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国分散元素矿床”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分散元素矿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对分散元素矿床,《中国大百科全书·地质卷》(1993)这样描述:“分散元素不形成独立矿床 ,它们以伴生元素方式存于其他元素的矿床内 ” 。因而,长期以来,国内外未见有分散元素独立矿床的报道。近几年来 ,在我国西南地区相继发现了锗、铊 、硒和碲的独立矿床,这是矿床学上的重大突破。分散元素独立矿床的发现说明分散元素不但具有分散的一面,而且在一定地质条件下 ,也能聚集形成独立矿床甚至还能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涂光炽,1994;胡瑞忠,1997)。过去人们受传统思维方式和测试手段不完善的影响 ,对分散元素独立矿床的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这些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过程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地球化学行为认识十分欠缺 。为此我们发表分散元素独立矿床的有关初步研究结果,以引起地学界给予更大关注。
一、分散元素的超常富集
分散元素以其在岩石中极为分散为特征 ,因此被人们称为“分散”元素。它们在地壳中的丰度很低,所形成的独立矿物种类较少,数量不多,粒度细小 ,而且产地稀少,主要呈分散状态分布于其他元素组成的矿物中,因而一些学者认为它们不可能形成独立矿床 。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化 ,测试技术的进步,认识水平的提高,在分散元素成矿方面出现了飞跃。找矿实践证明 ,分散元素不再“分散”,出现了超常富集,特别是我国西南地区 ,近些年来相继发现了锗、铊 、硒和碲的独立矿床和矿体,而且都达到了较大的规模,个别已达超大型规模(胡瑞忠 ,1997;Zhuang Hanping,1998),这是矿床学的又一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下,我们选择了镉、铊、锗 、硒、碲、铟六个分散元素进行了研究 。对11个典型分散元素矿床进行了解剖 ,系统测试了各类矿床的分散元素含量,通过分散元素在矿石中的含量与地壳丰度的比较,求得其富集系数列于表2-7。
从表2-7的六种分散元素的富集系数看 ,均达到了超常规的富集程度,矿石中分散元素的富集程度一般都达到地壳丰度的几千倍到上万倍,富集程度最高的碲矿床 ,其富集程度为地壳丰度的106倍(刘铁庚,2000;叶霖,1997;胡瑞忠 ,2000;姚林波,2000;赵振华,2000;曹志敏 ,1995;高振敏,1999;Zhang Qian,1998)。和其他金属和贵金属元素富集成矿相比,如:铜(地壳丰度55×10-6)只要富集二个数量级 ,金(地壳丰度0.004×10-6)富集3个数量级,银(地壳丰度0.07×10-6)富集3个数量级,铂族元素(地壳丰度0.001×10-6~0.013×10-6)需富集2~3个数量级 ,即可成矿,分散元素的富集能力一般多达3~4个数量级以上,说明了它们在特殊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下经过更复杂的地质过程 ,达到了超常富集程度,才能使分散元素成矿 。
表2-7 几个分散元素矿床中的分散元素富集系数
二 、分散元素矿床
(一)中国分散元素矿床概述
分散元素矿床可分为独立矿床和伴生矿床两大类。①独立矿床:Ge、Se、Te 、Tl等元素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可形成独立矿床,除此之外 ,它们还常以伴生矿床的形式出现,如Ge 和Cd伴生于Pb、Zn矿床中;Se、Te常伴生于铜矿床和金矿床中;Tl经常出现于低温As 、Hg、Sb矿床和卡林型金矿中。②伴生矿床:因为Ga、Cd、In 、Re等元素形成独立矿物的几率比Ge、Se、Te 、Tl低得多,因此它们很难形成独立矿床 ,这些元素基本上都以伴生矿床形式产出 。如Ga常伴生于铝土矿中,In多出现在锡石硫化物矿床中,Re多产于斑岩型Mo(Cu)矿床和黑色岩系中。
分散元素矿床大都集中分布在古陆边缘,如扬子地块西南、西北缘和南缘的南岭中段 ,华北地块北缘等。分散元素还可形成集中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扬子地块西南缘和西北缘)为典型的分散元素矿集区。由于这一地域的基底为元古宇,易产出大面积的低温(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和广西大厂、云南个旧含铟的锡多金属矿床等虽不属于低温矿床 ,但它们产于中国西南地区也有其特殊意义 。
本书主要研究的六种分散元素(Ge 、Se、Cd、In 、Te、Tl)有关矿床地理位置如表2-8所示。
表2-8 几个分散元素矿床的地理位置
表2-9 几个分散元素矿床规模
表2-8中临沧锗矿床、渔塘坝硒矿床 、大水沟碲矿床、滥木厂铊矿床为分散元素独立矿床,拉尔玛硒金矿床中有独立硒矿体,其余六个均为伴生矿床。这些矿床的分散元素品位均很高(见表2-7) ,且矿床规模也较大(表2-9) 。
(二)两种类型分散元素矿床
1.分散元素独立矿床
虽然《中国大百科全书·地质卷》(1993)认为分散元素不形成独立矿床,但中国西南地区锗、硒、碲 、铊的独立矿床是客观存在的,本书作者认为:“分散元素独立矿床是指它们的富集程度很高 ,经常以分散元素的独立矿物或富含分散元素载体物(类质同象矿物或吸附体)的出现为矿化特征;矿床规模较大,随着开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 ,分散元素可以不再是副产品,不再是开采其他矿产资源而回收的伴生元素,而是分散元素本身的经济价值高于或等于并存的其他矿种,将这样的矿床称为分散元素独立矿床“(涂光炽 ,1994;高振敏,1999)。按这样条件,临沧锗矿床、渔塘坝硒矿床、大水沟碲矿床 、滥木厂铊矿床应为独立矿床。河北省东坪碱性杂岩中的碲金矿床 ,其中碲和金储量基本相当,若碲的冶炼技术过关,可直接提取碲 ,碲的价值还高于金,到那时该矿床也可称为独立碲矿床 。南华砷铊矿床目前只生产砷,其实铊的经济价值不低于砷 ,这个矿床也可视为铊的独立矿床。
为什么Ge、Se、Te 、Tl等元素能够形成独立矿床呢?主要有两种因素促成了它们独立成矿:①和这些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有关,Se、Te、Tl三种元素虽然也常分散于其他矿物中,但它们较其他五种分散元素容易聚积形成独立矿物 ,迄今为止从发现的各分散元素的独立矿物数目看,Re 2,Ga 3,In 10 ,Cd 13,Ge 21,Tl 44 ,Se 104,Te 142种矿物,八种分散元素中 ,Te 、Se、Tl三种元素的独立矿物最多,独立矿物出现得越多,表明它们富集能力越强 ,形成独立矿床的潜在能力越大;②独立锗和硒矿床主要与有机质吸附有密切关系,本书研究的锗矿床是产在第三系褐煤中,硒矿床是产于黑色岩系中 ,它们主要是以有机结合态和吸附态存在。一般有这样的规律,成熟度低的煤含锗量高,反之则低 。锗元素本身形成独立矿物的数目仅次于Te、Se 、Tl三个元素,表明在某些多金属矿床中 ,它有可能形成锗的独立矿体。多数情况下,因为锗与锌的地球化学性质相近,它更多是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闪锌矿晶格。总之 ,分散元素形成独立矿床的条件很苛刻,往往不是一次成矿作用形成的,而是经过多期次成矿过程 ,方能形成独立矿床 。
本书所研究的Ge、Se、Tl等几个分散元素低温独立矿床的地质特点如表2-10所示。
从表2-10可看出,这些低温独立矿床有如下一些地质特征:
(1)所研究的分散元素独立矿床的赋矿岩系都是古生代及其以后的地层,在更古老的岩系(元古宙以前的变质岩系)目前还未发现分散元素独立矿床。矿床多数集中在寒武纪、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中。
(2)矿床中的矿体在赋矿层位中多为层状 、似层状、透镜状 ,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成矿多与地层走向一致的断裂构造有关,特别是层间破碎控制着矿体,属层控性矿床 。
(3)在矿床成因上多为沉积改造或热水沉积作用成矿。
(4)成矿温度一般在250℃以下 ,属中低温成矿。
(5)成矿时代多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它们是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
表2-10 几个低温成因分散元素独立矿床主要地质特征
碲也能形成独立矿床,但不是低温矿床,而是中高温条件下成矿的。四川大水沟独立碲矿床是因为扬子克拉通西缘存在多时代活动的深大断裂 ,有利于某些深源分散元素的成矿。
2.分散元素伴生矿床
分散元素以伴生元素产出的机会很多,绝大多数分散元素富集在一定类型的矿床中,如镓主要富集在铝土矿中 ,在一些低温铅锌矿中也有富集;锗主要在低温铅锌矿和成熟度低的煤矿中;硒除富集于黑色岩系外,在某些金矿中也会出现硒的富集体;镉主要在铅锌矿中;铟经常出现在锡石硫化物矿床和富锡的铅锌矿床中;碲与铋矿和金矿常共生在一起;铼主要产在斑岩型铜(钼)矿床中;铊除了独立矿床外,它常与低温砷-汞-锑-金矿在一起或产于这些矿床的成矿带上 。在寻找和开发上述类型矿床时 ,注意查定相应分散元素的含量情况,以便使相应伴生的分散元素得以综合回收利用。分散元素在伴生矿床中,主要与相应类型矿床的造矿矿物有关 ,造矿矿物往往成为分散元素的载体矿物。如铟元素80%都富集在闪锌矿中,90%以上的铼富集在辉钼矿中,镉、镓 、锗多存在于闪锌矿中 ,铝土矿中的镓存在于一水铝石中,三水铝石中镓的含量很低 。这种赋存状态表明,在开发有用金属矿物时,很容易将分散元素资源回收。
很多分散元素伴生矿床都达到了大型甚至超大型规模 ,如广西大厂锡锑多金属矿床,不但锡锑为超大型,其中的铟也达超大型规模(约6000t);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的锡是超大型 ,该矿的铟也达超大型(2000t以上),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的锌、镉、铟等都达到了超大型规模(大于3500t)。贵州牛角塘铅锌矿中的镉,云南兰坪金顶铅锌矿的镉和铊都达到了大型甚至大型以上的规模;云南会泽铅锌矿的锗储量至少为大型以上 ,近年来每年都能生产10t以上的锗 。
Re 、Ga、In、Cd等四种分散元素在自然界形成的独立矿物很少,它们多以类质同象存在于其他造矿矿物中,因此 ,它们不能形成独立矿床,以伴生矿床形式产出。
(三)分散元素赋存状态及分散元素矿物
1.赋存状态
从本书所研究的矿床看,分散元素赋存状态分为独立矿物 、类质同象和有机结合态及吸附三大类。基本上以独立矿物出现的是碲和铊矿床 ,如滥木厂及南华铊矿床,大水沟碲矿床和东坪含碲金矿床;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的是镉矿床,都龙多金属矿床中未发现镉独立矿物,牛角塘镉锌矿床中95%的镉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闪锌矿、黄铁矿、白云石和方铅矿中 ,闪锌矿中的镉含量为6000×10-6~17860×10-6(刘铁庚,2000),矿石中的硫镉矿是很微量的 ,氧化带中的菱镉矿和方镉矿也很稀少(叶霖,1999)。铟主要产于锡石硫化物矿床中,铟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闪锌矿中 ,锡石 、磁黄铁矿和黄铁矿中含有很少量的铟;完全以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吸附的是锗,在临沧锗矿床中未发现锗的独立矿物,锗完全以有机结合态和吸附形式存在于煤岩中(庄汉平 ,1998);三种形式兼有的是硒矿床,研究中,硒的独立矿物和类质同象的硒不好区分 ,将它们放在一起计算其分配率,如拉尔玛硒金矿床中独立矿物与类质同象的硒约占硒总量的25%,有机结合态和吸附的硒约占75%(温汉捷,1999) 。渔塘坝硒矿床以有机结合态和吸附形式存在的硒 ,初步计算约占64%(姚林波,2000)。弄清分散元素的赋存状态对讨论矿床成因和工业开发利用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六种分散元素在所研究的矿床中的赋存状态列于表2-11 。
2.分散元素矿物的新发现
因分散元素独立矿物的颗粒非常细小,采用常规手段往往不能奏效。在分散元素独立矿物研究中 ,多采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透射分析电镜、显微拉曼探针等先进仪器设备进行分析,有些独立矿物做了X射线粉晶分析。通过大量工作后,有些分散元素矿物在我国首次找到 ,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新矿物 。现分述如下。
表2-11 所研究矿床的分散元素赋存状态
(1)在东坪金矿发现的碲锌(铁)石新矿物——(Zn,Fe)2(Te3O8),已被国际矿物协会(IMA)的新矿物和矿物名称委员会(CNMMN)批准(CNMMN IMA 2002-047)。
(2)在我国首次找到的分散元素矿物:①楚碲铋矿(BiTe ,tsumoite)产于大水沟碲矿床;②水硫碲铅石(Pb[Te,S]O4·H2O)产于东坪碲金矿床;③斜硫砷铊汞矿(TlHgAsS3)产于滥木厂铊矿床;硫铁铊矿(TlFeS2)产于滥木厂铊矿床;④辉铁铊矿(TlFe2S3)产于南华砷铊矿床;⑤硫砷铊铅矿(PbTlAs5S9)产于南华砷铊矿床;⑥硫砷铊矿(Tl,Pb)3AsS3产于南华砷铊矿床;⑦铊黄铁矿(Fe ,Tl)(S,As)2产于南华砷铊矿床 。
(3)在研究的矿床中首次找到的分散元素矿物:①牛角塘镉锌矿床中的硫镉矿(CdS) 、菱镉矿(CdCO3)、方镉矿(CdO);②渔塘坝硒矿床中的方硒铜矿(CuSe2)、蓝硒铜矿(CuSeO3·2H2O) 、硒铜蓝(CuS)、自然硒(Se);③东坪碲金矿床中的碲银矿(Ag2Te)、六方碲银矿。
(四)分散元素成矿机制
某些分散元素(Cd 、Ge、Tl、Se)在一定地质背景下可达到超常富集并形成较大规模的矿床,而且多数分散元素矿床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它们是如何达到超常富集程度的,可从如下几点讨论它们的成矿机制和控矿条件 。
1.低温成矿作用
从表2-12可以看出多数分散元素矿床是低温条件下(
表2-12 几种分散元素矿床成矿温度
从表2-12可见镉 、锗、铊、硒等元素迁移富集 、沉淀(或有机结合态)成矿 ,是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称它们为低温矿床。
2.层控型矿床
很多分散元素都在地层的一定层位富集成矿,离开这些层位则无矿化显示或只出现很弱的异常(表2-10)。如:①牛角塘镉锌矿床产于下寒武统清墟洞组含藻白云岩中 ,蔓洞断裂的两侧,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两者呈渐变关系;②都龙镉锡锌矿床赋存于中寒武统低变质角闪片岩中,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刘玉平 ,2000);③临沧锗矿床赋存于第三系褐煤中,含煤地层分上、下两组(N1和 N2),锗矿化主要集中在下煤层 ,矿化煤层中夹有热水沉积成因的硅质岩,煤层本身就为锗矿体,上煤层矿化(N2)很弱(庄汉平,1997);④滥木厂和南华砷铊矿床的矿体也都是呈似层状 、透镜状产出 ,但产出层位不同,滥木厂铊矿床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和长兴组泥质碳酸盐岩和页岩中,矿石和围岩具有大量有孔虫类和苔藓虫类微体古生物化石(张忠 ,1999),南华砷铊矿床赋存于上侏罗统雄黄厂段陆相沉积的灰黑色细层纹状炭质泥质白云岩、炭质泥质灰岩和白云质泥岩中(张忠,1998);⑤渔塘坝硒矿床的七个矿体均赋存于下二叠统茅口灰岩顶部的炭质硅质岩中 ,硅质岩为正常生物化学沉积岩,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姚林波 ,2000);⑥拉尔玛硒金矿床产于下寒武统太阳顶群,该地层由一套浅变质的炭质硅质岩和炭质硅质板岩组成,该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
上述矿床产出层位实例证明 ,它们(Cd 、Ge、Tl、Se等)严格受层位控制,为典型的层控矿床 。
3.物质来源具浅成性
研究表明多数分散元素的成矿物质来自赋矿围岩及临近地层的岩石,少数来自岩浆岩。例如牛角塘镉锌矿床的硫同位素δ34S=10.00‰~26.9‰;碳同位素δ13C=-0.52‰(平均值),同位素值分布集中 ,与海相碳酸盐岩相当,铅同位素值与围岩(清墟洞组白云岩)基本相似。这些资料证明成矿物质来自围岩(刘铁庚,2000;);都龙镉锡锌矿床的铅同位素分析表明为正常铅 ,其μ值都在10左右,在Zartman图解中的投影,均落在上地壳演化曲线附近 ,说明矿石的铅来源浅,并非地幔物质(地幔物质的μ值应34S平均为+16.40‰,显示出矿石中的硫来源地层;渔塘坝硒矿床和两个铊矿床的研究表明其成矿物质也来自临近的地层 。只有临沧锗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其下伏的二云母花岗岩 ,因花岗岩中锗的背景值很高,达3.5×10-6,该矿床的硅质岩的硅也是由于热液活动从花岗岩中活化带到煤层中沉积而成的(戚华文 ,2001)。
4.成矿流体具还原性 、弱酸-弱碱性
对镉、锗、铊 、硒等几个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研究表明,它们基本都具有还原性[如牛角塘的流体Eh值为-0.7~0.63(叶霖,2000),都龙为-0.65~-0.96] ,弱碱-弱酸性(如牛角塘矿床成矿流体的pH值为6.71~7.75,都龙为5.00~7.00,临沧锗矿为6.50~8.00);几个矿床的流体中普遍含有 Ca2+、Mg2+、Na+ 、K+等阳离子和、Cl-、F-等阴离子和低中等盐度等特点。流体中普遍含有 CH4、N2 、H2和 CO2 ,证明有机质在成矿流体中占了一定比重,由此看出分散元素在成矿流体中迁移和富集过程中,有机质起了很大作用 。分散元素和有机质结合形式主要是与一些饱和及不饱和的含氧基团形成共价键 ,以有机络合物形式随流体运移,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下,有机络合物降解 ,分散元素析出,并进入有机碳骨架中或被有机碳吸附富集成矿。
所研究的成矿流体多来自大气降水和地层水,有时混入一些变质水和岩浆流体(如拉尔玛和都龙两个矿床)。
5.成矿时代多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
尽管分散元素矿床赋存的岩系较老 ,但成矿时间均较晚 。根据它们产出的地质特征和部分矿床的同位素年龄测定,锗、铊、硒和大水沟碲矿均为燕山—喜马拉雅期成矿,只有牛角塘镉锌矿床为加里东早期成矿(因是铅同位素年龄,值得商榷;有人认为是燕山期成矿)。都龙矿床因具有热水沉积 、变质改造、岩浆热液叠加三个阶段成矿模式 ,铅同位素模式年龄为印支—海西期,是变质期成矿的年龄反映,所测Rb-Sr等时线年龄为岩浆热液成矿年龄 ,也是该矿床最终形成的年龄,说明该矿床经历了282~75Ma漫长的成矿作用。几个矿床的同位素年龄见表2-13 。
表2-13 几个分散元素所形成的矿床的同位素年龄
综上所述,多数分散元素矿床为低温层控型 ,成矿作用多经历沉积成岩富集和后期热液改造加富的过程。成矿物质多来自赋矿围岩和临近的地层岩石及岩浆岩。成矿流体具有弱酸—弱碱和较还原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指出的是在锗和硒成矿过程中有机质在它们迁移和富集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很多分散元素矿床赋存在较老层位中,但成矿时间较晚 ,成矿作用多数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程,往往是多期地质作用叠加成矿 。因为分散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极低,要使它们富集到几千倍到百万倍级 ,需要特殊的地质背景和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
上述分散元素成矿机制研究均未涉及到碲,碲元素成矿与众不同。从本书所研究的大水沟和东坪两个矿床看出,它们不是低温成矿,如大水沟碲矿床属于深成中高温热液充填型碲矿化物脉状矿床 。该矿床的蚀变围岩中发现大量电气石、钠长石 、白云母等气成热液矿物 ,矿石矿物组合以硫化物、硫的铋碲化物为主。碲在矿石中以独立矿物形式分布。实测成矿温度304~319℃(均一法,经压力校正),计算成矿压力为884×105Pa ,形成深度为3.34km(李保华,1999);成矿元素和矿化剂具有深源特点,硫同位素组成高度均一 ,28件矿物测试结果平均δ34S为(+1.26±0.93)‰ 。12件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平均δ13C为(-5.06±0.33)‰,δ18O为(11.7±1.23)‰。9件脉石矿物包裹体δD为(-56.13±9.36)‰,δ18O为4.93‰ ,15件矿物微量铅的铅同位素组成显壳幔混合特点(206Pb/204Pb为18.2~19.8,207Pb/204Pb为15.1~15.7,208Pb/204Pb为38~39) ,黄铁矿中w(Co)/w(Ni)比值特大(平均710),矿石与围岩的稀土元素组成具显著差异,前者富集重稀土元素,后者富集轻稀土元素。上述这些特点都说明大水沟碲矿床属中高温成矿 ,其深源物质是成矿物源的主体(曹志敏,1995,1996;陈毓川 ,1996) 。东坪碲金矿床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多在230~350℃;液相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位于岩浆水 、变质水和大气降水之间,S、Si同位素判断成矿流体以岩浆来源为主,铅同位素显示以地幔来源为主。从这两个矿床研究得知成矿元素碲的来源较深 ,成矿温度高。有无低温浅成的碲矿床或矿化有待进一步发掘 。
富In矿床的成矿温度为中高温,多数在250℃至320℃范围。富In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以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为主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矿床,如桂西北的大厂矿田、滇东南的都龙 、白牛厂、个旧等矿床 ,不少研究都提供了这些矿床海底喷流沉积成矿的证据(刘玉平,1999;陈学明等,1998;韩发等 ,1989);另一种是富铟矿床成因与岩浆作用关系更密切,矿床为热液充填交代的产物,矿体呈脉状产出,成矿温度可达高温 ,有些矿床岩浆岩为矿体直接围岩,如孟恩陶勒盖矿床。该矿床的物质来源较深,方铅矿样品铅同位素都位于上地幔铅演化线的端点附近 ,具有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特点。该矿床的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都具有完全一致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值在-2‰~+2‰之间 。成矿流体的H 、O同位素组成 ,矿石中石英和闪锌矿的δD值分布于-44‰~-65‰之间,西段矿体成矿流体的δ18O流体值为6.3‰~10.1‰,东段为4.9‰~7.4‰。说明成矿流体的来源以岩浆流体为主(详见本书第十章)。
(五)分散元素找矿方向探讨
Ga:首先是铝土矿中镓的综合回收 。铝土矿中一水铝石含Ga 80×10-6~200×10-6 ,比三水铝石(50×10-6)高得多。贵州的几个大的铝土矿含Ga 70×10-6~143×10-6,远远超过了工业利用标准(刘平,1994) ,镓的利用前景广阔,特别是铝土矿层下部蜂窝状的矿体更是Ga的富集部位,应注意从这些矿石冶炼铝时回收镓。
Ge:在低成熟度的煤层和铅锌矿床中寻找Ge 。
Se:一直从铜矿石电解铜的阳极泥中回收,现发现黑色岩系(甚至包括煤)的硒储量很大 ,是铜矿的80倍。我国寒武系和二叠系黑色岩系分布很广,有些地段Se含量很高,成为富硒建造。湘西和贵州遵义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多金属富集层是具有找矿前景的地段 。
Cd:一直从硫化物的锌矿石中提取 ,现在也是如此。我国铅锌矿中的镉储量约占总储量的90%,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的一些大型—超大型铅锌矿是Cd的潜在资源地。
In:有工业意义的铟矿床均在锡石硫化物矿床中 。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中,80%以上的In富集在闪锌矿中 ,在上述矿床中,闪锌矿富集部位或铅锌矿体是找铟的主要地段。
Te:一直作为伴生组分,主要从铜矿石中作为综合利用对象的一些铜镍硫化物矿中回收。现在看来 ,碲成矿可以补充两方面:一是Te的独立矿床(如大水沟Te与Bi结合成矿),二是一些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如东坪碲金矿床是含碲化物的金矿床)。
Re:作为伴生元素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主要是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次是与超基性岩有关的PGE矿床有时有少量的Re伴生 ,进行综合回收 。特别指出的是我国西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其中的Ni-Mo-PGE富集层中Re的含量较高,在贵州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个别地段Re的含量达33×10-6,应注意铼富集地段的寻找。
Tl:除了铊的独立矿床外 ,应在贵州As-Hg-Sb矿带相应的矿床中加强Tl成分的查定,以便找到更多的铊资源。
吕古贤的获奖情况简介
代表性论文
⑴李佑国. 2007. 基于“3S”技术的攀西地区铜镍铂族元素矿床找矿靶区筛选,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⑵李佑国、杨武年等 ,2006. 攀西地区水系沉积物铂、钯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远景预测,矿物岩石(EI收录),26(4):35-40.
⑶李佑国 、侯中健等 ,2006. 兰坪盆地新生代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制约,岩石学报(SCI收录),22(3) ,751-760.
⑷李佑国、莫宣学等人,2005. 藏北火车头山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特征与时代,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5):441-446.
⑸李佑国、莫宣学等人,2005. 羌塘错尼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研究,矿物岩石(EI收录),25(2):27-34.
⑹李佑国 、房世波等人 ,城市化进程中的南京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1),2004.
⑺李佑国、侯增谦 ,2001,中国四川呷村VHMS矿床:从矿石化学分析到地球化学模型,矿床地质 ,第20卷第2期,P119-128.
⑻李佑国等人,1997. 四川南江光雾山H型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矿物岩石. Vol.17:48-58.
⑼李佑国,1997. 山西大同饮牛沟钾镁煌斑岩中金云母矿物化学研究,岩石矿物学杂志.Vol. 16:158-162.
⑽李佑国等人 ,1995. 山西大同采凉山麻地沟金伯利岩,矿物岩石,第15卷增刊:82-83
⑾李佑国等人,1991. 山西大同采凉山钾镁煌斑岩的地质与岩石学特征 ,地质科技情报. ⑿Li Youguo,Wang Chengshan et al,2000 ,The Lithospheric Evolution in the Qiangtang Block of Northern Tibet Plateau:Evolution from Cenozoic Volcanism,地学前缘,Vol.7 ,192-194.
⒀Xiaoming Qu, Zengqian Hou, Youguo Li, 2004. Melt components derived from a subducted slab in late orogenic ore-bearing porphyries in the Gangdese copper belt,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Lithos, vol.74, 131-148(SCI收录).
⒁CAO Zhimin, ZHENG Jianbin, LI Youguo et al, 2002. Geologic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volatile-rich ore fluid and its tracing and dating in the Xuebaoding Beryl-Scheelite Vein Deposit, Chin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45 (6),719-729(SCI收录).
⒂Xuanxue Mo, Zhidan Zhao, Jinfu Deng, Martin Flower, Xuehui Yu, Zhaohua Luo, Youguo Li, Su Zhou, Guochen Dong, Dicheng Zhu, Liangliang Wang, 2006.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postcollisional volcanic rocks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Implications for lithosphere heterogeneity and collision-induced asthenospheric mantle flow.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 Vol. 409, 507-530.(SCI收录)
⒃曹志敏、李佑国 、任建国、李保华等,2002 ,雪宝顶绿柱石-白钨矿脉状矿床富挥发份成矿流体特征及其示踪与测年,中国科学(D辑),32(1):64-72.
⒄房世波、李佑国 、杨武年等人 ,2004. 基于TM6数据的成都市地表温度反演, 遥感信息,第1期:35-37.
⒅凌超发、李佑国、黄瑞,2004. 基于GIS的攀西地区铂族元素(PGE)成矿地质条件初步分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3(3):225-229.
⒆陈旭、李佑国 、黄瑞、费光春 ,2005. 川西斑岩铜矿找矿中地球化学异常的筛选与查证,新疆地质,23(3):264-267.
⒇黄瑞、李佑国 、陈旭、费光春 ,2005. 分形技术在攀西地区铂族元素异常查证中的应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5(3):264-267.
(21)曲晓明、杨岳清 、李佑国 ,2004. 从赋矿岩系岩石类型的多样性论羊拉铜矿的成因,矿床地质,23(4):431-442.
(22)曲晓明、侯增谦、李佑国. 2002. S 、Pb同位素对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成矿物质来源和造山带物质循环的指示. 地质通报. 21(11):768-776.
(23)费光春、李佑国等人 ,2006. 川西乡城-稻城-得荣中带地区浅成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探讨,新疆地质,24(3):305-309.
(24)廖敏、李佑国 、费光春等人, 2007. 衬值滤波法在化探数据处理及找矿中的应用——以乡城-稻城-得荣地区斑岩型铜矿为例. 地质找矿论丛 ,22(1):76-80.
(25)包凤琴、李佑国、杨武年等人. 2007. 攀西水系沉积物铂、钯异常及对找寻铂 、钯矿的启示,地质与资源,16(2): 107-111.
(26)黄瑞、李佑国、陈旭等人,2007. 分形技术在攀西地区铂族元素异常查证中的应用. 物探与化探 ,31(3):239-241
(27)任光明 、李佑国等人. 2007. 基于SAMCF 法的攀西地区水系沉积物铂族元素异常提取,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6(3):240-244.
代表性论著
①李佑国 编著 ,应用地球化学,成都理工大学教材,2005 。
②攀西地区金属成矿系统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第3名)。
③扬子地台西南缘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4(第4名)。
④西藏羌塘盆地地质演化与油气远景评价,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第8名) 。
⑤华北地台金伯利岩及古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第8名)。
⑥滇西兰坪盆地盆山耦合,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第5名)。
⑦中国西南铂族元素矿床地质、地球化学与找矿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第6名) 。
1. 裴佃飞、吕古贤 、武际春、郭涛、王照亚 、申玉科、庄文广、吕承训 、韩云松、任宏、刘维民、徐增田 、周国发、兰海波等;玲珑矿田东山矿床九曲东段的比例尺成矿定位预测;2008年黄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八)。
2. 张炳旭、吕古贤 、郭涛、陆继胜、申玉科 、姜增选、廖昌溪、周国发等等;山东平度市大庄子金矿田成矿规律及构造流体成矿预测;2007年黄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排名第二)。
3.吕古贤 、郑大瑜、朱裕生、曹新元 、郭涛、曾邵金、杨璐、常玉刚 、黄力军、程志中,危机矿山资源潜力战略调查与评价;2005年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5,第一)。
4.吕古贤、邓军 、倪师军、李晓波、曹志敏 、林文蔚、张炳旭、武际春 、孙之夫、王义强、王红才 、殷秀兰、张 均、赖旭龙、文锦明 ,金矿重点矿化区带隐伏矿床找矿方法和预测;200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4,第一)。
5.吕古贤 、邓 军、姜兵国、樊明玉 、林文蔚、郭 涛、徐 刚 、舒 斌、王建国、姜新强,“胶东地区典型金矿田深部和新区带构造物理化学找矿预测 ” 。2003年黄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2003,排名第一)。
6. 吕古贤 、张炳旭、邓军、廖昌溪 、刘建民、郭涛等;胶东花岗-绿岩带构造岩相型式及玲珑-焦家式金矿地质与找矿;2003年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3,排名第一) 。
7. 吕古贤、孙之夫、邓军 、庞绪成、郝献晟、郭 涛 、郑小礼、朱大岗、鲁安怀 、舒斌、杜长学、王玉平 、刘宗国、王晖、殷秀兰;“山东焦家金矿隐伏矿床构造物化探预测和构造物理化学研究” ,2002年黄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2,排名第一)。
8.吕古贤 、杨开庆、孔庆存、马学斌、张文江;胶东西北部典型金矿田构造控矿与构造动力成岩成矿地质特征研究;1996年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6,第一) 。
9.路东尚 、林吉照、刘秉光、李守生 、孙林、李晓英、时文革 、邓军、吕古贤等;招远金矿集中区地质与找矿;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 ,第九)。
10.杨敏之、罗天明 、吕古贤等;胶东花岗岩-绿岩地体金矿床类型、成矿模式、找矿方向;1995 、冶金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5,第三)。
11.路东尚、林吉照、郭纯毓、刘秉光 、李守生、孙林、吕古贤等;招远金矿集中区地质与找矿;2002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2,第七) 。
12. 倪师军和吕古贤等;西秦岭成矿远景区构造-岩相组合特征与隐伏金矿床构造物理化学预测研究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排名第八)。
13.吕古贤;胶东半岛构造岩相形式与玲珑-焦家式金矿构造成岩成矿地质特征研究 ,地洼学说奖二等奖,1993,第一。
14. 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8)。
关于“中国分散元素矿床”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蛋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ndanka.com/zshi/202508-1054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蛋蛋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分散元素矿床》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蛋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分散元素矿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分散元素矿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对分散元素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