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介绍一下 李瞬臣 这个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介绍一下 李瞬臣 这个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出身于没落士大夫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他颇有学问,能骑善射 ,32岁时武举登科,从此开始军旅生涯 。他刚直不阿、一生忧国忧民,追求正义 ,几处逆境而无悔无怨。47岁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后,积极操练水军,构筑防御阵地 ,并创建了铁甲战舰龟船,防范倭寇的进犯。当时日本丰臣秀吉已经完成了国内四岛的统一,妄图以武力征服朝鲜和中国 。1592年 ,他率
领20多万大军进犯朝鲜并攻陷汉城,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韩国称这一段历史为“壬辰倭乱”。应朝鲜王朝之请,明朝派兵出援 ,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中朝两国军民共同抗击日寇的战争,史称“壬辰卫国战争 ”。
李舜臣将军和中国水军并肩作战,多次击败日军 ,屡立奇功 。1598年12月,他与明朝水军重创敌寇,在激战中不幸中弹身亡。两年后 ,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一级宣武功臣。1643年即他死后的45年,赠谥“忠武” 。从此 ,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纪念他,称他为“忠武公”。
供奉着李舜臣将军灵位的显忠祠建于1706年,位于芳华山脚下 ,周围群山环抱,祠内松柏成荫。显忠祠占地50多万平方米,除了“本殿 ”之外,还有“号”、“古宅” 、“家庙 ”以及李氏家族使用过的水井等古式建筑 。有关李舜臣将军的历史资料和当年他与倭寇海战时使用过的武器等实物 ,明朝皇帝赐与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斩刀等8件赐品的复制件,则被精心地保存在“遗物馆”里。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诞生的日子 ,显忠祠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显忠祠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一度荒颓,1945年日本投降后,纪念忠武公的活动得以恢复。1966年 ,韩国政府将此地辟为“圣域”,重建显忠祠,园区的综合景观工程一直持续到1974年 。
有关李舜臣将军的历史资料和当年他与倭寇海战时使用过的武器等实物 ,明朝皇帝赐与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斩刀等8件赐品的复制件,则被精心地保存在“遗物馆 ”里。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诞生的日子 ,显忠祠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显忠祠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一度荒颓,1945年日本投降后,纪念忠武公的活动得以恢复 。1966年,韩国政府将此地辟为“圣域” ,重建显忠祠,园区的综合景观工程一直持续到1974年。
露梁海战
露梁海战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中朝两国水师同日本水师 ,在朝鲜半岛露梁以西海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
海战起因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 ,但国内仍有一些拥兵自重的封建主难以控制 。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丰臣秀吉把国内的注意力引向国外 ,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向南洋扩张的军事侵略计划。作为第一步 ,向朝鲜提出了“假道入明”的狂妄要求,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朝鲜政府的拒绝。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十三日,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 ” ,中国称为“壬辰战争”,日本侵略军乘大小舰船700余艘,由对马岛渡海 。翌日晨在釜山登陆 ,分北 、南、中三路发起进攻。只用了 2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汉城、开城和平壤。朝鲜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于是,朝鲜王遣使向明朝求援。
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 ,唇齿相依,且“关白(指日本首相丰臣秀吉)之图朝鲜,其意实在中国。”(明援朝经略宋应昌语 ,见《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二)鉴于这种情况,明朝廷进决定发兵援朝抗日。
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明军入朝参战 。翌年初 ,连克平壤 、开城。四月二十日,收复汉城。日军退据南部诸道,并提出议和 。不久,实现了停战。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七月二十五日 ,丰臣秀吉增兵北犯。第二年,中朝联军大举反攻,连续奏捷 ,将日军压缩在朝鲜南部一隅 。这年八月,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撤军。当时,盘踞在朝鲜东南一隅之日军 ,除驻蔚山之第一军主力已先期撤退外,尚有兵力4.6万余人,其撤退部署是:东部驻西生浦、梁山、竹岛各部 ,于十一月先行撤退,在釜山集结,候船返国;中部居昌之军 ,就地上船返回本国;西部驻顺天 、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待东部日军撤离后,分头到巨济岛集结,再乘船回国。
双方兵力部署和作战意图
一 、战区地理位置
朝鲜西南海区的自然地理有两大特点:一是地形复杂 ,岛屿星罗棋布,水道纵横交错,便于水军依托岛岸 ,隐蔽机动地打击敌人;二是潮差大,平均可达10米,为远东地区所罕见 。涨潮时 ,水势汹涌。退潮时,水位猛降,大片浅滩迅速露出水面。舰船如不迅速驶离 ,便有搁浅的危险 。
二、双方水师兵力
日本水师在开战时,拥有1000余艘船船,到战争末期已发展到3000艘左右。数量虽然可观 ,但构造简单,性能较差。装备的武器为铳(即原始的滑膛枪炮)、枪、弓矢 、倭刀等。
朝鲜水师兵力约为8万多人(占朝鲜总兵力的1/4),拥有船舶488艘,包括战船80艘(每船80人) ,辅助战船192艘(每船30-60人),勤务船26艘 。在这些战船中,李舜臣创造的“龟船”很有特色。这是一种大型战船 ,上覆盖板,板上有十字小槽,小槽以外的地方 ,追插利刃及锥尖。前为龙头,龙口是铳穴;后为龟尾,尾下亦有铳穴 。两舷各有6个铳穴 ,铳穴下有橹8—10支。龟船甲板坚固,机动灵活,攻击和防护能力均较好。日水军呈秀吉之曾说:“朝鲜人水战大异陆战 ,且战船大而行速,楼牌坚厚,铳丸俱不能入 。我船遇之,尽被撞破。 ”可见朝鲜水师在李舜臣领 导下 ,不仅武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是一支累败日军的海上劲旅。
明朝投入朝鲜战场的兵力约10万人(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1/8) ,后来逐渐增加到14万人 。其中水师1.3万人,战船500余艘。战船的种类繁多,有福船、楼船、百槽 、沙船、苍船、铜绞艄 、海舫、八喇虎等 ,战船的武器精良,除弓、弩 、刀枪、矛等冷兵器外,还有大量火器 ,如佛郎机、虎蹲炮等。据史料记载,明军火炮的射程最远可达3000米,而日军的只有100 、200米 。
三、中朝联军水师的兵力部署和作战企图
丰臣秀吉死后 ,日军分三路从海上撤退。当时,中朝联军水师主力约有800艘战船,部署在古今岛一带海面,掌握了朝鲜半岛西南海域的制海权。明朝水师提督陈璘先获悉日军撤退的情报 ,决定在海上阻击日军,并作出了相应的部署:
1、联军水师主力由古今岛向前推进,前出到左水营、猡老岛以东海面;
2 、在左水营建立基地和联合军事指挥所;
3、以一部兵力占领猫岛 ,封锁光阳湾,截断小西行长所率第二军的退路;
4、以一部兵力在露梁海峡及其以东海域巡逻,监视泗川 、南海、固城各地日军动向。
作战经过
驻朝鲜西部日军接到撤退命今后 ,拟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十一日起开始撤退 。驻顺天之第二军先撤,接着,驻泗川、南海 、固城之日军 ,依次到巨济岛集结,候船回国。
十—日晨,第二军部队登船待发。其先遣部队驶至光阳湾口的猫岛附近海面时 ,受到中朝联军水师的拦击,退路被截断 。为了突破重围;第二军编组了一支冲锋舰队,连日向联军水师发起攻击,均未能奏效 ,只得向驻泗川、南海之日军求援。
此时,驻泗川、新城之日军第五军主力,在岛津义弘率领下 ,已经登船,只待涨潮出发,驶往巨济岛 ,岛津义弘接到小西行长的求援信后,当即率领这支庞大的船队,于十八日夜乘月色向露梁海峡疾驶 ,企图突入光阳湾,解小西行长之围。中途与从南海开来之宗智义部船队会合 。两支船队会合后,共有兵力万余人 ,舰船500余艘,于午夜开始通过露梁海峡。
陈璘 、李舜臣获悉日援军西进的情报后,立即着手调整部署,决心在露梁以西海域 ,包围和歼灭救援之敌。其作战部署是:
1、以邓子龙率兵1000人,驾3艘巨舰为前锋,待日船队通过海峡后 ,迂回到侧后发起攻击,切断其归路;
2、以陈璘率明朝水师为左军,泊昆阳之竹岛与水门洞港湾内 ,待机出击;
3 、以李舜臣率朝鲜水师为右军,进泊南海之观音浦,待机与明军夹击日军 。
十九日丑时(凌晨1时至3时左右) ,岛津义弘船队主力大部已驶出海峡,进至露梁以西海面。此时,“月挂西山 ,山影倒海,半边微明,我船无数,从阴影中来 ,将近贼船,前锋放火炮,呐喊直驶向贼 ,诸船皆应之。贼知我来,一时鸟铳齐发,声震海中 ,飞丸落于水中者如雨 。”(《柳成龙惩毖录》卷二第六十八页)由于众寡悬殊,邓子龙部旋即被日船包围,“子龙素慷慨 ,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 ,急携壮士二百,跃上朝鲜船、直前奋击,贼死伤无数。他舟误掷火器入子龙舟。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明史·邓子龙传》)陈璘即派副将陈蚕率舰前往支援 。
与此同时 ,中朝联军水师左右两路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大岛以东海面之日船队主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朝鲜李忠武公行述》对这场战今作了生动的描述:“两军突发 ,左右掩击,炮鼓齐鸣、矢石交下,柴火乱投 ,杀喊之声,山海同撼。许多倭船,大半延燃 ,贼兵殊死血战,势不能支,乃进入观音浦 ,日已明矣 。 ”
李舜臣率朝鲜水师跟踪追击,进入观音浦,再度与日军血战。陈璘也率中国水师前来支援,用虎蹲炮连续轰击 ,日船纷纷起火。在—片混乱之中,日军仍垂死挣扎,拼命反击 。李舜臣领先督战 ,中弹牺牲。其子秘不发丧,鸣鼓挥旗,代父指挥 ,继续同中国水师并肩战斗。到中午时,日军已停止抵抗,大部分舰船或焚毁沉没 ,或被联军俘获 。弃船上岸的日军。也为陆上联军歼灭。
海战结局及影响
露梁海战是在近400余年前由中朝水军单独进行的,以切断敌人海上退路为目的的海上战役 。这次战役给侵朝日军以歼灭性重大打击 、对战后朝鲜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朝联军水师在这次海战中 ,密切配合,善于准确判断情况,并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部署 ,迅速转移兵力,依托岛岸、隐蔽待机,适时出击。先对一部从海上撤退的敌军实施严密封锁 ,迫其求援;在另一部敌军来援时。又迅速断其退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实施夹击,达到了全歼敌军的目的 。
中朝两国水师在统一指挥下 ,密切协同,英勇奋战,是露梁海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朝鲜水帅统帅李舜臣身先士卒 ,中国老将邓子龙奋不顾身,都在激战中英勇牺牲,李舜臣牺牲后 ,其子仍“麾旗督战,向前不已”,表现了中朝两国军队勇敢善战,前仆后继 ,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明朝水师部分兵器简介
福船 是诞生于福建沿海的一种船型的统称,共有六号,海战用的福船 ,是指一号和二号 。一号称大福船,“吃水太深,起止迟重” ,机动性能不好;二号称福船,较一号稍小,“合常用之 ”。福船吃水约3.5米 ,“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其底尖 ,其上阔,其首昂而口张,其尾高耸。设楼三层于上.其傍皆护板,护以茅竹 ,竖立如垣,其帆桅二道 。中为四层,最下一层不可居 ,惟实土石,以防轻飘之患;第二层乃士兵寝息之所,地柜隐之 ,须从上蹑梯而下;第三层左右各设水门,中置水柜,乃扬帆炊事之处也 ,其前后备设木碇,系以棕缆,下碇起碇皆于此层用力;最上一层为露台 ,须从第三层穴梯而上,两旁板翼如栏,人倚之以攻敌,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敌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 ,而敌又难于仰攻,彼海战之利器也。”(《武
备志》)福船的缺点是机动性能不好,“高大如城 ,非人力可驱,全仗顺风顺潮,而回翔有所不便 ,又其吃水深,惟利空阔大洋,在里海则易胶浅 ,须跟哨船接济” 。(《续文献通考》)
佛郎机 明正德年间(16世纪初)由西方传入的一种新式火炮。佛郎机,本是明代对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统称。正德末年,白沙巡检何儒在来华的西班牙船上看到了西洋火炮 ,其性能优于当时中国的火炮,于是便动员船上中国籍的枪炮匠上岸,为我国仿造了第一批西洋火饱,名之曰佛郎机 。
嘉靖二年(1523年) ,明朝在南京仿制佛郎机,称“大将军 ”。经过研制改造,制成大样 、中样、小样三种 ,有铜铸,也有铁铸。大样佛郎机身长2尺8寸5分,重300多斤。《武备志》将仿制的佛郎机分为5号 。其中3号和4号是属于轻型的。3号长四五尺 ,装铅子每个重5两9钱,用药6两。4号长二三尺,装铅子每个重3两 ,用药3两半 。1号和2号是属于重型的。1号长八九尺,装铅子每个重1斤,用药1斤。2号长六七尺 ,装铅子每个重10两,用药11两 。各式佛郎机的射程,凡重在70斤以上的,可达五六里。1、2号佛郎机可用于水战。
佛郎机腹部膨大 ,留有长口,炮身外面用木包住,并加以防炸裂的铁箍 ,另有子铳5个(子铳又称提心炮,相当于火炮的药室部分),在子铳内装填弹药 ,轮流安入腹部的长口内发射 。佛郎机的特点是母炮和子铳分离,它是后装炮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现代的后装炮。前有准星 ,后有照门,可从照门孔内进行瞄准,有炮架 ,可以上下左右转动。
中国历史上,哪个姓氏的名将最多?
实际上,“奴才”一词最开始起源于明朝,而将这个词发扬光大是在满清入关以后 ,满人和入旗的汉人自称奴才 。下面是一段关于奴才起源的文字。
1.亦作"奴材"。詈词。有鄙薄轻视之意 。
2.家奴;奴仆。
3.引申为奴性十足,甘心供人驱使﹑帮助作恶的人。
4.明清两代宦官及清代旗籍文武官员对皇帝自称奴才,清代旗籍家庭的奴仆对主人亦自称奴才 。清朝皇帝对旗籍官吏有时亦以奴才称之。
奴才称呼的由来陈垣
奴才二字何自出?陶宗仪《辍耕录》以为始于郭令公“子仪诸子皆奴才”一语 ,非也。骂人奴才盖北俗,中原无是语也 。有之,自晋始。晋世五胡人中国 ,胡言遂载以俱来。《刘渊载记》(《晋书》于五胡及诸割据者,别为载记,附于卷末 。刘渊 、刘曜 ,皆匈奴也,不得以汉姓而误为汉人):成都王既败,元海曰:颖不用吾言 ,遂自奔溃,真奴才也。一、《刘曜载记》:田崧骂杨难敌曰:若贼氏奴才,安敢希觊非分。二、王猛曰:慕容评真奴才,虽亿兆之众不足畏 ,况数十万乎!三 、《水经注》:李特至剑阁,叹日:刘氏有此地而面缚于人,岂不奴才也!四、《魏书》:尔朱荣谓元天穆曰:葛荣之徒 ,本是奴才,乘时作乱 。五、凡此诸语,皆出自晋末六朝之间 ,在郭令公之前。令公之为是语,盖亦久居塞外,习于胡言 ,犹今之*西语骂人者耳。
陶宗仪以为此语始自令公,未之考也。后于令公而为是语,则《五代史》:董璋反 ,以书诱姚洪,洪不听 。城陷,璋责之。洪曰:汝奴才,固无耻 ,吾义士肯随汝所为乎!姚洪仕后唐,沙陀族也。是亦习于北俗,晋以前无是也 。奴亦作驽。《颜氏家训》(颜 ,北齐人)谓贵游子弟,当离乱之后,朝市迁革 ,失皮而露质,当此之时,诚驽才也。一 、《五代史》:朱守殷少事唐庄宗(李存勗)为奴 ,后为都虞候,使守德胜 。王彦章攻之,守殷无备 ,南城遂破。庄宗骂曰:驽才果误予事。二、此亦出于北俗,译语之有出入者也 。而魏钞《稗勺》则曰:明代宦官,对上称奴侪,今人讹侪为才云。是不读书之甚者。
虽然 ,昔称奴才,以骂人耳,未有以自称者 ,更未有以称诸大廷者 。犹古之有臣妾其名(《易》、《书》皆有之),亦以称宦官宫妾耳,未有以统称臣下也。
狸猫换太子在历史上是真事吗?
应该是姓李的吧。
李是中国的大姓 ,甚至是朝鲜和越南的大姓。由于李姓开创的唐朝文治武功,许多名将被赐姓李,历史上李姓名将数量应该是最多的 ,但在仅仅是个人观点 。
李是上古高阳皋陶之后人,后渐分为陇右、河北两支。
战国时,陇右成纪的李姓甚为强大 ,累世名将,英雄豪杰辈出,之后延续了数百年。其中有秦末兼并战争的秦国将领之一李信,李斯的儿子李由是秦朝的名将 ,在秦国的对立面上,赵国有名将李牧 。
到了汉朝,陇右成纪的李姓又出名将 ,飞将军李广。李广之子李当户 、李椒、李敢都有名将之才。李当户遗腹子李陵,是罕见的军事天才 。率军五千在居延军屯,后奉命出击匈奴 ,五千人与敌全国十几万大军激战,杀伤无数敌人。
三国时,又出现了一些李姓名将。如曹操部下李典李曼成 ,李通,西梁李堪,蜀汉的李恢、李严 、李丰 。
西晋的农民战争 ,领头人是几十万入蜀的流民代表巴氐人李特。李特、李雄父子带领起义几十年,彻底打乱了西进的统治秩序,给北方“五胡 ”入侵中原制造了可乘之机。
在唐朝,李渊开创了唐朝 ,主要依靠的是两个能文能武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他们都有将人之才 。唐朝还有有大批功臣和少数民族将领赐姓李 ,如李子和、李忠臣 、李抱玉、李国臣、李宝臣 、李光进、李光弼、李晟等。
狸猫换太子是民间根据历史往事编出的故事,因为历史上仁宗确有认母一事。
据历史记载,宋仁宗既非刘后所生 ,而是宫女李氏所生。后来李宸妃之死真相被永久掩埋,民间对这位仁宗生母一生悲剧各种怜悯,根据这段往事编出各种故事演义 ,于是就出现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 。
历史上,他的生母李氏,本是刘妃的侍女 ,因宋真宗召幸怀孕。刘妃不能生育,便强行将赵祯认作自己的儿子。宋真宗去世后,刘妃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垂帘听政11年之久 。李氏与知情者因畏惧其权势 ,不敢向赵祯言明真相。
当仁宗生母李氏病重去世时,刘太后还以皇后之礼给予厚葬,并将水银注入棺中 ,保护好她的遗容,还将棺木寄放在奉先寺。过了若干年,刘太后逝世后 ,赵祯的叔父燕王将真情告诉了他,并说李氏可能是被毒死的 。
赵祯闻言大惊,悲痛欲绝 ,追封李氏为章懿皇太后,并赶到奉先寺,命人开棺。同时 ,派兵包围刘氏一门的府第。开棺后,见李妃面目如生,显然不是被毒死的,这才下令将包围的士兵撤回 ,刘家因此得以保全 。后来,赵祯追念刘后的抚育之恩,仍以太后之礼将她安葬。
扩展资料
故事简介
《狸猫换太子》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一个文学故事。
北宋宋真宗皇后死后的事 ,当时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刘妃久怀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儿子被立为皇后 ,于是与宫中总管都堂郭槐定计,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乘李妃分娩时由于血晕而人事不知之机 ,将一狸猫剥去皮毛,血淋淋地换走了刚出世的太子 。
刘妃命宫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 ,暗中将太子交付宦官陈琳,陈琳将太子装在提盒中送至八贤王处抚养。真宗看到被剥了皮的狸猫,以为李妃产下了一个妖物,乃将其贬入冷宫。
不久 ,刘妃临产,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 ,刘妃也被册立为皇后。谁知六年后,刘后之子病夭 。真宗再无子嗣,就将其皇兄八贤王之子(实为当年被换走的皇子)收为义子 ,并立为太子。
一日,太子在冷宫与生母李妃见了面,母子天性 ,两人都面带泪痕。刘后得知后,拷问寇珠,寇珠触阶而死 。因此 ,刘后在真宗面前进谗言,真宗下旨将李妃赐死。小太监余忠情愿替李妃殉难,放出李妃。另一太监秦凤将李妃接出,送往陈州 ,秦凤也自焚而死 。
李妃在陈州无法生活,只落得住破窑 、靠乞食为生。幸亏包拯在陈州放粮,得知真情 ,与李妃假认作母子,将李妃带回开封。此时,真宗早已死去 ,李妃的儿子已经做了皇帝,史称宋仁宗 。包拯又趁进宫向仁宗狄皇后贺寿之机,将李妃带进宫中 ,李妃才得以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仁宗见面,并道出了真相。
后来,包公又设计让郭槐供出真相。已做了太后的刘氏知道阴谋败露 ,自尽而死 。由于包拯在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为首相。
百度百科--狸猫换太子
关于“介绍一下 李瞬臣 这个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蛋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ndanka.com/zlan/202508-1080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蛋蛋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介绍一下 李瞬臣 这个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蛋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介绍一下 李瞬臣 这个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介绍一下 李瞬臣 这个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