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校本研训教一体化实践与认知(关于校本研训教一体化实践与认知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校本研训教一体化实践与认知(关于校本研训教一体化实践与认知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摘要: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要求,如教师的教学质量观 、学生观、学习观等。学校和教师们已迫切感到自身和新课程的要求仍相距甚远。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 ,“终身学习 ”、“学习化社会”等概念深入人心,教师不可避免地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越来越充分认识到不能仅仅依靠职前教育 ,而更为重要的是贯彻教师整个教学生涯的继续教育。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与推广,校本培训在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诸方面,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本文从校本研修入手谈了怎样有效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 、发展反思能力、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跟上课改步伐 ,加速实现专业发展。关键词: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其无与伦比的创新性、发展性唤醒了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将面对自主 、合作、探究的课程文化和全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社会转型、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 ,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是学生潜能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可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现状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 ,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外出的学习机会十分有限,学习的渠道不畅 ,终身学习观念未形成,从而导致教师学科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 ,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如何能帮助教师切实领悟新课程的深刻内涵,采取有效的研修策略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了新课程改革工程中最现实 、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1、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校本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 ,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1.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校本研修强调学校是研修的基地,意味着研修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研修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 ,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去抽象地谈论 ,是容易做到的。但却意义不大。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进修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 ,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很大,对于具体的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显得并不那么“真实”了 ,总有一种隔离感,并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 。像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合作性和探究性 ,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恰当的解决办法。1.2教师是研修的主体。校本研修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认为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 ,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力责任。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以教师为主体所从事的教学研究不同于以倡导“思想观念 ”和“理论流派”为已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 ,更多的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是自觉和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3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研修的直接目的。校本研修 ,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其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交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丢掉了这个直接目的,校本研修的灵魂也就丢掉了 ,“学校为本 ”就会变成一句空话。教师研修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 。而且 ,评判的最终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校长 、教师和学生,而不应该是学校之外的其他主体。这一点,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 ,也就是说,当学校认为研修没有直接指向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时,他们应该在制度上能够很顺利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感受和要求。这并不是否定校外评价的重要性 ,而是要在制度上确认校内评价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校本研修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应该由学校师生自己确认 ,这一点在制度上应该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肯定。研修中存在的一些为研修而研修、为“装门面”而研修的现象,是与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2、怎样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研修,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 ,以教师为行动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其生长点在学校 ,立足点也在学校。因此,在学校建立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管理机制尤为重要。2.1构建学习型组织。为保证校本研修顺利进行,必须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 ,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校本研修专业指导小组和考核小组 。同时,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促进教师的发展,培养一批“名优教师”,有必要定期开展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 ” 、优秀班主任、“十佳”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 ,被评选出来的教师,除给予晋级、适当加分外,还应给予校内津贴和精神奖励。教育部袁振国司长指出:“学校要重视教师文化,所谓文化 ,就是教师发展问题。”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可开展各类公开课活动 ,如骨干教师示范课 、课改年级研讨课、青年教师比武课等 。通过公开课活动,教师相互观摩,互相切磋 ,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一般来说,各学校有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他们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教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大会交流 。要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 ,让他们带动本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给参与课题研究的青年教师实际指导。2.2搭建研修学习平台。校本研修是中小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应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采取培、研 、教一体化的培训方式 ,可以由学校教研室牵头,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或其他时间进行定期培训或不定期培训,包括教育心理理论、课题研究、德育工作专项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培训。引导教师认识知识是财富、学习是手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革 ,才能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从而树立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 ,事业才能成功的理念 。2.2.1开发学习资源,拓展教师视野作为一所学校,教师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 ,但是学校可不断探索和开发社会资源 、网络资源和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不足,拓展教师视野,实施名师引领 ,专家导航工程。专家与名师都有自己的独特思想、见解和经验。聆听他们的报告、观摩他们的课堂、接受他们的指导,不但能给老师们许多启迪,还能促进教师开拓视野 ,反思自己,找差距;模仿创造,超越自己。因此,学校可聘请一些专家客座教师或科研顾问 ,定期邀请他们来校为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研教改
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
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 ,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扩展资料:
校本教研特性:
1 ,校本性
最经典的解释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 ,意味着校本教研是以改进学校实践 、解决学校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为目标;
学校自身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安排学校管理、教学、师资培训等一系列工作 。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校本教研的目标是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学校校长 、行政和教师。
那些专业研究人员、上级部门的领导、社区和家长对学校可以做宏观的要求或具体的指导,但他们仅仅是同盟,也许会起很大的作用 ,但不能取代校长和老师。
2,科研性
校本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它不是主观性的设想 ,也不是随意性研究 。它要求以科研的态度 、科研的方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科研总课题和子课题。
所以,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就是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 ,选好课题和切入点,拟订出近、中、远期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活动。
3 ,人本性
校本教研是以人本 、生本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学校的发展和广大学生、教师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离开了人本、生本的校本教研,是一种畸形,一种变质 ,背离了校本教研的真义。
因此,校本教研必须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而不能以忽略甚至牺牲师生的发展为代价谋求学校的片面发展或效益。
4 ,牵引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的一切主客观因素都必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
因此,以教学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必然涉及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研究 ,带动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
5,依托性
与一般科研不同的是,在校本教研中 ,学校是课题的主持人,专家是顾问或指导者。但这并不等于学校可以完全不需要或排斥专家或科研部门的指导。
相反,学校还必须充分地借助外界的力量包括区(县)教科研部门的教研员、高校专家或各级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科研层次和办学效益 。
广开门路 ,相互借鉴和学习,盘活各种资源,为我所用。校本教研要求以学校为主体,倡导“教师即研究者” ,但并不意味着学校要实行“关门主义”,拒绝外援。
教研室是学校教科研直接联系的业务部门,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上 、教科研操作的基本规范上、学科教学的把握上拥有优势 ,而学校一线教师在教学经验上具有优势 。
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合作,不但能形成互补,更重要的是 ,这种合作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保证。尤其是在校本教研作为一个概念、一种理念 、一项试验刚被提出和实施的时候,教研室的作用是不可缺的。
参考资料:
什么是校本研修
校本教研活动对幼儿教师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帮教师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 ,欢迎阅读。
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为了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促进教学改革,在永嘉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的正确领导下 ,我园开展了提高“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自主游戏的能力”校本研训方案。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但要是游戏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需要教师对游戏进行科学的指导 。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倡将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孩子放手游戏之后 ,观察解读幼儿自主游戏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解读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目前本园教师的观察缺乏计划性、系统性 ,经常会扫描式观察,从而导致无目的 、无重点。借助县教育局组织的“XX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上的校本研训项目为抓手,沿着幼儿园“解读幼儿自主游戏”的课程建设主线进行设计与实施 。现将校本研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针对现状 ,制定方案: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游戏对儿童的身体、智力 、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随着课程改革 ,提倡将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孩子放手游戏之后,教师如何更好地回应和支持幼儿游戏?教师们困惑 、头疼甚至有时抵触,因为这不仅涉及到方法和经验问题 ,更反映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准。那么如何能给予教师们实实在在的帮助,既会看,又会记,更会支持孩子?
在教研组的共同商讨下 ,最终决定开展“提高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自主游戏的策略 ”的研训项目。通过自主研修、专家引领的方法学习理论知识;针对教师的现状,努力提高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利用读书活动、互听互评、案例评比等多种形式汲取新理念,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
二 、明确分工,加强管理:
本次研训由园长负责整个项目的领导与协调工作。副园长负责校本研训项目的具体工作与规划,包括项目书的起草、制定、实施 、收集和整理活动资料并及时上传园本博客 ,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各个环节严格管理,打下扎实基础 ,从而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三、实践探索,互相学习:
根据方案中的研训目标,我们的教研活动分了三个模块:
1、专家引领
本次活动我们邀请了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单琼赟老师。单老师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为教师搭建观察解读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架 ,帮助幼儿教师解读幼儿游戏。另外由项目负责人高秋潮引导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自主游戏的策略,让教师在研训目标的正确理解下观察解读幼儿自主游戏 。
2 、同伴互助
教师们形成两组团队,每组11人,组员之间互相观摩自主游戏 ,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师徒结对研究游戏案例,并通过互听互评、案例评比、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研修活动。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提升了教师之间的感情 ,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这句话紧紧地将教师的力量凝聚在一起 。
3 、自主研修
自主研修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动掌握整个学习过程 ,自发、自觉地投身学习,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从而达到“终身学习”。通过阅读《儿童游戏通论》撰写读后感 ,拍摄制作自主游戏故事视频,撰写研修论文的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师在观察幼儿自主游戏时再也不会是“不知从何入手 ”。
四、不足之处,再接再厉
通过“提高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自主游戏的策略”的研训项目,教师们对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指导方法上有了更多的新理念新元素 。但针对教师们上交的游戏视频案例来看 ,今后还需加强学习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
校本培训能让教师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完善自我 、丰富自我;使教师用最短的时光走进了新课程。让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 ,努力学习,锐意创新,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我精心推荐
校本研修指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 ,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
此外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综和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根据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专长和创造能力的要求,校本培训要从改革传统的课堂灌输式传授知识的陈旧方法入手,攻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以此谋求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 。
扩展资料:
培训课程建构分为五大模块:
(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
(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名家教学风格。
(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 。
(4)现代教育技术。
(5)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
关于“校本研训教一体化实践与认知(关于校本研训教一体化实践与认知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蛋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ndanka.com/zlan/202507-879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蛋蛋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校本研训教一体化实践与认知(关于校本研训教一体化实践与认知的简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蛋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校本研训教一体化实践与认知(关于校本研训教一体化实践与认知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校本研训教一体化实践与认知(关于校本研训教一体化实践与认知的简介)寻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