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幅员辽阔 ,面积达166.49 万平方千米,其中主要沉积盆地有30多个,详见表4-2-1 。其面积为90万平方千米。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地质勘探 ,证明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油气资源总量为360亿吨油当量。截至2005年,在准噶尔 、塔里木、吐哈三大盆地已发现油气田87个 。其中 ,大型油气田6个,累计探明石油储量33.68亿吨,天然气1.15万亿立方米。
表4-2-1 新疆主要中新生代盆地一览表
近年来 ,年储量及产量增长居国内陆上之首,塔里木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气区。新疆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尤其2001 年以来 ,中国石油及中国石化两大公司都把新疆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促进了油气勘探开发迅速发展。因此,新疆即将成为我国油气资源主要接替区之一 。
第一节 资源概况
一、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为天山 ,东北为阿尔泰山,西北为准噶尔界山,略呈三角形,面积达13 万平方千米 ,是新疆主要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经过50多年的勘探历程。1937 年发现独山子油气田,1955年发现克拉玛依油气田,1958年发现奇齐古油田 ,之后从80 年代以来,在准东 、准中、准南发现多个油气田,截至2005 年 ,共发现油气田27个,其中大型油气田2 个(克拉玛依及呼图壁),油气资源总量为106.9亿吨 。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度较高的盆地。
准噶尔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的类克拉通盆地演化和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 ,发育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和构造变形样式;构造条件较复杂,总体受天山东西向构造带、阿尔泰—克拉美里北西构造带及准噶尔界山构造带控制,使盆地呈三角形 ,区内断裂发育主要有三组。即: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这三组断裂控制了盆内大型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为油气的生成运移 、聚集提供了良好条件;盆内烃源岩很发育 。主要有上石炭统、二叠系、上三叠统 、中下侏罗统及古近系安集海组(南部)。其中,最优质烃源岩是上二叠统的红雁池组及芦草沟组 ,最大厚度可达700~1000米,有机丰度高,属国内外罕见的烃源岩。全盆地油气资源量106.9 亿吨 ,是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度较高的盆地;多时代成油组合 。该盆地不但有多时代烃源岩,而且有多时代多层段的储集层,如石炭系火山岩、二叠系、三叠系 、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等。但主要为侏罗系 、白垩系及三叠系 ,主要区域性盖层有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中的泥质岩及膏泥岩等。主要成油组合有上二叠统与三叠系;上三叠及侏罗系,侏罗系与白垩系 ,古近系与新近系等 。
资源及储量:油气资源总量106.9亿吨,其中石油85.9亿吨,天然气2.1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石油储量19301.5万吨 ,可采储量43691.9万吨,剩余可采储量21764.7万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2173.15 亿立方米,可采储量951.4 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707.18亿立方米。
二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面积达56 万平方千米。经过50多年地质勘探,证明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其资源量为229亿吨 。其中 ,石油115亿吨、天然气11.4万亿立方米。1958年发现依奇克里克油田,1977 年发现了柯克亚油田。特别是1984年9月塔北雅克拉构造上设计的沙参2 井,实现了古生界海相油气重大突破后 ,迎来了地矿、石油和科教部门到塔里木进行油气勘探大会战的新局面 。到目前为止,共发现油气田36个。其中,大型油气田4个(塔河、克拉2 、迪那2、和田河)。2005 年产油1010.81万吨 ,产天然气61.9 亿立方米 。因此,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气区和油气储产量快速增长的地区之一。
塔里木盆地经过了多次开合运动,造就了多类型盆地叠加复合 ,形成了相类型多、齐全 、厚度巨大的沉积体系,成为该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的物质基础;丰富的油气资源具有多时代、多层系烃源岩,主要为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下二叠统 、三叠—侏罗系。既有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又有陆相泥质岩 ,且分布广,厚度大,有机体丰度较高 ,古生界烃源岩亦具有多期生烃特点 。构造运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导致地层不整合十分发育。主要有6大构造运动形成的区域性不整合,即:前震旦系与震旦系、奥陶系与志留系、泥盆系与石炭系 、二叠系与三叠系、侏罗系与白垩系、古近系与新近系等。这些不整合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塔里木盆地储盖组合十分发育 ,主要有6大组合,即:震旦—奥陶系 、志留—泥盆系,石炭—二叠系、三叠—侏罗系、白垩—古近、新近等含油气体系 。根据烃源岩 、储层特征、运移网络及圈闭系统 ,将塔里木盆地划分为7大含油气体系:库车、满加尔 、孔雀河、阿瓦提、唐古巴兹 、塔西南、塔东南。
经过多年研究,塔里木盆地,特别是台盆区有4个成藏期: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晚海西期 、印支—燕山期、喜山期。在油气演化的地质历史过程中也出现多期生油、多期成藏 、多期充注特征。
油气资源及储量: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油气资源量为229 亿吨,其中石油115 亿吨,天然气11.4 万亿立方米 。该盆地累计探明石油储量11.49 亿吨,可采储量2.19 亿吨 ,剩余可采储量1.40亿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8257.49 亿立方米,可采储量5262.33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5042.63亿立方米。
三、吐哈盆地
该盆地位于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哈密 ,盆地总面积为5.3万平方千米。它是在晚古生代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沉积地层包括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 、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最大厚度约9000米 。1958年发现胜金山和七克台小油田后一度间断勘探工作 ,1983年开始新一轮勘探,1989年以来共发现23个油气田。
吐哈盆地油气资源总量19.4亿吨。其中石油15.8亿吨,天然气3650亿立方米 。累计探明石油储量31372 万吨 ,可采储量8170万吨,剩余可采储量4987万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957046亿立方米,可采储量 450.74 亿立方米 ,剩余可采储量 330.26 亿立方米。
四、焉耆盆地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中段南坡,面积1.3 万平方千米,1994年8月中石油河南石油勘探局于焉参1 井侏罗系试获工业油气流,后又发现3个油气田 ,1996 年宝浪油田投入开发,目前,年产油20万吨左右。该盆地是中新生代山间盆地 。基底为前海西褶皱基底。沉积盖层有三叠系 、侏罗系。古近—新近系直接超覆其上 。
油气资源及储量:焉耆盆地油气资源量4亿~5 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储量3239.8 万吨 ,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779.4 万吨,剩余石油可采储量606.6 万吨。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107.66 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40.53亿立方米 ,剩余可采天然气储量35.96亿立方米。
五、三塘湖盆地
三塘湖盆地位于新疆的东北部,为一北西向展布的中新生代山前盆地,面积为2300平方千米 。1993年塘参1井于井深2082~2087米经酸压后侏罗系获得油气突破 ,日产油19吨。共发现3个小油田。
该盆地以下石炭统为基底,其上沉积上石炭统、二叠系 、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古近—新近系,形成西南厚东北薄的不对称箕状 ,总厚度达5000 米 。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即北部隆起 、中央坳陷、及南部斜坡。盆内主要烃源岩为二叠系及侏罗系。
油气资源及储量:该盆地油气资源量为3~4 亿吨油当量 。目前,已累计探明石油储量150 万吨,可采储量36.7 万吨 ,剩余可采储量332.121万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13.89亿立方米,可采储量7.57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7.57亿立方米。
第二节 开发利用现状
新疆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已有40 多年的历史 ,最早是准噶尔盆地1936年独山子的发现,1955 年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开发;1958年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发现依奇克里克油田和开发;20 世纪80年代后各主要盆地均发现多个油气田。从而油气开发业快速发展 。截至2005 年,全疆已有40 多个油气田投入开发。2005 年产油2408.3万吨 ,天然气达106.6亿立方米。
一、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原苏联和新疆合作在南缘盆地独山子发现油田,并建立了独山子炼油厂 ,当时最高原油年产量110吨,新中国成立前共生产原油11497吨 。
2001年产油960 万吨,产天然气20 亿立方米;2005 年产油1124.34万吨 ,产天然气28.95亿立方米。
二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自1958年发现依奇克里克油田,次年5 月投入开发。目前已有28个油气田相继开发建设,其中主要有柯克亚、东河塘、雅克拉、牙哈 、轮南、塔河、达里亚 、塔中4、哈德逊等油气田,使塔里木盆地油气产量快速增长 ,详见表4-2-2。
表4-2-2 2000~2005年塔里木盆地原油、天然气产量
三 、吐哈盆地
该盆地于1992年底配套建成,年产8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到1999年底共施工采油井192 口 ,注水井145 口 。2000 年产油280万吨,天然气10.8亿立方米;2001年产油260万吨,天然气11.5亿立方米;2003年产油258万吨 ,天然气15亿立方米;2005年产油194.39万吨,天然气15.06亿立方米。
第三节 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一、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全疆油气预测资源总量360亿吨,约占全国陆上油气预测资源总量的1/3 ,占中国西北地区总油气资源量80%,其中,石油预测资源总量为222亿吨 ,天然气预测资源总量13.8万亿立方米。
(1)塔里木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为229 亿吨,其中,石油115亿吨,天然气11.4万亿立方米 。
(2)准噶尔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为106.9 亿吨 ,其中,油85.9亿吨,天然气2.1万亿立方米。
(3)吐—哈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14亿~17亿吨 ,其中,石油16亿吨,天然气3650万亿立方米。
(4)三塘湖、柴窝堡 、伊宁、焉耆等诸小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12亿吨(当量) 。
二、油气资源转化率低
(一)油气勘探程度很低
新疆的准噶尔 、塔里木及吐哈盆地 ,虽然经过50 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但是总的勘探程度还相当低。到2003 年底,已施工探井2479口 ,二维地震14 万平方千米,三维地震约1.64 万平方千米。但主要集中在盆地西北缘、中部及东部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有不少地区仍属基本空白区 。
塔里木盆地,已打探井520口,平均1000平方千米有1口井;二维地震32.9 万千米,每平方千米内只有2.0 千米;三维地震1.57万平方千米 ,说明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非常低,而且这些工作量主要集中几个有限的地区,如塔北、塔中、库车 、叶城等。况且 ,尚有20多个小盆地基本未开始实物工作。
(二)油气资源转化程度低
新疆油气资源总量为360亿吨,探明石油探明储量的33.68亿吨,占石油总资源量15.17% ,天然气探明1.15 万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资源量的8.33%,与全国比都低得多 ,特别是塔里木盆地229亿吨油气资源量,目前探明油气储量为15.49亿吨,仅占资源量的6.76%左右 。总之 ,塔里木盆地仅处于油气勘探初级阶段,准噶尔盆地处于油气勘探早—中期阶段,均处在大油气田发现和开始时期。
三、油气勘探领域广泛
本区虽然发现60多个油气田,但还有很多含油气领域亟待突破和开拓:天山山前、昆仑山前等逆掩推覆带及断褶带的勘探 ,才刚刚起步前景广阔;岩性 、地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大有可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石炭及古近—新近系膏盐层之下含有大的发现;准噶尔盆地中部深层勘探(含高压层)潜力较大。
第四节 配置和供需建议
一 、油气勘查建议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古生界,特别是古隆起古斜坡区,如沙雅隆起、卡塔克隆起、巴楚隆起 、古城隆起、麦盖提斜坡、孔雀河斜坡等。特别是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油气田大有可为 ,另外,志留—泥盆系及石炭系构造油气藏等 。
准噶尔盆地中部。除了注意隆起地区的斜坡区外,对坳陷区及目前勘探程度较小地区 ,要加强勘探定会发现油气田。
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山前坳陷区的勘探才刚刚起步,如准噶尔南缘山前坳陷 、塔里木盆地的库车坳陷、塔西南坳陷等油气资源丰富领域广泛,潜力大 。
新疆三大盆地中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刚刚开始 ,是今后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
三大盆地以外的中小盆地仅在焉耆、三塘湖发现几个中小油气田,尚有20多个中小盆地基本未开始勘探工作,建议择选勘探亦会有新发现。
二、加工业配置建议
在加强发展油气勘探开发的同时 ,必须加速油气下游产品工业的大发展 。实现“新油新用 、新气新用”为新疆经济腾飞作贡献。建议:天然气利用;石油化工产品;发展精细石油化工产品;高分子化学与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涂料 、粘合剂等。
新疆2005~2010年油气化工发展重点项目
随着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延伸油气化工产业链,使上中下油气产业协调发展 。根据我区油气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需要,油气化工重点项目如下:
(1)独山子扩建工程 ,成为我区重点烯烃及合成材料生产基地;
(2)乌一兰成品油管道工程,输送能力1000 万吨/年,我区2004年石油已达2270 万吨但原油加工品为1850 万吨 ,其余运往内地,成本费用高,该项目建设将极大缓解这一问题 ,提高我区成品油市场竞争力(已开工总投资55.9亿元);
(3)克拉玛依稠油改造,处理能力达300万吨;
(4)乌石化大芳烃工程,建设45万吨PX和70万吨PTA装置成为西部最大芳烃基地;
(5)新建45万吨乙稀工程;
(6)库车中石化塔里木公司稠油处理 ,已达到 250 万吨,2015年达到500万吨;
(7)库车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工程;
(8)新疆广汇150万方/日液化天然气(LNG)项目;
(9)建设80 万吨甲醇配套建设大型醋酸、醋酐、二甲醚装置等;
(10)西气东输:2004 年3 亿立方米,2005 年50 亿立方米 ,2010年120亿立方米;
(11)中亚石油管道工程:2005年开工建设,2006年投产,一期输入量1000万吨,最大输入量2000万吨原油。
我国油气资源主要蕴藏在
康玉柱
(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 1984年9月西北石油局在塔北设计的沙参2井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首次重大突破后,开创了油气勘探的新领域。特别“九五”以来,塔河油田的发现和探明 ,加大了古生界的勘探和研究力度,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油气的重大突破 、奥陶系古岩溶和储集体研究取得新进展、初查了塔河大油田特征及勘探技术方面的进步等 。
关键词 盆地;古生代;油田
1965年著名石油地质学家朱夏就指出:“中国油气勘探实践说明,盆地发展存在两个重要差异 ,从印支运动前后可以划分出古生代盆地和中新生代盆地 ”,并多次提出古生代有较好的油气前景。我们从6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塔里木盆地古生代成油条件。特别是1984年9月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我们设计的沙参2井实现古生代海相油气首次重大突破后 ,开创了塔里木盆地古生代勘探新领域。经过攻关研究计算的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量为206×108t,其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资源量为160×108t,约占全盆地油气资源总量的4/5;目前已发现26个油气田(其中以古生界海相为油源的油气田15个) ,其中大、中型油气田12个,已获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达10×108t;1999年原油产量529×104t 、天然气3.9×108m3,其中古生代海相油约300×104t 。
特别已探明塔河大油田(储量1.07×108t),表明古生代海相油气的巨大潜力。
1 油气的重大突破
1.1 发现和探明多个油气田
自1995年以来 ,我局加强了古生界油气勘探工作,1996年首先在沙雅隆起艾协克地区开展大面积三维地震。于1997年西北石油局在艾协克地区(塔河3~4号)沙46、沙48井于奥陶系获高产油气流后,又迎来了新一轮勘探古生界的高潮 。近年来主要成果有如下几个方面[2]。
(1)在盆地的4个隆起(沙雅隆起、卡塔克隆起 、巴楚隆起及顺托果勒隆起)上有40多口探井获工业油气流。石炭系和奥陶系油气具有多层特点 。共发现大型油气田2个 ,中型油气田8个(表1、2)。
(2)1999年探明塔河大油田,其储量为10746×104t,成为塔里木第一个超大型油田。
(3)1997年9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塔里木石油勘探指挥部(简称塔指)施工的玛4井于下奥陶统获高产气流后 ,改称和田河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620×108m3 。
(4)1997年12月后“塔指”又在轮南地区设计轮古1、轮古2井在奥陶系获高产油气
表1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田表 (据西北石油局和塔指资料)
表2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油气田表 (据西北石油局及塔指资料)流,使该区古生界储量不断扩大。
(5)1998年“塔指”在顺托果勒隆起北部哈德地区哈1井于石炭系获工业油气流 ,经过评价哈德油田获探明储量1008×104~t。
1.2 地质储产量快速增长
(1)目前,在该盆地古生界获得的地质储量为5.25×108t,占全盆地总储量一半左右 。
(2)1999年古生界石油产量增长到300×104t ,为全盆地产量的3/5左右。
2 石油地质理论的重大进展
2.1 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的建立
1984年9月西北石油局在塔北地区高左的沙参2井于井深5391m奥陶系喜获高产油气流,日初产油1000m3、天然气200×104m3,成为我国古生界找油的重要里程碑。之后,又连续发现古生界油气田。经过“七五” 、“八五 ”科技攻关研究总结了塔里木盆地和国内有代表性古生界油气田的成藏特征 ,于1992年首次建立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专著:塔里木盆地古生代海相油气田、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特征) 。“九五”以来,又充实了这一理论。其主要内容如下[1]。
(1)多时代、多类型盆地叠加复合是形成巨大的海相沉积体,并造就形成丰厚油气资源的构造 、沉积背景和良好环境的重要因素 。
(2)多时代生油岩、多期生油。各盆地古生界生油岩有:上震旦统、寒武—奥陶系 、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等。由于盆地长期处于多旋回条件 ,使生油岩具长期生油特征 。因此,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3)多时代、多类型的储集层系有:震旦系 、寒武—奥陶系、志留—泥盆系及石炭—二叠系。
上覆的中新生界储集层,储集岩有: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火山岩等 。而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为孔洞缝。大油气田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洞 、缝、孔储集体发育。
(4)油气具有长距离运移的特征 。实践表明,古生界生成的油气,可通过区域性不整合、断裂等作长距离运移 ,水平运距达几十至上百公里,垂直运距达几百米至上千米。这是有别于陆相找油的特征之一。
(5)多期成藏。由于该盆地具多期、长期生油之特点,造就了多期成藏 。其主要成藏期有海西早期 、海西晚期 ,印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但以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为主要成藏期。
(6)多油气藏类型及多成藏模式。盆内古生界油气藏类型丰富多彩,可划分为三大类(构造、地层、岩性) 、14亚类 。古生界成藏模式有古生古储(古生界生油岩生成的油气 ,又储集到古生界中)、后生古储(古生界晚期生成的油气,又储集到古生界中)、后生中储(古生界晚期生成的油气,储集到中生界中)和后生新储(古生界晚期生成的油气 ,储集到新生界中)。
(7)油气分布特征。古生界海相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古隆起 、古斜坡、断裂带和区域性不整合面附近 。
根据上述理论的指导,我局自1992年后在沙雅隆起、中央隆起区上发现了油气田,如巴楚-麦盖提地区发现了巴什托 、亚松迪油气田;1998年又探明了塔河超亿吨级大油田(探明储量1.07×108t)等 ,使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油气勘探开发推向了新的热潮。
2.2 奥陶系古岩溶研究的新进展
多年来通过几十口深井的各种资料及物探资料的研究,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古岩溶有了新的认识。古岩溶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下面几个 。
(1)岩性
由于碳酸盐岩中各岩性的化学溶解度不同,故被溶蚀的程度也不同 ,直接影响了岩溶的发育。实践证明,灰岩、泥质灰岩易被溶蚀。
(2)断裂
实践证明,断裂的破坏作用对岩溶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但不同的岩性对其破坏作用程度也不同 ,总的物理破坏量白云岩最高,抗拉强度最低。因此,不同的物理破坏结果对后期岩溶发育程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断裂对岩溶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了岩石的渗透性,改善了岩溶水的循环系统 ,增大了可溶岩溶蚀面积。
(3)地貌
一般情况下,古地貌相对高的地区,地表及渗流岩溶带发育 ,并以供水为主,岩溶发育深度大,但充填严重;岩溶洼地 ,溶蚀程度高,充填和塌陷严重,但潜流岩溶带发育;岩溶缓坡 ,岩溶发育程度相对适中,有利储集空间发育,是油气勘探的最佳领域 。塔河油田大部分地区均处于岩溶缓坡 ,是寻找大型油气田的最佳区域之一。
(4)古气候条件
古气候条件是影响岩溶发育程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潮湿、温暖 、降水量丰富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岩溶发育;高温、干旱的气候虽然不利于岩溶发育,但可产生较强的物理风化作用,为后期的岩溶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
(5)古水系
在岩溶区,古水系往往形成地下水系与地表水系两大类。地下水系受断裂系统和岩石性质的影响 ,多形成不同的地下水文网,控制着岩溶系统的分布。地下水文网供、排水系统完善的岩溶发育程度高,溶洞发育 ,充填也严重 。地表水系沿地表岩溶冲沟、断裂带,形成塌陷的溶洞。沿地表水系主干流两侧异常发育侧向溶蚀洞穴 、具层状的排水洞。
2.3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研究的进展
从多口井的实际资料研究认为,碳酸盐岩储层以孔、洞、缝作为储集的空间 ,形成双重或多重孔隙介质的特殊储层 。碳酸盐岩基质孔隙度一般小于2%,对储层的好坏影响不大。储层的好坏主要看洞 、缝的发育程度,即后期的构造及岩溶改造的程度。
受多期构造运动及岩溶作用的影响 ,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发育多期裂缝及溶蚀孔洞,它们构成了奥陶系灰岩的主要储集空间 。但是裂缝和溶蚀孔洞的分布极不均一,从而储层在纵、横向上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 ,主要表现在洞缝发育的多少和大小、充填情况 、洞缝空间组合类型的不同,从而造成储渗能力的千差万别。
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灰岩储集层主要有4种储集类型,其一是裂缝—孔洞型,储渗空间以孔洞为主 ,裂缝次之,是最好的储集类型,如S48井等;其二是孔洞—裂缝型 ,孔洞及裂缝对储集均有贡献,如S47井等;三是裂缝型,裂缝是主要通道和储集空间 ,孔洞相对不发育,如S46井、S14井等;四是生物滩相孔隙型,以自生粒间孔、溶蚀孔为储集空间 ,如S76井 、S60井、S68井等。
储集体分布规律从纵向上看有两个主要缝洞发育带:一是风化面附近的地表岩溶—渗流岩溶带上部;二是潜流岩溶带。主要缝洞发育带大多位于风化面以下200m范围内,受岩溶发育深度的明显控制 。中上奥陶统与下奥陶统分界面附近也是一个岩溶发育的有利带,并获油气突破。
3 塔河大油田特征
塔河大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的西南部斜坡上 ,已控制面积约700km2(图1)。
3.1 地层特征
该油田地层发现较齐全,从震旦—第三系均有沉积,但其北部缺失志留—泥盆系及上奥陶统 。
图1 塔河油田分布图
阿克库勒凸起从加里东中期开始隆起,北部缺失了中上奥陶统。海西早期快速抬升 ,所以北部缺失了志留—泥盆系地层。石炭纪又广泛海浸全面覆盖本区 。但海西晚期再次抬升,使本区缺了上二叠统及下二叠统的部分地层。中新生代为浅坳盆地演化阶段,沉积了较齐全的中新生代地层。
3.2 生油岩
该油田的油源岩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 。从原油性质及包裹体分析 ,塔河油田成藏形成期以海西晚期和燕山-喜马拉雅期为主。
3.3 油田储层特征
下石炭统及三叠系为砂岩储层,其储集物性较好。奥陶系主要为微-细晶灰岩,以亮晶、砂屑灰岩为主 。储集类型为裂缝型 、裂缝-溶洞型及裂缝-孔(洞)型。它们的发育程度主要与岩溶地貌、断裂、古水流系统及岩石性质有关。
该油气藏储集体发育非均质性很强 ,纵、横向分布差异性较大。但其奥陶系油藏纵向分布有3层(图2),自上而下为:奥陶系顶部风化壳 、渗流带及潜流带 。油气主要分布在从奥陶系顶部风化面以下200m范围内。
图2 塔河油田3区油藏剖面示意图
3.4 油藏类型
下石炭统及三叠系油藏主要为背斜型。下石炭统还存在岩性尖灭型油气藏 。奥陶系油藏有三大类,即构造型、地层岩性型及复合型(表3)。
表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类型表
3.5 油气水特征
3.5.1 原油特征
据现有资料分析 ,三叠系及下石炭统的油为轻质油或凝析油,且含气层。奥陶系的油为西北重东南轻,即:塔河6号、4号为重质油(4号区平均原油密度0.957g/cm3);中部的塔河3号区以正常原油为主(原油密度平均0.82g/cm3);东南部的塔河1号区为轻质原油 。油内含硫量亦有类似的变化。
3.5.2 水的特征
奥陶系油藏总体为底水油藏。目前控制的700km2范围内底水多处在5690~5700m ,但又不是统一的油水界面 。塔河6号区西北角的沙81井底水在5750m附近,这是目前底水面最深的一口井。油区内底水面变化是北高南低,东高西低。
3.6 前景展望
2000年塔河油田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①扩大了奥陶系含油面,从200km2扩展到700km2左右 ,在潜丘 、平台及低凹部位的探井均发现油气流,因此认为基本连片含油;②地质储量快速增长,去年已获探明储量1.07×108t ,今年可增加探明储量4000×104t左右;③又在中上奥陶统灰岩中打出高产油气流,另在沙76井发现了生物滩含油,开拓了新领域;④进一步认识了奥陶系储集体的发育特点及分布特征 ,使提高钻井命中率有了新科学依据;⑤2000年西北石油局原油产量从1999年的109×104t可上升到190多万吨,原油产量增加的幅度相当可观;⑥据目前成果预测,塔河大油田探明+控制+预测储量达2.9×108t左右 。笔者认为 ,2至3年内可拿到3×10~53×108t的超大型油气田。
4 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
在“九五”期间,特别是从“十五 ”以来,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为龙头的深入研究 ,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系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区域评价选区技术
通过建立地层层序、地层对比,编制岩相古地理图,识别和确定生油岩 ,在搞清区域构造的基础上进行油气前景评价,优选靶区和突破点。
4.2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及油识别地球物理技术
通过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的深入研究和特殊处理,总结出了溶洞发育带具有低速度 、弱振幅、低频率、层速度异常 、弱相关性等特点 ,研制开发了储层精细成像处理、三维相干体处理、地震特殊参数提取分析 、波阻抗反演技术、烃类直接检测、三维可视化等6大技术,初步形成了一套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物理方法技术系列,有效地指导了勘探开发 ,为塔河油田扩大含油面积、增储上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
4.3 深井碳酸盐岩欠平衡钻井技术
根据盆内碳酸盐岩储层的漏失特点和现有设备,采用了常规 、万能、旋转防喷器、液体分离器等配套设备,选用无固相钻井液体系 ,细化压井和深井技术工艺,重建了井底正常压力状态和方法等,完井器口现场应用达到了欠平衡钻井的设计要求。
4.4 深井碳酸盐岩储层完井技术
由于碳酸盐岩裂缝带后效应较强 ,采用了胶溶性暂堵钻井完井液和酸化压裂改造等增产技术,提高了单层裸眼完井 、中高产多层且无法套管射孔完成ECP完井、低产多层射孔完井、低产单层裸眼射孔完井等不同完井方式,为多油组的有效分隔和分层评价提供了有效完井技术。
4.5 深井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 根据盆内碳酸盐岩储层高温 、高压、深埋、油品粘度大等特点,采用了套管挂壁测试 、裸眼支撑测试 ,裸眼挂壁测试、裸眼膨胀跨隔测试、裸眼PIP测试等技术 。
4.6 深井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技术
针对盆内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采用大酸量 、大排量封隔酸压作业,一批深井和开发井由不出油至产油量达标或高产 ,储量和产量增加效果明显。
4.7 碳酸盐岩油气田评价技术
该类油气田评价属世界性难题,据其油气藏特点,采用油气描述、油气藏建模等技术 ,进行油气藏评价及地质储量计算等。
4.8 深井碳酸盐岩油气试采和试验性开发技术
近几年来,通过对塔河油田和雅克拉凝析气田的试采和试验性开发工作,初步探索了油气田开发的技术及工艺 。
参考文献
[1]康玉柱.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特征[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5.
[2]康玉柱.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形成大油气田地质条件[J].新疆地质,1999,17(2).
[3]康玉柱.塔里木盆地塔河大油田特征[A].第四届天山地质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0.96~102.
我国油气资源主要蕴藏在塔里木盆地。
1.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南部 ,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处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 。南北最宽处520千米,东西最长处1400千米,面积约40多万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800到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 ,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微向北倾 ,旧罗布泊湖面高程780米,是盆地最低点 。塔里木河位置偏于盆地北缘,水向东流。
盆地地貌呈环状分布 ,边缘是与山地连接的砾石戈壁,中心是辽阔沙漠,边缘和沙漠间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 ,并有绿洲分布。
塔里木河以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沙漠,为居世界第2位的流动沙漠。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带气候 ,年均温9~11℃,无霜期超过200天 。自然灾害主要是风沙和干热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盆地边缘沙丘南移现象严重。
2.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是指地壳或地表天然生成的 ,经过开采的油气总和。通常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估算出的地层中已发现(含采出量)和待发现的油气聚集总量 。已验证了的经济资源为储量。
主要依据地质把握程度、资源的经济价值 、资源发现与否、可采性等分类。技术可行性角度分不可采部分、最终可采部分 。
经济可行性角度分经济的 、次经济的、不经济的;根据验证程度分验证的、待发现的。非经济部分的矿藏,不管是已验证的还是待发现的 ,都不算作资源。
已验证的资源是根据地质资料做过估计的矿藏的位置 、规模、数量和质量,而且相当一部分经过钻井、测试等技术的直接测定 。
关于“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蛋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ndanka.com/zlan/202507-862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蛋蛋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蛋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新疆地处中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