上 她梳着金黄的秀发 金首饰发出金光 她一面用金梳子梳头 一面送出了歌声 那调子非常奇妙 而且非常感人 坐在小船里的船夫 勾引起无数忧伤 他不看前面暗礁 他只向着高处仰望 我想那小船和船夫 结局都在波中丧生 这是罗雷莱女妖 用她的歌声造成 雅典的少女 作者。
5.外国一位诗人写的关于爱情的诗词,挺出名的国外爱情诗1:
我曾经爱过你
---- 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
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
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去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让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地
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
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
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会像我这样地
爱你
作者介绍: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 、《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主要诗作:
1.短剑
2.巴赫奇萨赖的泪泉
3.致大海
4.青铜骑士
5.致凯恩
6.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普希金长诗全集
7.迟开的花朵更可爱
8.十月十九日
9.枉然的赋与
10.枉然的馈赠
11.你和您
12.当我以臂膊
13.当我紧紧拥抱着
14.哀歌
15.茨岗
16.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
17.够了 ,够了,我亲爱的
18.我的朋友,时不我待
1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0.我曾经爱过你
21.自由颂
国外爱情诗2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我愿意是急流 ,
是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
快乐地游来游去 。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两岸,
对一阵阵的狂风 ,
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
树枝间作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 ,
在峻峭的山岩上,
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春的常春藤 ,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得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
草屋的顶上
饱受风雨的打击……
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
在我的炉子里,
愉快地缓缓闪现 。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地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
傍着我苍白的脸 ,
显出鲜艳的辉煌。
1847年6月1日至10日于索伦塔
(献给爱妻尤丽亚的爱情诗)
作者简介:
裴多菲·山陀尔,原来译名为彼得斐 Petogfi Sandor 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 ,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1823年1月1日生于屠户家庭,少年时期过流浪生活 ,做过演员,当过兵 。1842年开始发表作品诗歌,开始写作生涯。采用民歌体写诗 ,形式上加以发展,语言上加以提炼,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他认为“只有人民的诗,才是真正的诗”。早期作品中有《谷子成熟了》《我走进厨房》《傍晚》等50多首诗 ,被李斯特等作曲家谱曲传唱,已经成了匈牙利的民歌 。
主要诗作:
1. 民族之歌
2. 自由与爱情
3. 我的泪
赤壁赋读后感
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 ,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 ” 、“俄国诗歌的太阳”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 ,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 。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 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开始写诗,在沙皇政府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 。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普希金的作品除了诗歌以外 ,主要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普加乔夫史》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 。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阴谋布置的决斗中遇害。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和影响很大 ,被誉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
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地主家庭 ,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 ,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 ,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他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长大。童年时代,他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 ,接受了贵族教育,8岁时已可以用法语写诗。家中藏书丰富,结交文学名流,他的农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给他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使得他从小就领略了丰富的俄罗斯语言,对民间创作发生浓厚兴趣 。
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 ,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1815年,在中学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皇村回忆” ,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写作才能 ,特别是他诗作韵文的优美和精巧得到了广泛的赞赏。在早期的诗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诗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学习17--18世纪法国诗人安德列谢尼埃的风格 。在皇村中学学习期间 ,他还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并且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军官,反对沙皇专治,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
普希金毕业后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职 ,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以后的 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 ”,创作了许多反对农奴制 、讴歌自由的诗歌 ,如《自 由 颂》(1817年);《致恰达耶夫》,(1818)年; 《乡村》,(1819年) ,1820年,普希金创作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故事取材于俄罗斯民间传说,描写骑士鲁斯兰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敌人 ,终于找回了新娘 柳德米拉 。普希金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民间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
HEHEHE
普希金的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 ,1820年他被外派到俄国南部任职,这其实是一次变相的流放。在此期间,他与十二月党人的交往更加频繁 ,参加了一些十二月党的秘密会议 。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确,更强烈了。普希金写下《短剑》(1821)、《囚徒》(1822)《致大海》(1824)等名篇,还写了一组“南方诗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虏》(1822) 、《强盗兄弟》 (1822) 、《巴赫切萨拉依的泪泉》(1824)、《茨冈》(1824)四篇浪漫主义叙事长诗。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太阳沉没了》(1820)、《囚徒》和《短剑》(1821)等 ,这些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强烈憧憬 。从这一时期起,普希金完全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824--1825年,普希金又被沙皇当局送回了普斯科夫省的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在这里他度过了两年幽禁期间,他创作了近百首诗歌,他搜集民歌 、故事 ,钻研俄罗斯历史,思想更加成熟,创作上的现实主义倾向也愈发明显。1825年他完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创作。
1826年 ,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为了笼络人心,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 ,但仍处于沙皇警察的秘密监视之下 。普希金没有改变对十二月党人的态度,他曾对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但幻想很快破灭 ,于是创作政治抒情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表达自己对十二月党理想的忠贞不渝。
1830年秋,普希金在他父亲的领地度过了三个月 ,这是他一生创作的丰收时期,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波尔金诺的秋天”。他完成了自1823年开始动笔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 ”的形象 ,这成为他最重要的作品 。还写了《别尔金小说集》和四部诗体小说《吝啬的骑士》、《莫扎特与沙莱里》、《瘟疫流行的宴会》 、《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诗。《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一篇是俄罗斯短篇小说的典范,开启了塑造“小人物”的传统 ,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炉火纯青。
1831年普希金迁居彼得堡,仍然在外交部供职 。他继续创作了许多作品,主要有叙事长诗《青铜骑士》(1833)、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短篇小说《黑桃皇后》(1834)等。他还写了两部有关农民问题的小说《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儿》(1836)。
1836年普希金创办了文学杂志《现代人》 。该刊物后来由别林斯基 、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编辑 ,一直办到19世纪60年代,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而且成为俄罗斯进步人士的喉舌。
普希金的创作和活动令沙皇政府颇感头痛,他们用阴谋手段挑拨法国籍宪兵队长丹特斯亵渎普希金的妻子纳塔利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 ,结果导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决斗。决斗中普希金身负重伤,1837年2月8日不治身亡,年仅37岁 。他的早逝令俄国进步文人曾经这样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自由 、对生活的热爱 ,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 ”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天才的杰作,激发了多少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以普希金诗篇作脚本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鲍里斯?戈都诺夫》 、《黑桃皇后》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茨冈》 等等 ,无一不是伟大的音乐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诗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还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芭蕾舞,成为舞台上不朽的经典。
为了纪念普希金 ,人们把他出生的皇村改名为普希金(1796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就在这里去世)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著名的波尔金诺村也在这附近。
[编辑本段]普希金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 ,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 ,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 ,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 、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 ,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 ,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 ,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 ,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 ,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
这首诗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假 名人姓名:普希金
出生年代:1799-1837
名人职称:诗人
名人国家:俄罗斯(俄国)
[编辑本段]普希金相关介绍
俄国诗人。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 。1811年进入皇村学校 ,接近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1816年加入文学团体“阿尔扎马斯社”。1817年皇村学校毕业后在外交部供职 。
1819年成为革命外围组织“绿灯社”成员。这个时期他连续写了歌颂自由、反对暴政的著名诗篇《自由颂》、《致恰达耶夫》 、《乡村》。这些诗在进步青年中广为传诵,因此他被沙皇当局流放南俄 。
流放期间 ,创作《短剑》、《高加索俘虏》、《强盗兄弟》和《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等诗篇。1824年被幽禁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写了表现20年代进步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长诗《茨冈》、探索人民命运和历史作用的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诗体小说《努林伯爵》。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兔普希金,将他召回莫斯科 。诗人对新沙皇一度抱有幻想 ,希望他成为彼得大帝式的开明国君,同时又无法忘怀旧日友好十二月党人,写成《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和《阿里昂》。
1830年在彼尔金诺村创作四部小悲剧和《别尔金小说集》 ,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第一篇反映 “小人物 ”命运的作品。
最终完成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0),被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1831年2月与莫斯科第一美人冈察洛娃结婚, 5月迁居彼得堡 ,仍在外交部任职 。创作以彼得大帝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 、中篇小说《黑桃皇后》、童话诗《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反映布加乔大起义的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年创办《现代人》杂志。1837年2月在决斗中被法国流亡者丹特士杀害 。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生于莫斯科。1805-1810年间,普希金每年夏天在外祖母玛丽亚·阿列克谢耶夫纳(娘家姓汉尼拔)所居住的扎哈罗夫村度过,扎哈罗夫村位于莫斯科郊外,离兹韦尼哥罗德不远。童年生活的印象在普希金早年创作的长诗《修士》(1813年) 、《鲍瓦》(1814年)以及他在皇村中学创作的《致尤金的信》(1815年)和《梦境》(1816年)等诗作中有所反映 。
普希金在皇村中学(建立于1811年10月19门)度过了6年时光。年轻的诗人在这里经历了1812年卫国战争。
1815年初 ,普希金当着著名诗人Г .P.杰尔查文的面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爱国主义诗歌《皇村回忆》(刊登于当年的《俄罗斯博物馆》杂志上) 。在皇村中学,普希金还加入了文学社团“阿尔扎马斯”。该社团反对在文学创作中因循守旧、保守复古。普希金早期的诗作传递了一种生命转瞬即逝、不妨及时行乐的情绪 。
1816年,普希金的诗作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其创作开始以哀诗挽歌为主要体裁。1817年6月 ,普希金从皇村中学毕业,以12品文官衔到外交部任职。他成了剧院的常客,经常参加“阿尔扎马斯 ”的聚会 ,并于1819年加入了戏剧文学团体“绿灯社” 。领导该社的是“幸福同盟”(十二月党人的秘密组织)。普希金并没有参与十二月党人的秘密组织的活动,但却与这些组织中的许多活跃分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写了一系列政治短诗以及《致恰达耶夫》(1818年) 、《自由颂》(1817年)、《H.Я .普柳斯科沃伊》(1818年)、《乡村》(1819年)等诗篇 。这几年间,他继续创作《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普希金早在皇村中学期间就已开始创作这部长篇叙事诗 ,此举也是为了响应“阿尔扎 马斯”社团提出的关于创作本民族英雄史诗的号召。作品于1820年5月完成,一经出版,立刻引起强烈反响 。
1820年春 ,他受到彼得堡总督M.A.米洛拉多维奇伯爵传唤,后者要求其就广为流传的政治讽刺诗作出解释。普希金面临流放西伯利亚的惩罚。在好朋友卡拉姆津 、恰达耶夫、格林卡的努力下,他被以职务调动为名流放叶卡捷琳诺斯拉夫 。并于1820年5月底从那里前往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疗养。9月,他来到了新的工作地基什尼奥夫 ,在比萨拉比亚省省长И .H.因佐夫麾下工作。1820年11月—1821年1月,诗人到卡缅卡(十二月党人的活动中心地之一)、基辅等地游历,1821年底到摩尔达维亚旅行 ,后来又被调往敖德萨工作 。所有这些经历开阔了诗人的视野,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是普希金师承俄罗斯最优秀诗人的求学生涯的结晶,那么他的第一部“南方叙事诗 ”《高加索的俘虏》则将他推上了俄罗斯文学的巅峰 ,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头号诗人。他的另一部“南方叙事诗”《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稍后问世。作品看上去残缺不全,前后不连贯,仿佛隐含未竟之言 ,作品也因此而具有独特的魅力,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与此同时,诗人还试图涉足俄罗斯古代题材 ,创作了叙事诗《强盗兄弟》(创作于1822年,1827年单独出版) 、讽刺诗《加甫利里亚德》,并计划创作《姆斯季斯拉夫》和《瓦季姆》(后者也曾计划写成剧本)。随着时间的流逝,普希金逐渐意识到 ,世界上存在着客观规律,无论你的想法多么勇敢,意念多么高尚 ,你都无法使之动摇。一开始,普希金为此而感到绝望 。正是在这种情绪困扰下,他于1823年5月在基什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小说第一章结尾提到 ,主人公将游历他乡,这与拜伦的诗作《唐璜》有异曲同工之妙。
1823年7月,普希金调往敖德萨 。正是在这一时期 ,普希金开始将自己视为一名职业文学家。他的作品在读者当中享有盛誉。但普希金在敖德萨的艰难境遇最终导致他无视自己流放犯的真实身份,递交了辞呈 。结果在1824年7月,他被免去公职 ,押解到普斯科夫省他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交由他父母监护。
虽然历经磨难,但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度过的第一个秋天对诗人来说可谓硕果累累。他完成了早在敖德萨就开始创作的《书商与诗人的谈话》 。普希金在这首诗作中表达了自己的职业信念。他创作了《到大海去》,以抒情的方式思考拿破仑和拜伦时代个人的命运 ,以及历史责任对个人命运的重大影响。他还完成了长篇叙事诗《茨冈》,同时继续创作《叶甫根尼·奥涅金》。1824年秋,他重新开始撰写自传体回忆录(在刚到基什尼奥夫时停笔) ,并开始构思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年11月7日完稿,1831年出版单行本)和诙谐叙事诗《努林伯爵》 。
1825年底到1826年初,普希金写完了《叶甫根尼·奥涅金》第五、六章。小说的第一部分到此结束。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的最后几天 ,他创作了诗歌《先知》 。
1826年9月3日夜,普斯科夫省省长 Б .A.阿杰尔卡斯的信使赶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下达指令:普希金需在机要信使的陪同下前往莫斯科,新任沙皇尼古拉一世要召见他。普希金于9月8日抵达莫斯科后立即受到沙皇的接见。此后 ,他受到了最高当局的庇护,其作品免受一般的新闻检查 。也正是在这几年,普希金对力主改革的彼得大帝产生了兴趣。普希金此时已经开始创作关于他的曾祖父汉尼拔的作品 ,彼得大帝成为这部作品及其后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波尔塔瓦》的主人公。
普希金开始往返奔波于莫斯科和彼得堡,有时回趟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他曾亲临俄土战场(1828年俄土战争爆发),还常去中国使馆 。1829年 ,他只身前往高加索。这一时期,诗人的创作发生了新的转变。一方面,他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对现实进行理性的剖析;另一方面 ,他也发现对周围世界往往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意识到现实的复杂性 。这使得他的作品透露出一种不安的预感,充满了幻想和对过往岁月痛苦的、有时甚至是病态的回忆 ,以及对死亡的浓厚兴趣。
1827年,当局开始就《安德烈·申耶》一诗展开调查。该诗是普希金于1825年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创作的,诗中提到对1825年12月14日事件的反思。1828年 ,当局看到了他在基什尼奥夫写下的讽刺叙事诗《加甫利里亚德》 。在普希金作出解释后,最高当局下令停止对这两部诗作的调查,但诗人从此开始受到宪警的秘密监视。
普希金意识到 ,他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1830年,他第二次向18岁的莫斯科美女纳塔利娅·尼古拉耶夫娜·冈察洛娃求婚,得到对方的同意 。当年秋天,他前往父亲在下诺夫哥罗德的领地波尔金诺村去办理接收附近的基斯捷涅沃村的手续 ,那是他父亲送给他的结婚礼物。结果因霍乱流行、交通封锁而在那里耽搁了三个月。这三个月被后人称为“波尔金诺之秋”,是普希金创作的高潮时期,他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其中包括《别尔金小说集》 、“小悲剧 ”系列、《叶甫根尼·奥涅金》的最后两章、《科洛姆纳的小屋》 、《戈留辛诺村的历史》、《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此外还有30多首短诗和一些评论文章的提纲 。
普希金在波尔金诺创作的作品风格和韵律各不相同,这仿佛是他故意而为之。不过这些作品主要分为两种风格:一种跌宕起伏 ,一种平和朴实,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这是普希金创作的两个极 。
《别尔金小说集》是普希金留给我们的第一部完整的散文作品。他此前也曾不止一次尝试散文创作。早在1821年,他就确定了自己的散文创作原则:“准确和简洁是散文语体的最主要的优点 。它要求的除了思想还是思想。如果没有主题思想 ,再华丽的辞句也是无的放矢。”这部小说集同时也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普通人的一部独特的回忆录,讲述的是主人公听到的一些在他看来不平凡的故事。
1831年2月18日,普希金在莫斯科与冈察洛娃成婚 。同年春天携妻子移居彼得堡 ,在皇村租下一栋别墅。普希金在那里写下了《奥涅金的信》,彻底完成了《叶甫根尼·奥涅金》这部诗体长篇小说的创作。普希金称这部小说是他8年来的“忠实伴侣” 。
20年代末期,普希金在创作过程中试图对现实重新加以理解,这需要他更深入地去了解历史 ,因为通过追溯历史,可以找到当代许多根本性问题的源头。1831年,他获准到档案馆工作 ,重新获得公职,身份为“历史编纂员 ”,受命编辑《彼得大帝史》。当时可怕的霍乱流行以及将俄罗斯置于对欧战争边缘的波兰事件使诗人对国家命运忧心忡忡 。在这种情况下 ,普希金认为强有力的政权是俄罗斯的救星。他的诗歌《在圣坛前……》、《致诬蔑俄罗斯的人》 、《博罗金诺周年祭》等均反映了这一主题思想。后两首诗与B.B.茹科夫斯基的一首诗被单独编辑成一本名为《攻占华沙》的小册子 。普希金因此而遭到指责,批评者称他此举为政治背叛行为。这使得他在西方的声望下降,他在俄罗斯国内的名誉也在一定程度上受损。而与此同时 ,与第三厅(政治监视与侦察机关)有关联的俄罗斯作家Ф .B.布尔加林却指责他奉行自由主义主张 。
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普希金的创作中,散文语体逐渐超过诗歌 ,占据上风。1831年出版的《别尔金小说集》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普希金开始构思一部有关普加乔大起义的规模宏大的史诗作品,其主人公是一个投奔起义者的贵族青年。后来由于对那个时代的历史不够了解,普希金暂时搁置了这部作品,转而创作小说《杜布罗夫斯基》(1832一1833年)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为了给被夺去领地的父亲报仇 ,最后成了一名杀手。虽然故事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但普希金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传统的惊险故事的写法,使小说情节跌宕 ,高潮迭起。或许是预感到小说在接受检查时肯定会遇到麻烦,普希金在这部作品即将结束时突然停笔,又开始构思关于普加乔夫起义的作品 。为了还原历史真相 ,他甚至专门研究了彼得大帝时代的历史,收集了有关普加乔夫本人的公开报道和有关那次农民起义的史料文件(普加乔夫本人的档案材料当时属于绝密文件,禁止参阅)。1833年 ,他专程前往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地区,为的是能亲眼目睹当年的战场,亲耳聆听有关普加乔夫的传说故事。他途经下诺夫哥罗德、喀山、辛比尔斯克抵达奥伦堡 ,再从那里沿亚伊克河(农民起义后改名为乌拉尔河)到达乌拉尔斯克 。
1833年秋,他返回波尔金诺。这个“波尔金诺之秋”比1830年那个“波尔金诺之秋”时间缩短了一半,但其分量却毫不逊色。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普希金写完了《普加乔夫起义史》 、《西斯拉夫人之歌》 ,创作了长篇叙事诗《安杰罗》和《青铜骑士》、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及《死去的公主和七个勇士的故事》,八行体诗《秋》,并开始创作小说《黑桃皇后》 。
1833年11月 ,普希金回到彼得堡。此时的他意识到,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首先要摆脱当局对他的监视。
1834年前夕 ,尼古拉一世任命普希金为宫廷近侍 。普希金陷于两难境地,唯一的出路是尽快辞职。但他的家庭开销越来越大,他最近一次出书早已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 ,而且那些出版物也没有给他带来多少收入。对历史的研究占去了他大部分时间,历史编纂员的薪水也少得可怜。只有出版新作才能改善他的境遇,但新作品的出版必须得到沙皇的允许 。他的叙事诗《青铜骑士》此前已被禁止出版。
为了偿还短期债务 ,普希金于1834年初提前赶完另一部散文体小说《黑桃皇后》。小说在《读书文库》杂志上刊登 。这本杂志给的稿酬最高,而且付款也很快。普希金是在波尔金诺村的时候开始创作《黑桃皇后》的,他当时本打算拿这部作品与B.Ф.奥多耶夫斯基和H.B.果戈理共司出一部三人选集。
1834年普希金提交辞呈,同时请求允许他继续进入档案馆 ,因为他写《彼得大帝史》必须要查阅有关资料 。辞职请求获准,但继续在档案馆工作的要求被驳回。他不得不找茹科夫斯基帮忙调解。当局后来给了他5年的薪俸,以表彰他的奉公守法 。但这5年的薪俸还抵不上普希金一半的债务。由于没有了工资收入 ,普希金只能靠写作谋生。但在俄罗斯,职业作家不同于普通人 。他的收入取决于读者的需求。1834年底到1835年初,普希金出了几部合集 ,包括《叶甫根尼·奥涅金》(1825—1832年间这部诗体小说是分章节单独出版的)、诗歌集 、中篇小说集、叙事诗集。但这些书籍都不好卖。评论界一致认为,普希金的才能退化了,说俄罗斯文学史上的普希金时代已经终结 。1834年秋天(在波尔金诺村)和1835年的秋天(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普希金在文学创作方面都没有什么建树。
广大读者为普希金才思枯竭而痛心,但他们并不知道,普希金最好的作品没有获准出版。他这些年来一直在构思一部内容丰富的《彼得大帝史》 ,正在创作有关普加乔夫起义的长篇小说 。诗人此时的创作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抒情诗人普希金正变成一个“自娱自乐的诗人 ”。他不断地尝试用 散文语体进行创作,但结果却不能让他完全满意,于是许多作品只停留在构思、提纲和草稿阶段 。普希金在不断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在寻找一个可以一下子解决许多问题的出路。他创办了一本名为《现代人》的杂志 ,里面刊登了H.B.果戈理、A.И.屠格涅夫 、B.A.茹科夫斯基、П .A.维亚泽姆斯基。不过这本杂志并没有受到读者的欢迎 。当时的俄罗斯读者对这类影射现实、针砭时弊的严肃期刊还不大习惯。杂志只有600家订户,发行收入既抵不上印刷费用,也抵不上稿费 ,因而亏损严重。普希金生前的最后两期《现代人》杂志中,一半以上篇幅刊登的是普希金的作品,只不过大多数作品没有署名 。第四期《现代人》刊登了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同样是为了感召后人 ,普希金写下了总结性的诗篇《我为自己树立了一座丰碑……》(1836年8月),其风格重新回归到起源于贺拉斯的古典主义传统。
1837年冬天,诗人与乔治·丹特士发生冲突。后者经其义父 、荷兰公使格克伦的介绍在俄罗斯近卫军中供职 。双方的争吵最终导致决斗。在1月27日(俄历)的决斗中 ,诗人身负重伤,于两天后辞世。死后葬于彼得堡 。
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他以杰出的作品赢得了"俄罗斯文学之父"的称誉.
俄国政治家 、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只有从普希金起,才有了俄罗斯文学 ,因为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命脉.”
----------------------------------个人重要代表作-----------------------------------------------------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
戏剧:《鲍里斯·戈杜诺夫》
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抒情诗:《致大海》、《自由颂》 、《致恰达耶夫》
长诗:《青铜骑士》、《高加索俘虏》
导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下面是语文迷我给您推荐的赤壁赋读后感,供您参考和借鉴。 赤壁赋读后感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想夺回东吴的地盘 。东吴的周瑜调兵驻在赤壁 ,同曹操隔江相对。
曹操都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曹操叫人用铁索和木板把船连起来 ,船就比较平稳了。
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 ,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 ,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 。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将商量进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 ,不如干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黄盖五十军棍。黄盖被责打后,派人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 。此时 ,埋伏在周瑜军营里的曹军奸细也传回周瑜责打黄盖的信息,曹操相信了黄盖真的要来投降,非常高兴。这时 ,闻名天下的军事家庞统也来拜见曹操,曹操高兴异常,立刻向庞统请教一个他正发愁的问题。原来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 ,不会水战,而且对南方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庞统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把大小船只搭配 ,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头尾相连,用铁索锁住 ,上面铺上木板,就可以了 。?曹操连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战船用铁索相连后,冲波激浪 ,一点也不颠簸。
兵士们在船上使枪弄刀,像陆地上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晕眩 。曹操大喜 ,可是谋士却说:?战船连锁固然是好,可是对方若用火攻,怕难以逃避。?曹操听了哈哈大笑 ,说:?不必担心。我们在北边,他们在南边 。现在是冬季,只有西北风 ,哪里有东南风?他们如果用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大家都夸曹操有见识,于是放松了警惕。 这一天 ,东南风很急。曹操站在船头上,看见一队船只向北方来了 。顺风驶来,曹操非常得意。十几只小船趁着风势,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战船前。黄盖手一招 ,小船顿时燃起大火,原来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 。着火的小船借着东南风,直撞入曹操的战船营里 ,曹操的战船立刻着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法脱逃 ,登时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弃船上岸,谁知岸上屯放粮食的军营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烧了。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 ,曹操狼狈突围,逃回北方。
赤壁赋读后感苏子前《赤壁赋》依在下看来,说明了两点:一是对稀缺性资源 ,或竞争性资源,或有物权的资源,其一,不能去争 ,因为或力有不逮,争之枉然,或得罪于人 ,引祸上身;其二,不应去争,或得不偿失 ,或得而复失,或得之又如何?!二是公共资源,或非稀缺性、竞争性资源 ,或尚未明确物权的资源,应该多而且不灭(或曰永恒),如山水与明月 ,你可以尽情地多看几眼,多呼吸几口,或者说只要你愿意,简直可以岔着搞 ,这是不会有什么非异的,也不会招致怨恨的 。不过值得说明的是,山水如今已成稀缺性 、竞争性和有物权的资源了 ,欣赏是要付费的,而且所费不低;但在宋时,大抵是free的 ,可以尽情享用。以此看来,我们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是什么宣传的?全面提高啊。以上两点 ,很有些于世无争、与人方便,居高临下、超然物外的意思,很高 、很雅、很潇洒!
苏子之《赤壁赋》 ,无论是从文学艺术上,还是从哲学思想上,那都冇得说,前人的分析与夸赞已汗牛充栋了 ,我也没必要狗尾续貂了,但现实生活里,是欣赏者众 ,笃行者无(而不是少),即使是佛道,乃至作赋者本人 ,概莫能外 。难道是作为最高级、最智慧动物的人,愚钝而不开化吗?非也。问题的关键恰恰是,除了最高级、最智慧限定语之外 ,人就一动物(这简直俗不可耐,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是动物就要生存,而生存是要资源的 ,这些资源除了免费 、开放性质的非稀缺性、竞争性资源之外,绝大部分都是要钱、甚至要命的稀缺性 、竞争性资源啊!明月毕竟只可怡情,而不能饱肚矣 。这决定了人往往是?被?型的,而非自我的。更何况 ,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活得好一点!佛不是还要争一柱香吗?所以,即使象苏子这样美轮美奂之赋,大概也无法智人于既昏、救民于水火啊!
赤壁赋读后感本文记叙的是苏轼与客人在赤壁游玩之事 ,全文十分流畅。
我觉得文中的景色描写很好:?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短短几句话 ,却概括出了周围的一切景象,使读者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语句又长短结合 ,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苏轼的这篇文章和他之前的著作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作者本人的情感变化。细究苏轼之前的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文章 ,无论作者起初的心情是好是坏,他最终都会释然,想方设法说服自己 ,让自己暂时摆脱困苦,获得欢乐!
如他的《水调歌头》,开头便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句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表现出了作者心情的愉快,但之后却又?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心情一下子坠入万丈深渊;之后呢?他又开始宽慰自己 ,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终 ,他又豁然开朗,道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名句 ,心中的不快,也随之释然了。
本文亦是如此 。起初,作者见到赤壁的美景 ,心情十分愉悦,甚至扣舷而歌之。但唱着唱着,便了?美人兮天一方? ,作者不知不觉表现出一种伤感,一种壮志难酬的心情暗暗涌现在作者心中,随后 ,客人洞箫之声的?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更添忧伤之感,使作者心情一路下滑。但他并没有一只颓靡下去 ,而是正了正衣襟,开始预科辩驳,不仅是说服客人 ,也是说服自己,使自己释怀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作者最终还是解脱了,获得了暂时快乐和自由。
当然 ,这样的情感,与苏轼本身的身世是有莫大的联系的 。
苏轼的`仕途生涯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 ,不被赏识,身世风雨飘零,按理说这样的一个人,应该早就无法忍受世事了 ,更不可能想苏是这样游山水。而苏轼却忍下来了,因为他精通儒学、佛学 、道学,并将这三者恰当的融为一体 ,相得益彰。
这周我读了《赤壁赋》,苏轼的这篇赋可谓构思巧妙,先写了游之?乐甚? ,然后笔锋一转引出?客之三悲?,再有?苏子二论?来收尾 。而精骇得?苏子二论?也不由得使我产生了一些感想?
先谈谈苏子的?何羡论?吧,我认为?何羡论?给我一种看待问题的新角度?辩证。的确 ,事务应被分为而来看待,这样一来,你往往会发现一些令你欣悦的东西 ,既能安慰自己,又能激励自己,提醒自己,给自己全新的动力 ,可谓好处多多。
再说苏子的?共适论?,?共适论?则向我们揭示了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浅显又深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人生哲理,那就是:是自己真正感到快乐的东西并不是那些有形的身外物,而应是那些这可以回.不可言传的无形之物 ,
而这些无形之物又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原因就在于他们太普通了,普通到就如?山间明月 ,江上清风?一般,而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却偏偏就能像春风一样牵动你的新,焕发出无限的美感与快然 ,而这种在大多数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快乐又是可遇不可求的 。
因为在这个充满竞争、充满欲望,充满忙碌的社会中,有谁愿意普通的风与月儿停下脚步呢?
有谁愿为江面上传来的笛声而凝神静听呢?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也正因如此 ,人们不知自己究竟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时光,然而人们在付出了这样巨大的代价子后就能得到满足自己欲望的东西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或许苏子旷达的人生态度只适用于他一人吧,或许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写出《赤壁赋》中的?共适论?呀。
关于“关于自己的心跳的外国爱情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蛋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ndanka.com/cshi/202508-1171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蛋蛋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关于自己的心跳的外国爱情诗句》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蛋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自己的心跳的外国爱情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自己的心跳的外国爱情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