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意思是说可以补天 ,可以填海,可以移山,但过去的时间是再也追不回来的,所以要珍惜时间 。
这是曾国藩语录里 ,劝人们珍惜时间的语句。
珍惜时间的古诗
《明日歌》
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
译文
明天又一个明天 ,明天何等的多。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 。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 ,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才是真生活。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扩展资料
珍惜时间的名言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王贞白
释义:意思是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2 、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 ,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伊朗
3、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 魏源
释义:有志气的人珍惜每一年的时光,有贤德的人珍惜每一天的时光 ,圣人珍惜每一个时辰的时间。
4、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吕凯特
“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意思——任凭你吹什么风都不动摇。
“我自岿然不动”的意思——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
作品出处
“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题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所著题画诗 ,是一首借物喻志的名篇。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物喻人 ,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
“我自岿然不动 ”出自《西江月·井冈山》,是毛泽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 ,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 。
作品原文
题竹石
[清] 郑燮(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品注释
1. 题竹石:这是作者的一幅题画诗,画面上翠竹长在石崖旁边。
2. 咬定:形容竹根扎实,好像死咬不松口的样子 。
3. 立:生存。
4.原:开始 ,起源。
5.破岩:乱石堆或有缝的山崖 。
6.千磨万击:形容经过很多的 、很艰险的磨难。
7.还:仍然,照样。
8.坚劲:形容坚定有力 。9.任:任凭。
10.尔:你,指示代词。
11.东西南北风:借指任何困难和风险。
作品译文
竹子的根紧紧扎在青山上 ,一点也不放松,开始的时候它不过是在乱石堆中找到了生存的地方 。不管经受多大的磨难,照样坚定有力 ,任凭你吹什么风都不动摇。
作品赏析
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 ,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 。诗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 ,"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说 ,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 。全诗清新流畅 ,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题画兰。
为竹设置的困难,是环境的恶劣 。没有肥沃的土壤 ,只有在"破岩"中"立根";没有温室的保护,只有风霜雨雪的"千磨万击";没有安逸的条件,只有所面对的无常的"东西南北风"。但 ,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竹顽强地活下来了,成长着。作者的用词充分表现了对这一品格的赞颂:立根,写它"咬定";受难 ,写它"还坚劲";风云变幻莫测,用一"任"字展现了它的镇定自若!联系作者刚正不阿的为人品格,联系作者自成一格的艺术追求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诗中的竹,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
作者简介
郑燮(1693年~1765年),清代书画家、诗人 。字克柔 ,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 ,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 、李方膺、李鳝、金农 、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有《板桥全集》。
作品原文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作品注释
1、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 ,用作词调 。
2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3、旌旗(jīng qí)在望: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和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这里用“旌旗”是为了增加诗的鲜明的形象感 。作者说,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 ,都是卷起的。
4 、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5、岿(kuī)然: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 ,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
6、森严壁垒:森严,严整。壁垒 ,古代军营中的围墙,也就是防御工事。指阵容严整,不可侵犯。
7 、众志成城:《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 。” ,意思是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8、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 、桐木岭 。
9、宵遁(dùn):指敌人乘夜逃跑。
作品译文
战旗在山下摇荡 ,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 ,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 。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创作背景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 ”。为打破敌人“会剿” ,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毛泽东率31团在永新附近将敌围困在永新县城30里内达25天之久,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 、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 ,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因而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 。但正当此时,28、29团向湘南冒进 ,结果在郴州先胜后败,红29团几乎全军覆没,剩余部队同28团一起向桂东转移。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亲自率31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 ,这时留守井冈山的仅剩31团的一营,敌人正是乘此机会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
黄洋界,距当年红军总部机关的茨坪约25华里 ,是宁冈 、永新、酃县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通道 。当年红军在井冈山设有五大哨口,分别控制了井冈山的五条道路,其中黄洋界哨口最关键。敌我力量虽如此悬殊 ,但井冈军民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该词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根据可知的参考资料来看,时间大约是9月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 ,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毛汇报后,毛泽东有了感触,才能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井冈山》 。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 ,是一首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是毛泽东许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诗词中最早的一首词。这首词题为“井冈山 ”,内容却不是描写山景,而是通过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会剿”战斗的关键一仗——黄洋界保卫战 ,热情歌颂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
词的上阕写战前气氛和敌我双方的态势 。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这两句概括了红军士气高昂,严阵以待的雄壮声势 ,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红军的胜利作了铺垫。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 ,到处是红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 。说明红军早已严阵以待。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回答《毛主席诗词》英译者的解释是:“‘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旌旗’和‘鼓角’都是指红军 。黄洋界很陡,阵地在山腰,指挥在山头 ,敌人仰攻。山下并没有都被敌人占领,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旌旗在望’,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 ”“山下旌旗在望“喻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即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三十二团 ,以及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 、暴动队等地方武装也在坚守井冈山,山下并没有都被敌人占领。“山头鼓角相闻”,喻指守卫黄洋界的红军第三十一团第一营 ,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利用悬崖峭壁的地形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敌人人多势强 ,气焰嚣张,红军被敌人重重包围;但在这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英勇的红军毫不畏惧 ,视万千敌人如虫蚁,沉着应战,泰然自若 ,岿然不动 。衬托了红军英勇善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红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岿然 ”一词,充分表现了红军巍然屹立的雄姿。
下阕写战斗经过 ,军民万众一心,粉碎了敌人的围攻,战斗取得胜利 。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这两句写红军已预料到了敌人会乘虚前来围攻,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筑好了防御工事 ,戒备森严,军民团结一致,众心成城 ,英勇抗敌的情景,写出了红军战胜敌人的原因。这里“森严壁垒”、“众志成城 ”,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 ,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 。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两句写具体的战场(黄洋界)和战斗结果(有人报告说,敌人听到了红军在黄洋界打的炮声 ,惊慌地在夜晚逃走了),即战斗取得了胜利。这胜利是通过“炮声”传报的,陈毅说:“在战争中尝有炮声雷鸣而敌已开始逃跑 。此敌之起身炮也 ,我之送行炮也。不可不知。 ”这两句极为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红军民 ,同时与上阕军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 。
这首词匠心别运 ,画意盎然。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善用古语和成语,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练 ,极富感染力,典型与高度概括了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典型概括是这首词一个突出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词里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 。黄洋界保卫战是红军以弱克强 、以少胜多的一个战例,虽然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却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它高度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 ,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红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同时也概括了在白色的政权包围中 ,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形势,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作者在这首词中没有写战斗的具体过程,也没有渲染战场的惨烈景象 ,只写了战斗的重要地点和战斗的结果,以根据地军民欢庆战斗胜利,敌人连夜逃遁结束 ,可谓别具一格 。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 ,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诗人,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 ,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关于“"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蛋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ndanka.com/zshi/202508-1198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蛋蛋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是什么意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蛋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