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为什么为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海不能封闭?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为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海不能封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各省前列 。据统计,1978-2001年,浙江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3.3%,由124亿元猛增至6700亿元 ,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序由原来的第12位迅速升至第4位,人均GDP则由全国第16位升至第4位。尤为可喜的是,1997年后 ,我国经济增长率逐年走低,而浙江经济虽也有回落,但仍然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1998年较上年增长10.1% ,1999年较上年增长10.0%),出口增长更高(1999年全年增长18.5%,今年1季度的增长率高达55%)。2001年浙江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00亿元左右 ,2002年人均GDP预计可达2000美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 。如今,浙江经济表现出的旺盛活力 ,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有人称之"浙江现象"。以经济学的观点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领先于其他地区,必然是其较好地发挥了比较优势的结果。本文即试图从比较优势分析的角度来探讨"浙江现象"产生的原因 。
经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后,笔者认为 ,浙江与邻近沿海发达省份及全国相比,在劳动力 、环境、市场扩大、特色产业和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一 、浙江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
劳动力资源也称人力资源,是国民经济的根本要素 ,是构成社会经济运动的基本前提。在现代社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成为各地区比较优势的一项重要指标 。诚然 ,浙江的劳动力资源充沛,但在我国劳动力资源普遍充足的大环境中显不出比较优势。浙江在人力资源上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综合素质较高。1989年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79‰ ,仅稍高于沪、京2个直辖市,是省区中最低的 。1999年则为4.29‰,高于沪(已出现负增长)、京 、津、辽、苏 ,列全国倒数第6位,在省区中列倒数第3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减轻了人口负担和就业压力,对经济发展有利。虽然浙江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浙江开发历史早 ,文化积淀深厚,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在全国居较高水平 。相对于外省人而言,浙江人更具有崇学 、敢闯、聪慧、勤奋 、互助、务实等优秀素质。其优势突出表现在浙江人对现实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勇于创新。江浙沪历来为我国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区 。国内40%以上的科学家均出于此。根据《中国科学家传略辞典》按籍贯统计 ,每百万人所涌现的著名科学家,上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22倍,浙江为4.15倍 ,江苏为3.49倍。特别是宁波,不仅以出商界巨子闻名于世,还是名冠全国的"院士故乡"。目前 ,宁波籍院士占全国1/16,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 。仅一所效实中学就出了13位院士,在全国未闻其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肯动脑筋肯吃苦又富冒险精神的浙江人,边干边学,素质提高更多地倚仗于"来自课堂外的学习"。在改革的实践中,涌现出滕增寿、冯根生 、颜阿龙、鲁冠球、宗庆后 、南存辉、陈金义等一大批勇于创新 ,精明且善于把握机会的知名企业家 。这些企业家的存在是浙江经济腾飞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浙江环境的比较优势
环境资源直接影响人们选择定居点,企业选择区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一般认为 ,区位、资源 、经济和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硬环境,社会、政|治、政策和法律环境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以下仅对浙江的硬环境作简要分析。(一)区位环境,浙江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首先,滨海居中的地理位置 ,既利于对外交往,又利于向内扩展 。而且,紧邻上海这一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 ,商品 、资金、技术、信息 、人才"五流"及产业扩散方面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加上北南两边邻省江苏和福建均为全国经济增长领先省份,可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互相支持 ,共同发展。(二)资源环境<BR> 尽管就矿产资源和耕地资源而言,浙江是典型的"资源小省",但浙江在港口、海洋和气候资源等方面却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 浙江地处祖国东南沿海的中部,港口众多 ,腹地宽广。改革开放后,港口建设速度加快,至1999年底 ,全省沿海港口已达58个,泊位60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9个 ,深水泊位数占全国8 %。宁波已跃升为全国第二大港。今年截止11月8日,宁波港的吞吐量已达1亿吨,成为国内仅次于上海的 ,吞吐量逾亿吨的世界级大港 。而且舟山、温州 、乍浦、海门等港规模日益扩大,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BR>浙江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能源资源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浙江海域历来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1999年,浙江的海水产品产量为389.4万吨 ,居全国第3位;浙江海洋捕捞渔获量高达331.2万吨,仅次于山东的332.5万吨,居全国第2 位(表1)。紧靠浙江的东海陆架盆地是一个有着良好开发前景的油气资源区,目前正在勘探开发之中。 表1:我国重点省份海水产品和海洋捕捞产量 单位:万吨 地区 浙江福建 山东 广东 辽宁 其他地区 <BR>海水产品产量 389.4 448.5 602.3 355.4 296.9 275.0 <BR>海洋捕捞产量 331.2 206.7 332.5 194.5 157.7 275.0 捕捞量占全国% 22.1 13.8 22.2 13.0 10.5 18.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 ,中国统计出版社<BR> 浙江虽然耕地面积少,农业却一直领先于全国 。除了浙江农民吃苦耐劳,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外 ,与这里农业气候条件优越也是分不开的。浙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三)经济环境<BR> 浙江开发历史悠久 。隋唐时期即已成为全国居优势的经济区域 ,至今依然。特别高的经济活动效率,使浙江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全国处于高水平。由于浙江是全国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省份,多年前经济实力即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而且民间的投资意识很强,在市场竞争中已取得一定的先发优势 。<BR> 1999年,浙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8元 ,仅次于沪、京 、津3个直辖市,居全国第4位;浙江农村人均收入3948元,仅次于沪、京2个直辖市,高居全国第3位。浙江1997年即已成为全国第一个消灭贫困县的省份 ,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积居全国第一。<BR> 虽然由于资源和战备方面的原因,解放后国家对浙江的投资极少,然而 ,浙江民间的投资意识很强。自1982年以来,非国有投资年均增长28.6% 。1999年,全省民间投资额达1214亿元 ,超过建国前40年浙江全社会投资的总和,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62.0%,高居全国第一(表2)。</P><P><BR>表2:部分沿海省份及全国民间投资情况表 地区 浙江 江苏 山东 广东 全国 <BR>民间投资额(亿元) 1214.06 1389.10 1167.96 1710.45 13906.95 <BR>占全社会投资比重(%) 62.0 56.9 52.6 58.2 46.6 <BR>资料来源:2000.11.29.《中国信息报》<BR> (四)生态环境<BR> 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浙江山青水秀,历史上即享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美名,杭州则被誉为"人间天堂"。解放后 ,由于几次政策失误,山林破坏严重,80年代以后工业污染又给浙江的生态环境蒙上阴影 。但是90年代以来,政府下大力气 ,增加投入,控制污染,加上具备环境再生能力较强的先天优势 ,形势明显好转。最新的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浙江现有森林面积8309万亩,比10年前增长26.6%,森林覆盖率高达59.4% ,比10年前增加了16.8个百分点,名列全国前茅。如今,浙江已是全国著名的竹业大省、花木大省 、旅游大省 。1999年 ,浙江的绿化观赏苗木输出量占全国出省量的32%。在昆明世博会上,有一半的花木出自萧山。至今,全省共建有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0个省级森林公园 。旅游收入领先于全国。浙江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也不乏大手笔 ,如杭州市决定投资60亿,建设"蓝天碧水"工程。<BR> 由于浙江的生态环境好,气候条件优越,因而宜居宜游 ,发展旅游业在全国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BR> <BR> 三 、浙江市场扩大的比较优势<BR> 贸易(包括国际贸易和地区间贸易)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贸易增长,也就是经济增长在地区之间的扩散。有经济学家认为,地区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创造出口基础
关于“为什么为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海不能封闭?”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蛋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ndanka.com/zshi/202507-829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蛋蛋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为什么为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海不能封闭?》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蛋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为什么为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海不能封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为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海不能封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