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 李光地是怎么死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 李光地是怎么死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李光地简介: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 ,别号榕村,福建安溪(今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间大臣,理学名臣。
李光地死因: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 ,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皇帝派遣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 ,赏赐千两金,谥号“文贞 ” 。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 ,祀贤良祠。
李光地墓在安溪县蓬莱镇新坂村柏叶林。墓原为石构,外观呈“风”字形,墓碑 、石翁仲、石兽、华表、御制丰碑等均毁于1958年 ,石料被用于修渠 。其后裔重修,恢复墓碑,草创墓型。1988年,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李光地这一生的官场生涯很是坎坷 ,在康熙二十一年,他的母亲想要回到自己的老家安度晚年,于是李光地就请假护送自己的母亲回老家 ,过了一年,家中就传开了母亲患病的消息,身为大孝子的他只好再次请假回家照顾母亲 。
当他回到京城的时候 ,正是孝庄皇后的丧期,好多的官员都弹劾他,因为他的性格受到许多大臣的反感是非常正常的 ,他与那些大臣不一样,并且他也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
本应该被降职的他又得到了皇帝的赦免,在那个时候 ,皇上还是很欣赏他的,但是随后的一件事情让皇上非常的不开心,因为李光地向皇上上奏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皇上的不满 ,当即痛骂李光地,认为李光地在假冒道学,这样的人一定不能在翰林做榜样 ,所以当时就将李光地降职。
百度百科-李光地
李光地简介_李光地墓_李光地
柏叶拼音是[bǎi yè] 。
什么是柏叶:
柏叶,植物柏树叶子,主治吐血 ,鼻出血 、痢血。侧柏叶:柏科植物侧柏(学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嫩枝叶。药材侧柏叶多有分支,小且长短不一,为鳞片状 。
颜色为红褐色。表面可见叶相互对生 ,断面黄白色。质地松脆、易被折断。气微香,味苦涩中药止血药的凉血止血药中的一种,有止血、乌须发 、止咳喘的功效 。
生长环境:
产于中国内蒙古南部、吉林、辽宁 、河北、山西、山东 、江苏、浙江、福建 、安徽、江西、河南、陕西 、甘肃、四川、云南 、贵州、湖北、湖南 、广东北部及广西北部等省区。西藏德庆、达孜等地有栽培。
在吉林垂直分布达海拔250米 ,在河北、山东 、山西等地达1000-1200米,在河南、陕西等地达1500米,在云南中部及西北部达3300米 。河北兴隆、山西太行山区 、陕西秦岭以北渭河流域及云南澜沧江流域山谷中有天然森林。淮河以北、华北地区石炭岩山地、阳坡及平原多选用造林。朝鲜也有分布 。
性状:
茎枝类圆柱形,红棕色;小枝扁平 ,直径1~2mm。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 ,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 。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茴香酮(fenchone) 、樟脑、乙酸龙脑酯、萜醇;并含桧酸(juniperic acid)槲皮素 、杨黄黄素(myricetin)、山柰素、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 、蜡质等。
侧柏叶中含挥发油0.26% ,油中主要成分为α-侧柏酮、侧柏烯、小茴香酮等;其它尚含黄酮类成分,如香橙素 、槲皮素、杨梅树皮素、扁柏双黄酮等;叶中还含钾 、钠、氮、磷、钙 、镁、锰和锌等微量元素 。
药理作用:
侧柏叶煎剂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其止血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和鞣质。此外 ,尚有镇咳、祛痰 、平喘、镇静等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该品对金**葡萄球菌、卡他球菌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配伍效用:
侧柏叶配伍生地:侧柏叶苦涩微寒收敛凉血止血;生地甘苦而寒清热养阴凉血 。二者合用共奏清热养阴 、凉血止血之功效 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咯血、衄血、吐血 、尿血、崩漏等证。
李光地怎么死的
本名:李光地
字号: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福建泉州
出生时间:1642年
去世时间:1718年
主要作品:《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
主要成就:平定三藩之乱
官职:文渊阁大学士
谥号:文贞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 ,李光地出生于福建安溪,自幼聪颖。十三岁时,全家遭遇山贼,后奋力脱险 ,归家后志于勤学 。康熙三年(1664年),李光地乡试中举。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会试中成绩出众 ,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 。康熙十二年(1673年) ,充任会试同考官。同年五月,请假南下福建省亲。
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举兵造反 ,郑锦占据福建泉州 。李光地与家人藏匿山谷间,郑锦和耿精忠派人招安,被李光地坚决拒绝。康熙十四年(1674年) ,李光地暗中书写密折,藏在蜡丸中,派人暗中送往京城,最后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给皇帝。康熙皇帝看到密折后深为感动 ,嘉许李光地的忠诚,并下命兵部录其为领兵大臣 。当时尚之信叛乱,率军占领赣州、南安 ,但未能进入福建。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自衢州攻克仙霞关,收复建宁、延平,耿精忠被迫请降。康亲王杰书
李光地担任直隶巡抚期间治理河务 、兴修水利。当时京城地区常遭受水灾 ,漳河与滹沱河汇合后容易泛滥成灾,于是康熙命李光地疏通漳河故道,将河水引入运河 ,以遏制滹沱河的水势 。李光地前往当地严格考察,上奏称霸州、永清、宛平 、良乡、固安、高阳 、献县等地因为疏浚新河,占用了民田一百三十九顷 ,请求豁免老百姓的赋税,得到皇帝批准。而通州等六州县按规定设置红剥船六百艘,转运南来的漕粮,每艘船给供养田若干 ,遇到水旱灾荒按例也不能免除租赋,李光地又上奏请依照民田的制度予以免除。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皇帝御驾亲临子牙河视察治河工程 ,令李光地在献县东西两岸修筑长堤,西堤连接大城,东堤连接静海 ,长约二百余里 。又在静海的广福楼、焦家口开辟新河道,引水入湖。从此下流更加畅通无阻,再也没有水患之灾。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康熙皇帝褒扬了李光地的治河之功,将其提拔为吏部尚书 。
李光地生平著作丰富,主要有《周易通论》四卷、《
康熙帝:“李光地谨慎清勤 ,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
雍正帝:“一代完人 。”
全祖望:“其初年则卖友,中年则夺情 ,暮年则居然以外妇之子来归。 ”(《鲒琦亭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光地之学,源于朱子,而能心知其意 ,得所变通,故不拘墟于门户之见。其诂经兼取汉唐之说,其讲学亦酌采陆王之义 ,而于其是非得失,毫厘千里之介,则辨之甚明 ,往往一语而决疑似 。”
《清代名人传略》:李光地在其政治活动中,清廉勤政,公忠体国 ,秉持大义,不拘小节。早年他积极配合清廷平定福建耿精忠 、郑经之兵乱,力主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中年他用治理畿辅政务,注重关心民众疾苦 ,大力兴修河道水利,提倡发展社会生产。晚年他竭诚辅佐康熙帝治国,极力迎合清廷的思想文化政策 ,曾奉敕编纂了《性理精义》、《朱子全书》、《周易折中》等彰扬程朱理学之书,经康熙帝审定以御纂 、御定名义颁行于学宫,对于当时理学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传康熙年间,宁波会馆和福建会馆在上海为建馆之事争执厉害,谁也无法平息纠纷 。恰遇宰相李光地到上海 ,福建会馆的文人学士暗自欢喜:宰相李光地正是福建泉州府安溪人。论亲说故,福建人有了靠山。然而宰相李光地对乡亲往来既不冷也不热,谈到会馆纠纷之事 ,却说:“地是别人的,争什么呢?"福建文人听后颇多不满 。而宁波会馆的文人得知李光地是福建人,赶忙派人去见宰相,礼数频频 ,称是误会。李光地则客客气气地表示:“吴越比邻,地近你们,望多照顾。”这样一来 ,福建会馆的人既不敢争,宁波会馆的人也不敢阻挠,一场纠纷就此平息 。
叔父
李日煌
弟弟
李光坡:性格非常孝顺李光地简介 ,在家不出仕,潜心经史学问。
李光垤
李光垠
儿子
李锺伦:举人,致力钻研经史性理 ,乃及诸子百家。尤其精通周官、礼记,称之为自己的“家学 ” 。
李天宠(养子):进士,官居翰林编修 ,有志向,致力经学,与弟弟李锺侨、李锺旺均以穷经讲学为业。
李锺侨:进士,官居翰林编修 ,督学江西,后被降职为国子监丞。
李锺旺:举人,官居中书 ,任性理精义纂修官 。
李光地墓在安溪县蓬莱镇新坂村柏叶林。墓原为石构,外观呈“风”字形,墓碑、石翁仲 、石兽、华表、御制丰碑等均毁于1958年 ,石料被用于修渠。其后裔重修,恢复墓碑,草创墓型。1988年 ,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李光地故居位于湖头镇中山街,由明初李氏先祖李森建。经清初扩建重修,前后三进 ,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被称为“大宗祠堂”,乃湖头李氏祀先祖 、明宗规、行族事的所在地,春秋两祭 ,祭祀规模盛大。庙内尚保留有明英宗皇帝敕文 。第二进大厅厅前悬挂“夹辅高风 ”匾额,为康熙皇帝表彰李光地所赐,厅中高悬“急公尚义”匾额。第三进厅堂前横挂“鸣臬闻天”匾额 ,为正统年间宰相叶向高题赠。厅堂后侧悬挂“保世滋大 ”匾额,疑为李光地所题 。庙并有许多金碧辉煌的柱联,有较高的文物价值。1988年 ,李氏家庙经海外族亲李氏昆仲献资修复李光地简介,焕然一新。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 ,卒于任所,享年77岁 。皇帝派遣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赏赐千两金 ,谥号“文贞”。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
李光地墓在安溪县蓬莱镇新坂村柏叶林 。墓原为石构,外观呈“风”字形 ,墓碑、石翁仲 、石兽、华表、御制丰碑等均毁于1958年,石料被用于修渠。其后裔重修,恢复墓碑 ,草创墓型。1988年,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 ,号厚庵,又号榕村,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人 。清圣祖康熙九年(1670年)登进士第五名 ,官至直隶巡抚 、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1681年李保荐施琅领军,结束明郑;为官期间,政绩显著 ,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明末以来,战争频仍 ,民族矛盾尖锐,朝政腐败,水利失修 ,水患频繁 。至康熙亲政,把“三藩 ”、河务和漕运列为首先办理的大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光地关于“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 李光地是怎么死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蛋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ndanka.com/zshi/202508-1187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蛋蛋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 李光地是怎么死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蛋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 李光地是怎么死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上的李光地简介 李光地是怎么死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