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吴门学派的艺术成就在当时有什么影响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吴门学派的艺术成就在当时有什么影响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唐寅和仇英二人同师周臣,画法渊源于李唐、刘松年 ,又兼受沈周 、文徵明和北宋、元人的影响,描绘物象精细真实,也重视意境的创造和笔墨的蕴藉 ,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唐寅的山水画多为水墨,有两种路数,一是以李唐、刘松年为宗 ,风格雄峻刚健 。二为细笔画,风格圆润雅秀。人物画则时工时写,工笔重彩仕女承唐宋传统 ,细劲秀丽,水墨淡彩人物学周臣,简劲放逸。
仇英从临摹前人名迹处得益,精谨清雅 ,擅长着色,以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著称 。
吴门四家杰出的艺术成就,在那个时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而也引来了不少从学者。宗法沈周的有王纶 、陈焕、陈铎、杜冀龙 、谢时臣等人,王纶为沈周的入室弟子,陈焕较为粗重苍老 ,杜冀龙稍变沈周之法,谢时臣以气势纵横、境界宏伟见胜。
陈淳也是出自文徵明的门下,花鸟画受到了沈周的影响 ,继承了水墨写意技法,在造型的洗练、笔墨的放逸 、情致的跌宕等方面有所发展,与后来的徐渭共同开启了大写意画派 。
周之冕也受到了吴门派影响 ,并融汇陆治、陈淳两家之长,另创一兼工带写的小写意画法,被称为勾花点叶体。吴门派发展到了明末,因为一直在因循守旧 ,徒仿形貌,所以其地位逐渐也被另辟蹊径、重倡文人画的董其昌及其流派所取代。
明中期有哪些门派?
唐代绘画是中国封建社会绘画的巅峰,其艺术成就大大超过往代 。初唐绘画即显示出不寻常的成就 ,唐太宗在巩固政权的同时也注意文治建设,阎立德 、阎立本兄弟及尉迟乙僧的绘画活动,以及以敦煌220窟为代表的壁画体现着此一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高宗李治至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在政权昌盛、社会富庶的基础上 ,使文化出现了丰富多彩、百舸争流的局面,吴道子及其画派体现了佛教美术民族化的巨大成就,钱国养、殷□ 、殷季友、法明等人的肖像画 ,张萱、杨宁的绮罗人物画,陈闳 、韦无忝、曹霸、韩□的鞍马画,李思训 、李昭道父子、卢鸿、郑虔等人的山水画 ,冯绍正 、薛稷、姜皎等人的花鸟鹰鹤画等,寓示了题材的扩大。敦煌壁画在此时也发展到繁荣的顶点,莫高窟第130窟的乐庭□夫妇大供养像、172窟 、217窟之巨幅净土变相、173窟之维摩变相都是宏 伟精妙的壁画杰作 。
安史之乱以后,虽然唐朝国势渐衰,但绘画艺术仍继续发展和提高。周□在贵族仕女及宗教壁画的创作实践中 ,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生于盛、中唐间的诗人王维也以绘画著名,他精于山水,更以水墨山水画擅名后世。张□、王宰 、项容、毕宏、刘商等都是山水名家 ,边鸾 、梁广、刁光胤、滕昌□精于花鸟,韩□ 、戴嵩专工画牛,李渐、李仲和父子画少数民族游猎题材的“蕃人、蕃马” ,都各尽其妙 。中晚唐时中原战乱,玄宗 、僖宗曾先后去四川避乱,一些画家也陆续入蜀。中唐以后 ,四川成都逐渐成为绘画中心之一。中原入蜀的名画家有卢□伽、常粲、吕□ 、孙位、张询等,不少画家在成都大圣慈寺等寺观中留下画迹 。刁光胤等在四川设帐授徒,有的画家还带去中原画本 ,在中原绘画艺术的影响下,四川地区有不少画家成长起来,如左全、赵公□、高道兴 、房从真、麻居礼都是宗教画的能手。因此,“蜀虽僻远 ,而画手独多于四方 ”,为五代时期西蜀绘画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江南地区的绘画此时也处于发展之中,朱审得山水之妙 ,驰名南北,他所画卷轴障壁“家藏户珍”;张□更以山水松石著称;张志和,号烟波钓徒,自为渔歌并画为卷帙;顾况亦以山水著名 。李德裕镇守浙江,好图画收藏及延纳画家 ,武宗时灭法毁天下寺塔,他将江南寺庙名家画壁都集中在镇江甘露寺,其中包括吴道子、王□子 、韩□等唐代名家及顾恺之、戴逵、陆探微 、张僧繇、展子虔等前代名家的画迹 ,成为名作荟萃的画廊。隋唐绘画气势宏伟,成就辉煌,予五代绘画发展以巨大影响。
唐代绘画的繁荣促进了绘画史论的发展 ,收藏著录及绘画史论的著述之成就也大大超过往代 。唐代一些帝王对绘画锐意搜求,太宗、玄宗时屡派搜访书画使及接受民间献纳书画,御府所藏,颇具规模,贵族士大夫如司马窦瓒 、薛稷、陈闳、韩愈 、裴度、李德裕及张彦远的曾祖张嘉贞等也都富有收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中屡次涉及对书画的赞美。可见当时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唐代绘画品评著作有彦□《后画录》 、李嗣真《续画品录》、张怀□《画断》和窦蒙《画拾遗录》等。唐太宗时中书舍人裴孝源集公私秘藏前代名画及佛寺绘壁加以著录 ,著为《贞观公私画录》一书。武宗时翰林学士朱景玄集唐初以来画家97人,述其生平艺术活动并加以品评,保留了唐代画家的大量史料 ,实具有断代史性质。张彦远于大中元年[847]完成的《历代名画记》更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巨著 。书中搜集了自古迄会昌元年(841)画家372人的史传,书前还有关于绘画问题论评16篇,阐述著者对绘画艺术的美学观点 ,记录了画家师承源流、山水画发展概貌及绘画收藏 、寺观画壁等,保存了历代绘画的珍贵史料。会昌三年,段成式笔录了长安寺庙情况 ,尤侧重记载了壁画等艺术品,撰成《寺塔记》(收入《酉阳杂俎》续集),与《历代名画记》中“两京寺观画壁”一节都为了解和研究唐代壁画艺术提供了生动具体的资料。
宋代绘画是在中国宋代期间的绘画作品 ,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 。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 、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
北宋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 ,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 ,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 、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 ,经济、文化都得到继续发展并超过北方 。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南宋的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 ,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 ,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 。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庙会 ,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以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庆宴会 ,所需要的屏风 、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适应年节的需要,岁末时又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为市甚盛 。北宋时 ,汴京善画“照盆孩儿 ”的画家刘宗道,每创新稿必画出几百幅在市场一次售出,以防别人仿制;专画楼阁建筑的赵楼台;画婴儿的杜孩儿 ,也在汴京享有盛名。吴兴籍军人燕文贵常到汴京州桥一带卖画。山西绛州杨威,善画村田乐,每有汴京贩画商人买画 ,他即嘱其如到画院门前去卖,可得高价。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 。宋代由于手工业的发达,促成了雕版印刷的发展与普及 ,出现了汴京 、临安、平阳、成都 、建阳等雕版中心,不少书籍及佛经都附有版画插图,现存宋金雕印的弥勒像、陀罗尼经咒、《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 、《赵城藏》等 ,可见其绘刻之精美程度。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 ,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 、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 ,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
13世纪初,蒙古族兴起于塞北,国势逐渐强盛 ,1234年灭金,取得金朝原有的华北之地,于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 ,建立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元帝国。元代立国之初,蒙古族统治者在教育程度 、文化艺术素养等方面,与中原士大夫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遂礼遇儒臣,重视汉文化 ,从儒家经典中学习治国之道。世祖忽必烈具有雄才大略,他大力招揽人才,广收“江南遗逸” ,重用汉族儒臣,还命汉族士大夫对皇室成员及蒙古族大臣弟子进行汉文化教育 。至仁宗和文宗朝(1312~1332),更进一步“亲儒重道” ,礼遇文士,尤其喜好书画艺术。文宗建立奎章阁,任命画家、书画鉴藏家柯九思为鉴书博士,对内府所藏书画进行鉴别查定 ,故翰墨之盛以文宗时为最。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 ,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 、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 ,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 、书、画的三结合 。在创作思想上继承北宋末年文同、苏轼 、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 ,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与宋代院体画的刻意求工、注重形似大相径庭,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 ,也有力地推动了后世文人画的蓬勃发展。在元代短短90余年内,画坛名家辈出,其中以赵孟頫、钱选 、李□、高克恭、王渊等和号称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 、倪瓒、王蒙最负盛名 。
明代画风迭变,画派繁兴。在绘画的门类、题材方面 ,传统的人物画 、山水画、花岛画盛行,文人墨戏画的梅、兰 、竹及杂画等也相当发达。在艺术流派方面,涌现出众多以地区为中心、或以风格相区别的绘画派系 。在师承方面 ,主要有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以及发展文人画传统的吴门派和松江派、苏松派等两大派系。在画法方面,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勃兴 ,成就显著,人物画也出现了变形人物 、墨骨敷彩肖像等独特的新面貌。另外,民间绘画 ,尤其是版画,至明末呈现繁盛局面 。
明代绘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早期、 中期、晚期3个阶段。
早期绘画
从洪武(1368~1398)至弘治(1488~1505)年间。明代宫廷绘画与浙派盛行于画坛,形成了以继承和发扬南宋院体画风为主的时代风尚 。明代宫廷绘画承袭宋制 ,但未设专门的画院机构。朝廷征召的许多画家,皆隶属于内府管理,多授以锦衣卫武职。画史称他们为画院画家,实际上是宫廷画家。洪武和永乐(1403~1424)两朝属初创时期 ,机构未臻完备,风格也多沿续元代旧貌 。至宣德(1426~1435) 、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年间浙江与福建两地继承南宋院体画风的画家,陆续应召入宫 ,遂使明代院画一时呈现出取法南宋院体画的面貌,宫廷绘画创作达到鼎盛时期。正德(1506~1521)以后,吴门派崛起 ,逐渐取而代之。明代宫廷绘画以山水、花鸟画为盛,人物画取材比较狭窄,以描绘帝后的肖像和行乐生活、皇室的文治武功 、君王的礼贤下士为主 。如商喜《明宣宗行乐图》、谢环《杏园雅集图》、倪端《聘庞图》 、刘俊《雪夜访普图》等都是其例。山水画主要宗法南宋马远、夏圭 ,也兼学郭熙,著名画家有李在、王谔 、朱端等人。李在仿郭熙几乎可以乱真,王谔被称为“明代马远 ” 。花鸟画呈现多种面貌 ,代表画家有擅长工笔重彩的边景昭,承袭南宋院体传统,妍丽典雅而又富有生意。孙隆从北宋徐崇嗣脱胎而出,专攻没骨法。林良以水墨写意花鸟著称 ,笔墨洗练奔放,造型准确生动 。吕纪工写结合,花鸟精丽 ,水石粗健,自成一派。明代宫廷绘画虽未取得像宋代院画那样划时代的成就,但在某些方面也有新的开拓。
戴进 《仿燕文贵山水图》 山石皴染兼施 ,淡墨烘晕,边皴边染的艺术表现手法,使画面呈现出一派烟霓弥漫之态 ,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江南润泽清幽的自然风光 。此图布局平稳,用笔圆浑,淡墨的巧妙运用 ,使图中韵致舒雅。前景用浓墨圆点点画树丛,并以此衬出茅屋数椽,与右侧溪水小桥、点缀人物相互照应,形成画面的视觉中心。房舍里有高士远眺 ,小桥上有士人觅句,书童侍后,一派悠然闲适的士大夫生活情趣。图中峰峦 ,近坡皆用没骨法,而视觉中心部分的房舍、树木则以中锋线条画成,从而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 。画面由近而远 ,层次分明,极富空间感,给读者展现出一种空旷高远的境界。图中自款“钱塘戴进写奉用言老师清供” ,钤两印。右上角有董其昌款识:“国朝画史以戴进为大家,此学燕文贵,淡荡清空不作平日本色 ,更为奇绝” 。故以《仿燕文贵山水》名之。讲仿燕氏,其实亦不尽然,但题画中点出此图“不作平日本色 ”和意境缔造的特点,倒是恰到好处。戴进山水 ,主要师承南宋 。明王世贞讲他“其山水源出郭熙 、李唐、马远、夏圭,而妙处多自发之”。实际上,戴进除师法南宋四家外 ,还涉猎关仝 、董源、范宽、米芾等诸家,使他的山水画在水墨苍劲的同时又浑厚沉郁,从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仿燕文贵山水图》就是这样一幅别出心裁 ,使人清新淡爽、耳目一新的佳作 。
沈周 《卧游图》册页共十七开。画册开首作者自书“卧游”两字,楷法劲健。以后各开依次画:仿云林山水(水墨),杏花(设色) ,蜀葵(设色),秋柳鸣蝉(水墨),平波散牧(设色) ,栀子花(设色),秋景山水(水墨),芙蓉(设色),批杷(设色) ,秋山读书(设色),石榴(设色),雏鸡(水墨) ,秋江钓艇(设色),菜花(设色),江山坐话(设色) ,仿米山水(设色),雪江渔父(水墨) 。每幅均有作者题诗或词。
末开跋云:“宗少文(宗炳)四壁揭山水图, 自谓卧游其间。此册方或尺许 ,可以仰眠匡床,一手执之,一手徐徐翻阅 ,殊得少文之趣。倦则掩之,不亦便乎,手揭亦为劳矣!真愚闻其言,大发笑 。 ”全册引首 、画、题诗、跋尾 ,成为统一的整体,表现着共同的意趣,陶醉在纯朴的自然美景和美好的事物中 ,恬然自适,怡然自乐。图系《卧游图》之《江山坐话》。是此册页七幅山水小景中的一幅 。图中近景集中于画面右下角,溪边浓荫下两高士相对而坐 ,侃侃而谈;三株不同点法的树木交融错落,与左边山坡遥相呼应;远处屋宇若隐若现,藏露有致;远山含烟 ,结构雅驯。款题:“江山作话柄,相对坐清秋;如此澄怀地,西湖忆旧游。”沈周钤朱文印一方 ,上刻“启南”二字 。为沈周晚年炉火纯青之作。沈周此册页除七幅山水小景外,还有花卉十幅。其中《秋柳鸣蝉》以淡墨画柳枝,浓墨画蝉身及足,极淡墨画蝉翼 ,薄而透明; 《枇杷》剪裁得体,运笔酣畅,结构严谨 ,设色淡雅,均系沈周神来之笔 。
浙派以戴进和吴伟为代表,活动于宣德至正德年间。因创始人戴进为浙江人 ,故有浙派之称。继起者吴伟为湖北江夏(今武汉)人,画史亦称他为江夏派,实属浙派支流 。戴 、吴二人都曾进过宫廷 ,画风亦源自南宋院体,故浙派与宫廷院画有密切的关系。戴进、吴伟作为职业画家,画艺精湛 ,技法全面,山水、人物都很擅长,山水画成就尤为突出。但二人风格又有所区别,戴进变南宋的浑厚沉郁 ,而为健拔劲锐之体,但仍不失谨严精微;吴伟以简括奔放 、气势磅礴见胜。论者谓他“源出于文进(戴进),笔法更逸 ,重峦叠嶂,非其所长,片石一树 ,粗简者,在文进之上 。”戴进、吴伟前后踵接,影响了一大批院内外画家。追随者有张路、蒋嵩 、汪肇、李著、张乾等人。张路的山水画水墨淋漓 ,人物画则以挺秀 、洒脱见长 。蒋嵩善用焦墨,笔法简率。汪肇作品多动荡之势。李著学吴伟笔法,遂成江夏一派 。浙派至后期 ,一味追求粗简草率,积习成弊,正德后遂见衰微。明代后期蓝瑛,有人称之为“浙派殿军 ” ,从师承、画风看,实与浙派无涉。
明代早期,江南地区还有一批继承元代水墨画传统的文人画家 ,如徐贲、王绂、刘珏 、杜琼、姚绶等人 。徐贲山水承董源、巨然,笔法苍劲秀润。王绂喜用披麻兼折带皴作山水,繁复似王蒙 ,墨竹挺秀潇洒,被称为明代“开山手”。刘珏山水取景幽深,笔墨浓郁 ,近王蒙 、吴镇 。杜琼善水墨浅绛山水,多用干笔皴染。姚绶主要师法吴镇、王蒙,风格苍厚。他们的画风堪称吴门派先驱。
还有一些画家 ,虽未归宗立派,亦各有建树 。如初宗马远、夏圭,后师法自然,以画《华山图》著名的王履;被称为院派 ,给唐寅 、仇英以较大影响的周臣;擅长水墨写意人物和山水的郭诩、史忠;以白描人物著称的杜堇等人。
中期绘画
约自正德(1506~1522)前后至万历(1573~1620)年间苏州地区崛起以沈周、 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派,主要继承宋元文人画的传统,波澜日壮 ,成为画坛主流。
明代中期,作为纺织业中心的苏州,随着工商业的发展 ,逐渐成为江南富庶的大都市 。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一时人文荟萃,名家辈出 ,文人名士经常雅集宴饮,诗文唱和,很多优游山林的文人士大夫也以画自娱 ,相互推重。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 、“逸格 ”的元人绘画传统,其间以沈周、文徵明、唐寅 、仇英最负盛名,画史称为吴门四家。他们开创的画派,被称为吴门派或吴派 。沈周和文徵明 ,是吴门派画风的主要代表。他们两人都淡于仕进,属于诗、书、画三绝的当地名士。他们都主要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兼能几种画科 ,但主要以山水画见长,作品多描写江南风景和文人生活,抒写宁静幽雅的情怀 ,注重笔情墨趣,讲究诗书画的有机结合 。两人渊源、画趣相近,但也各有擅长和特点。沈周的山水以粗笔的水墨和浅绛画法为主 ,恬静平和中具苍润雄浑气概,花卉木石亦以水墨写意画法见长,其作品主要是以气势胜。文徵明以细笔山水居多 ,善用青绿重色,风格缜密秀雅,更多抒情意趣,兰竹也潇洒清润 。唐寅和仇英有别于沈周 、文徵明 ,代表了吴门派中另外的类型。唐寅由文人变为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仇英为职业画家,在创作上则受文人画的一定影响 ,技法全面,功力精湛,题材和趣味较适应城市民众的要求。他们两人同师周臣 ,画法渊源于李唐、刘松年,又兼受沈周、文徵明和北宋 、元人的影响,描绘物象精细真实 ,也重视意境的创造和笔墨的蕴藉,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唐寅的山水画多为水墨,有两种路数:①以李唐、刘松年为宗 ,风格雄峻刚健;②为细笔画,风格圆润雅秀 。人物画则时工时写,工笔重彩仕女承唐宋传统,细劲秀丽 ,水墨淡彩人物学周臣,简劲放逸。仇英从临摹前人名迹处得益,精谨清雅 ,擅长着色,以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著称。徐渭的《萄葡图》,正是这种意义上的重要作品 。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 ,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 ,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 。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可看作是文入画中趋于放泼的一种典型。
吴门四家杰出的艺术成就 ,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学者甚众 。宗法沈周的有王纶、陈焕 、陈铎、杜冀龙、谢时臣等人,王纶为沈周的入室弟子,陈焕较为粗重苍老 ,杜冀龙稍变沈周之法,谢时臣以气势纵横 、境界宏伟见胜。追随文徵明的不下二、三十人,著名的有文嘉、文伯仁 、陆治、钱□、陈淳、陆师道 、周天球等。文嘉山水疏简 ,文伯仁缜密,陆治劲峭,钱□粗重 ,陈淳放笔写意,陆师道细笔勾染,周天球兼善兰石 ,诸家各具特色 。吴门派诸家中陆治、陈淳、周之冕在花鸟画领域中尤有新创。陆治是文徵明的学生,花鸟画兼取徐熙 、黄筌两派之长,创文人画的工笔花鸟新格 ,笔墨细秀,设色淡雅,有妍丽派之称。陈淳亦出文徵明门下,花鸟画受沈周影响 ,继承水墨写意技法,在造型的洗练、笔墨的放逸、情致的跌宕等方面有所发展,开启了徐渭的大写意画派 ,与徐渭并称。周之冕受吴门派影响,融汇陆治 、陈淳两家之长,另创一兼工带写的小写意画法 ,被称为勾花点叶体 。吴门派发展到明末,因循守旧,徒仿形貌 ,其地位被另辟蹊径、重倡文人画的董其昌及其流派所取代。
后期绘画
约自万历至崇祯(1628~1644)年间绘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徐渭进一步完善了花鸟画的大写意画法 。陈洪绶、崔子忠 、丁云鹏等开创了变形人物画法。以张宏为代表的苏州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他们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回归自然,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 。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使山水画活了起来。
徐渭是继陈淳以后,从根本上完成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一代大家,其画风有力地推进了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 ,画史称为青藤画派。他的花鸟,吸取了宋元及沈周、林良、陈淳等水墨花鸟的长处,又有重大革新 。在题材方面 ,他大胆突破客观物象形质的局限,赋予物象以强烈的个人情感,作品或缘物抒情 ,或借题发挥,一反吴门派文人画恬适闲雅的意趣,而直抒激荡不平的心情 ,产生撼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形式上,他擅长泼墨法,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不拘成法 ,形象脱略形似,追求气韵,墨色滋润淋漓 ,奔放流动,充分发挥了生宣纸的晕渗效果。这种随意点染的画法,气势磅礴 ,纵横睥睨,恰当地表达了画家炽热激愤的情怀 。徐渭的画风,对清代的朱耷 、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现代的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代肖像画在人物画中较为发达 ,民间画工中尤多写真能手,至明代后期更有发展,曾鲸为其中富于创新精神的代表画家。他的肖像画重墨骨 ,即在用淡线勾出轮廓五官后和以淡墨渲染出明暗凹凸后,再以色彩烘染数十层,必穷匠心而后止。这种画法较富立体感,可能已受到当时新传入的西洋画法的一定影响 。学者甚众 ,遂形成波臣派,影响直至清代。
明代晚期是吴门画派最兴盛的时期,他们重视继承古代人的笔墨传统 ,把对风格的追求作为艺术的重要目的。而且,由于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有各自的美学追求 ,从而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他们的笔墨技巧和表现手法,对后来画坛有很大影响。涌现出一批师法自然,重视写生的优秀画家 ,张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宏(1577~1652年后)字君度,号鹤涧 。吴(今江苏苏州)人。清康熙七年,邹喆曾为他的《山水图》记年 ,悉知他活到了清初。张宏师法沈周,又重视写生,作品笔力峭拔,墨色湿润 ,层峦叠嶂,丘壑深邃 。他的画以石面连皴带染为特色。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 ,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另据史书称,张宏92岁尚健 ,仍在作画 。
张宏既是一位出色的文人画家,同时又具备职业画家的高超画技与敬业精神,作画一丝不苟 ,非精品而不出。为后人所敬仰,吴中学者尊崇之。他的绘画继承了吴门画派的风格和特色,在写生的基础上搞创作 ,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原本呆板的山水画活了起来。他的画作整个画面看起来深远高逸 ,山石坚硬敲击有声,流水清澈涓涓而下,为书画注入了灵性 ,使人身临其境,恍若隔世 。他的山水画用渲染的手法烘托出超凡脱俗的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画面清新典雅,气氛和谐,奇峰怪石 ,浓密古木,清风飞泉,意境空灵清旷。
明代后期山水画 ,以张宏为最著名,吴门画派到此进入全盛时期 。并对其他画派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较著名的画家有莫是龙,陈继儒与他为至交 ,赵左亦常为其代笔,他们都是松江派主将;顾正谊创华亭派,董其昌早年曾受其启导 ,宋旭亦属华亭派巨子,沈士充受业于宋懋晋,兼师赵左 ,也为董其昌代笔,世称云间派。另外,受吴门派影响的晚期画家还有程嘉燧、李流芳 、卞文瑜、邵弥、杨文□等人。程嘉燧的山水枯简疏放 ,李流芳爽朗清秀,卞文瑜细秀,邵弥简逸 ,杨文□兼具枯笔 、秀润两种风貌 。
除苏松地区外,晚明时期还出现了不少地区性的山水画派。如浙江钱塘的蓝瑛创武林派,安徽芜湖的萧云从创姑熟派,浙江嘉兴的项元汴、项圣谟创嘉兴派 ,江苏武进邹子麟、恽向创武进派等,这些派别大多影响不大。明末清初,虽然形成名目繁多 ,关系复杂的山水画派别,但大多受吴门派和董其昌影响,统属于文人画的系统 。
明代文人墨戏画也很发达。专门以墨竹著名的有宋克 、王绂、夏□、鲁得之 ,以墨梅著名的有孙以吉 、陈宪章,以墨兰著名的有周天球等。其中夏□的墨竹,被当时称为第一 。陈子和 《苏武牧羊图》 汉武帝时代苏武在北海雪地牧羊的故事 ,是中国历史人物画中较为常见的题材。—般描绘苏武手持使节,或坐或立,姿态宁静 ,神情温和。此图则不同,苏武面部微仰,斜看寒柯,两袖拱胸前 ,不仅扶节,而且腰挂佩刀。两眼炯炯有神,正气凛然 。背景用淡墨烘染 ,寒气迫人,衬托出主题人物威武不屈的忠贞气质。人物、羊群、老树 、荒草,笔墨纵横挥洒 ,奔放中不失法度,画风属吴伟一路。时代也相接近 。明代浙派中有不少福建画家,陈子和即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传世较少 ,此图为其七十一岁时作,尤为难得。
吴门四家杰出的艺术成就,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学者甚众 。宗法沈周的有王纶、陈焕、陈铎、杜冀龙 、谢时臣等人,王纶为沈周的入室弟子,陈焕较为粗重苍老,杜冀龙稍变沈周之法 ,谢时臣以气势纵横、境界宏伟见胜。追随文徵明的不下二、三十人,著名的有文嘉 、文伯仁、陆治、钱彀 、陈淳、陆师道、周天球等。文嘉山水疏简,文伯仁缜密 ,陆治劲峭,陈淳放笔写意,陆师道细笔勾染 ,周天球兼善于兰石,诸家各具特色 。吴门派诸家中陆治 、陈淳、周之冕在花鸟画领域中尤有新创。陆治是文徵明的学生,花鸟画兼取徐熙、黄筌两派之长 ,创文人画的工笔花鸟新格,笔墨细秀,设色淡雅 ,有妍丽派之称。陈淳亦出文徵明门下,花鸟画受沈周影响,继承水墨写意技法,在造型的洗练 、笔墨的放逸、情致的跌宕等方面有所发展 ,开启了徐渭的大写意画派,与徐渭并称 。周之冕受吴门派影响,融汇陆治、陈淳两家之长 ,另创一兼工带写的小写意画法,被称为勾花点叶体。吴门派发展到明末,因循守旧 ,徒仿形貌,其地位被另辟蹊径、重倡文人画的董其昌及其流派所取代。
关于“吴门学派的艺术成就在当时有什么影响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蛋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ndanka.com/zshi/202507-906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蛋蛋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吴门学派的艺术成就在当时有什么影响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蛋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吴门学派的艺术成就在当时有什么影响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吴门学派的艺术成就在当时有什么影响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