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太师椅(介绍解释)详细资料大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太师椅(介绍解释)详细资料大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原为官家之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放在皇宫 、衙门内便带官品职位的涵义,放在家庭中,也显示出主人的地位。它最早使用于宋代 ,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它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 ,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太师椅 命名 :官职来命名的椅子 类型 :椅子 时间 :宋代 特点 :它体态宽大 相关 :《桯史》 椅子简介,设计原理,来历,演变,出现,原型,定型,延展,样式,典故,珍品, 椅子简介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 。在明代时 ,将上部安栲栳样椅圈儿的圈椅称为太师椅。到了清代,太师椅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 ,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这些的特征都是为了显示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 ,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向于尊严 。 由于太师椅,并不是按照外形特征或功能特征来命名的家具 ,于是它的椅形的发展变化更多的受到当时社会礼制、习俗文化的影响。“太师 ”是官名,是尊贵 、高雅的象征,在同时代的椅类家具中 ,能被尊称为“太师椅”的,一定是椅类家具中的翘楚。也象征著坐在太师椅的人的地位尊贵、受人敬仰,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和老百姓 ,共同的美好愿望 。 太师椅的椅形所指,虽然一直在变化,但是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很崇高 ,当大官,坐太师椅,这会是在每个人脑海中浮现的景象,但这太师椅的椅形 ,或是交椅,或是圈椅,或是清式扶手椅 ,那可就不一定了。 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它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 ,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太师椅是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 。到了清代 ,太师椅变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而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太师椅原为官家之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放在皇宫 、衙门内便带官品职位的涵义,放在家庭中,也显示出主人的地位。清中期后,广东家具生产蓬勃发展 ,原为官家之椅的太师椅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椅背与扶手常被雕刻得精彩异常,成为一种充满富贵之气的精美坐椅 ,风靡一时,后来又发展到用榉木等木材制造,成为一种家常坐具 。在处于重要位置的客厅里 ,一对太师椅或与八仙桌配套,既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足可以说明主人的品位和情趣。 清代 ,太师椅的造型与宋史所载相差甚远,体形硕大、做工繁复、设于厅堂的扶手椅 、屏背椅等都称太师椅,以乾隆时期的作品为最精 ,一般都采用紫檀、花梨与红木等高级木材打制,还有镶瓷、镶石 、镶珐琅等工艺。他们共同点在于椅背基本上是屏风式,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 ,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 ,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向于尊严。 设计原理 太师椅最早见于宋代 ,流行于清代,其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都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 。最初的设计目的 ,是为了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这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太师”坐的椅子。因此,在大众眼中 ,太师椅的设计宗旨是“舒适让位于尊严”。事实上,从医学的角度看来,太师椅是“舒适让位于健康 ”――正是由于它“规矩”的造型,才可以发挥预防腰背疼痛的功效 。需要强调的是 ,在三个90度中,腰背部与大腿成90度最为重要,因为腰背部直立时腰椎间盘受力相对较小 ,后方的肌肉受力也相应减小,这样才能避免腰背部肌肉过度紧张。如果腰部过度前屈或后仰,腰椎间盘所受到的压力和剪下力都相应增加 ,久而久之易造成肌肉损害,甚至椎间盘损伤。 来历 在中国古典家具中,有一种以官衔命名的家具十分特别 ,这就是“太师椅” 。太师椅兴于北宋,以后在宋元明清的史书 、名人笔记以及现今流行的几部有影响的辞书中均有记载和描述。到底什么样的椅子才叫太师椅?太师椅的名称又从何而来呢? 有关太师椅名称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张瑞义的《贵耳集》。书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 ,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 。因秦师垣宰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京伊吴渊奉承时相 ,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遗匠者顷刻添上。凡宰执侍从皆用之 。遂号太师样。 ” 秦师垣 ,即当时任太师的大奸臣秦桧。这段记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秦桧坐在那里一仰头,无意中头巾坠落。吴渊看在眼里 ,便命人制做了一种荷叶托首,由工匠安在秦桧等人的椅圈上 。太师椅由此产生,太师椅这一名称也由此传开。这段文字除了告诉我们太师椅的名称由来以外 ,还清楚地说明,当时的太师椅就是带有荷叶托首的圈椅。这种托首的功用类似于现代汽车、飞机靠背椅上的头枕 。一个大奸臣,一个马屁精 ,无意中为中国家具史留下了一笔遗产。 有趣的是,岳飞的孙子岳珂在《桯史》中也提到秦桧与太师椅的种种瓜葛,并将带有荷叶托首的交椅明确称为“荷叶交椅”、“太师交椅”,为张瑞义的说法提供一个佐证。 宋人王明清在《挥尘三录》中记载了当时其他朝臣用太师椅“仰首而寝 ”的情形 ,并说“达宦者皆用之” 。可见“太师椅”之名流传颇快。宋代名画《春游晚归图》中将太师椅描绘得十分清晰。图中一个官员游春归来,鞍前马后簇拥十余侍从 。其中一个肩扛的就是这种带荷叶托首的太师椅,用以供主人随时休息。 在明代时 ,“太师椅 ”的名称仍很流行,但椅形已不是指带荷叶托首的交椅了,而是将下部框式方座 ,上部安栲栳样椅圈儿的圈椅称为太师椅了。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椅之有杯圈联前者,名太师椅” 。照此推论,似乎凡椅背、扶手呈圈者 ,皆可谓之为“太师椅”。圈椅是因靠背形状如圈而得来,古名栲栳样,“栲栳 ”是用柳条或竹蔑编成的大圆筐。圈椅的后背和扶手一顺而下 ,不像官帽椅的椅背有高低之分,所以坐在上面不仅肘部有所倚托,腋下一段臂膀也得到支撑。 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称为太师椅 。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引《工段营造录》说:“椅有圈椅 、背靠椅、太师椅、鬼子诸式”。把圈椅和太师椅并提,说明清代太师椅不是指的交椅和圈椅。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称为太师椅 ,除了对使用这种椅子的官宦 、长辈们表示尊敬外,还因为这种椅子多用狮子纹作装饰 。称其为太师椅也就不足为奇了。 演变 出现 在两晋以前,我们的先人一直处于席地而坐时代 ,没有高型坐具。“椅子”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绳床十,注:内四椅子 。”但是椅子形象早于名称一百多年 ,而见于南北朝。随着佛教的东渐,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的涌入,佛国的高型坐具也进入了中国新的家具种类的出现 ,是为了适应其生活方式,南北朝时期的“胡汉杂居 ”局面,为高型坐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至五代时期也是从跪坐的生活习惯转变到垂足而坐的时期 ,这时的生活方式有了“官”、“民”之分 。人们起居习俗不一致,席地跪坐、伸足平坐 、侧身斜坐、盘足趺坐及垂足坐均同时存在。经过唐至五代时期的家具变革之后,高足家具在宋代已成为家具发展的主流,出现了造型新颖的靠背椅、交椅。 原型 交椅是由交杌发展而来的 。交杌即古代的胡床 ,北方人称之“马扎 ”,民间俗称摺叠凳。胡床本是一种无靠背的简易坐具,当人们在其座屉之上增设靠背之后 ,它便成为一种可倚可坐的椅子。由于这种椅子的四足成对相交,故以其形名之“交椅”。 从现有的传世绘画和已发掘的墓葬壁画看,交椅是宋代始见的新型家具 。宋代交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后背交椅 ,是不带扶手的,这种交椅又可分为横置靠背和直靠背两种;另一类为圆后背交椅,圆后背交椅样式可分为有搭脑与无搭脑两种。搭脑前曲作扶手的靠背交椅 ,通常称“太师椅”。这种椅通常为圆搭脑 、竖向靠背式,椅圈合围成形,有的椅圈做成三段曲 ,有的在靠背附加荷叶形托首 。 “太师椅 ”是我国唯一一种以官衔命名的家具,其他家具都是以其外形特征或功能特征来命名,如官帽椅,是因搭脑像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而得名 ,书柜是因为存放书籍而得名。 交椅椅圈上增设搭脑的结构,曾经作为一种家具的新式样流行一时,这在宋人笔记中多有记载。关于太师椅名称的由来 ,相传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太师椅的命名与宋朝奸相秦桧相联系。最详细的记载要算张端义在《贵耳集》,据记载为京尹吴渊因奉承当时的宰相秦桧,而在椅圈上添置了荷叶形托首 ,由于这种带荷叶托首的椅子是为太师设计的,故名之曰“太师椅”。 还有一种说法是由“文太史椅”演化而来 。“文太史 ”指明代才子文征明,“文太史椅”是他日用的一把交椅。他死后此椅归文征明的曾孙文震孟所有。文震孟明未曾入内阁为相 ,系崇祯朝的太师 。因“太史”与“太师 ”偕音,加上文震孟又官居太师,所以就把这种椅子叫做“太师椅”了。 有关宋代交椅的形式 ,陈增弼先生在《太师椅考》一文中进行了高度概括,并将其分成四种形式:直形搭脑、横向靠背式,如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的药铺柜前有这种交椅;直形搭脑、竖向靠背式,见宋萧照《中兴祯应图》 ,后元明清一直沿用;圆形搭脑 、竖向靠背式,又称“栲栳圈”,搭脑为圆形 ,宋画《蕉荫击球图》中有这种交椅,为我国古代木匠的一大创造;圆形搭脑、竖向靠背式、附加荷叶形托首,搭脑形成圆形的椅圈 ,上有带柄木质荷叶托首扶手。交椅自宋代出现后,一直是上层社会使用的家具。据悉,皇帝出行打猎的时候 ,侍从随身替他扛着的椅子就是交椅,皇帝累了,就命侍从打开交椅坐上歇息 。久而久之 ,交椅成了权力的象征。中国人在形容一个人的地位时常说坐第几把交椅,“坐第一把交椅”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定型 交椅形成于宋代,流行于元明两代 。明代交椅,可分为直后背和圆后背两种。尤其是圆后背交椅运用广泛 ,多设在中堂显著地位,显示其尊贵而崇高的特殊身份。 圆后背交椅的结构是服从它的摺叠需要而形成的 。为了摺叠,它不能和其他椅子的结构一样 ,扶手与下面的构件(鹅脖及联帮棍)相交,交椅的扶手只能是由安在后腿上端的、弯转向前探伸的构件来支撑。后腿和弯转的部分,无论榫卯结构做得如何紧密 ,承重方面都会有问题。 圈椅是利用了椅圈抱腰的舒适感而专门设计的,背板微向后仰,座面宽大 ,腿足较高,造型十分大方 、舒适 。在明代,圈椅种类进一步增多 ,制作工艺更为精细、合理。所以,圈椅因结构更加合理、牢固,造型优美 、大方,深得当时人们的喜爱 ,而取代圆后背交椅,成为备受推崇的“太师椅 ”。 延展 在明清时代的扶手椅非常普及,明代的扶手椅人们通常泛指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 ,它不包括同样有扶手的宝座和玫瑰椅 。清代的扶手椅人们主要是指清式家具中被俗称为“太师椅”的那种重体量、重装饰、靠背与扶手及座屉三垂直的椅子。 进入清代后,交椅由于实用价值不大而逐渐被淘汰。特别是豪华 、庄重的清式家具出现后,清代中期以后交椅首先在上层社会被清式“太师椅”所取代。 清式太师椅实际上也就是扶手椅 ,一般成对陈设于厅堂正中或比较雅致、庄重的场合 。清式太师椅按椅背结构基本上可分为整屏式与三屏式两种,而且普遍采用靠背与扶手上下垂直的形式,明式扶手椅中按人体自然曲率设计靠背、扶手的做法已很少见。 到了清代晚期 ,清式太师椅的制作越来越繁琐,单纯地追求“新颖 ”,装饰繁重 ,成为附加品,造型出现了不伦不类的 、融东西方艺术特征、繁琐累赘的风格。清式太师椅,再也没有明式太师椅——圈椅的那种尺度合体,造型简练、挺拔 ,耐人寻味,细致精密,手感舒适的艺术水平 。清式太师椅虽然在造型工艺上有了进步 ,但是从家具本身的造型艺术的发展规律来看,却有衰退之感。 样式 太师椅有书卷背搭脑,也有罗锅枨搭脑 ,但更多的是由榫卯攒斗的栲格搭脑。太师椅椅背一般分三段隔堂装饰,也有四段甚至五段隔堂的,三段最典型 ,也最协调 。一般上段浅雕云纹 、如意纹或花卉瓜果;中段是主要的装饰部位,人物、动物、山水景物,无所不雕;下段则镂刻如意纹、蝠纹 、云纹 ,底部镂亮脚透空,使本来厚重、壮实的太师椅在视觉上有一线空灵。雕饰题材的丰富也是清式椅子最典型的特征,甚至在太师椅背的雕刻上贴金、彩绘 、嵌镶、堆塑,无所不能 ,体现了清式椅子华丽的风格。太师椅扶手也是用榫卯攒斗的大栲格子制作,一根弯曲自如的线条组成阴阳相间、刚柔相济的图案,而扶手就在图案上 ,十分巧妙 。太师椅座面抹头下有四面束腰,溜肩,使整个椅子线条分明。太师椅没有券口 、牙板、牙角等装饰 ,一般在束腰下溜肩处浅刻精细的卷云卷草纹饰,这些阳线勾勒成的图案,如良渚玉雕 ,精致细腻,与太师椅庄重的造型形成对比,大气中有秀气 ,丰富了视觉上的美感。 典故 宋张端义《贵耳集》下:“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 。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因秦师垣(桧)在国忌所,偃仰时坠巾 ,京尹吴渊奉承时相,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 ,遣匠者顷刻添上,凡宰执侍从皆有之,遂号太师样。”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玩具物带入号》:“椅之杯棬联前者 ,名太师椅。”故称大圈椅为太师椅 。至清代,太师椅式样并无定式,体形较大 ,做工精致,设在厅堂上用的扶手椅、屏背椅等都有称做太师椅的。 珍品 概述 清代扶手椅中凡形体较大 、庄重而华贵的都可称“太师椅 ”,其形式特征、装饰意匠在清式家具中成为突出的典型 ,故常作为清代扶手椅的代表。 钩云纹卷书搭脑太师椅 椅面64厘米×50厘米,通高102厘米 。 椅子背板搭脑高出靠背的形式,在宋代名人绘画中已能看到,只是搭脑后弯而未成为卷书式。在明代家具中 ,这种形式在宝座上也有实例。直至清代,椅子背板做成如此式样的不属少见,但主要是太师椅、屏背椅一类的椅子 ,且多程式化 。此椅背板与卷书状搭脑一木连做,靠背板上部正中铲地浮雕“云 、蝠、结、磬”的寓意花纹。扶手和靠背均作对云钩, 兜结交角圆和 ,造法比较利落。该椅制作时代不会早于嘉庆年间,是清代太师椅比较普遍的式样 。 钩云纹嵌黄杨木卷书搭脑太师椅 椅面63厘米×50.7厘米,通高103厘米。 此椅与前例形式基本相同 ,但束腰镂炮仗洞起阳线嵌黄杨木条,正面和左右牙板与椅腿交接处也饰黄杨木曲尺式角牙。卷书搭脑靠背板上、中隔堂嵌花卉纹样,下隔堂镶黄杨木挖云纹亮脚 。这类太师椅大多为清代中晚期的制品。 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 椅面67厘米×51.3厘米 ,通高93厘米。 此椅构造的特点表现为搭脑两端下弯,端头雕云头如意。靠背板三隔堂,上 、中装大理石,下挖花饰亮脚 ,背板两边兜接成对称的凹形,扶手作云钩 。椅面大理石板心,框档均起圆角。工艺精美 ,造型简洁,也是清代中期以后太师椅的一种常见形式。 浮雕龙纹太师椅 椅面59.5厘米×47.7厘米,通高102厘米 。 这种也可称之为三屏风式的屏背椅 ,是清代太师椅中常见的形式之一。该椅椅背屏框内屏板雕满繁复精细的云龙纹,刀法娴熟,纹样严密;椅座下身腿足间设券口牙子 ,平雕拐子龙纹,左右对称,与椅背上下呼应 ,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绚丽华美的情趣。 透雕荷花太师椅 椅面63.5厘米×49.5厘米,通高109厘米 。 此椅用料硕大,雕刻生动,椅背圆雕莲花、荷叶、莲藕 ,合在一个圆形之内,下为流水波浪纹,形象写实 ,与方方正正的椅座造成一种对比反差的装饰效果。椅座前沿牙板浮雕缠枝纹,足部雕刻兽首纹。做工精细,工艺讲究 ,唯有摆放在大厅内,才能体现其富丽堂皇,光彩炫目 ,否则只能是华而不实的累赘 。这类太师椅的制作年代较晚。 雕灵芝独座 椅面66.6厘米×48.8厘米,通高108厘米。此椅在北方统称“太师椅”,江南地区则叫“独座 ” 。椅背搭脑卷云纹作外形 ,内雕云头灵芝纹,中心圆景镶大理石,圆框下装对称云头灵芝。椅盘前梃 、束腰、牙板和踏脚档皆内凹呈马鞍式,牙板高浮雕“双龙戏珠” ,脚柱收腿式,脚头雕大小卷珠,组合形似兽面。整体用料粗硕 ,造型稳重。这类独座可能形成于同治年间,以后一直兴盛不衰,常与天然几、供桌 、方桌、茶几等家具组合成套 ,采用对称形式陈设于大厅之内,给人以气氛强烈、庄严大方的感受 。 十二生肖红木镶玉太师椅 2005年7月28日上午,价值108万元的红木镶玉太师椅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太师椅全套由代表十二生肖的12把椅子和6个茶几组成 ,具有浓郁的清代宫廷乾隆时期家具的风格。这是故宫首次收藏现代家具 。 该套家具呈黑紫色,表面非常光洁,上面的雕花细腻讲究。在每一张椅子的正面靠背上 ,都镶有一块由十二生肖图案构成的玉石图画,12把椅子分别镶嵌了龙 、马等白玉图案。 清柞榛木嵌黄杨太师椅 清代嵌黄杨木雕柞榛太师椅高97厘米,宽63厘米,深49厘米 。藤面 ,搭脑中间细线阳雕“寿”字,周边为如意纹,两端镂空浮雕蝙蝠。背板分三段:上段嵌黄杨木浮雕暗八仙 ,中段高浮雕博古,下段亮脚嵌黄杨木镂空雕灵芝杂宝。三边围子为龙纹拐子,两边扶手的拐子之间为黄杨木圆形卡子 ,镂空透雕戏剧人物,每边扶手两面内容均不一样,即一张椅子为四面工手 ,座垫束腰下牙板包脚,牙板上刻有浮雕卷草纹,环绕三面 。正面两腿左右上角为黄杨镂空插角 ,脚线起回纹,这张太师椅做工精到,极具艺术价值。
中国紫檀博物馆的明清家具鉴赏
蝙蝠-福气; 蝉-禅机;
鲶鱼-年年有余; 蟾蜍-招财进宝;
鱼-金玉(鱼)满堂; 羊-吉祥;
葫芦-福禄, 竹节-节节高升;
佛手-福寿; 青莲-清廉;
荔枝-利市大开;桃子-长寿;
石榴-多子多孙;白菜-清白传家;
八卦-自然的力量;太极-阴阳调和;
寿字-长生不老;喜字-吉庆;
鞋-(谐)万事顺遂
鱼跃龙门-湍急的水流鱼儿逆流而上 ,眼看龙门近在咫尺,谓“通过考验,身价百倍 ”。
马上封侯-小猴儿坐在马背上 ,状似得意,表示“出将入相”不远矣 。
福到眼前-蝙蝠嘴巴咬着铜钱,意“好事当头”
欢欢喜喜-形状似小熊的獾、猪与喜鹊 ,表示开心与笑口常开。
喜上眉梢-喜鹊站立在梅花枝杆上,形容快乐的不得了。
富贵万年-芙蓉、桂花 、万年青、长红无止境。
平平安安-花瓶与鹌鹑,居家行止一切大事化小 ,小事化无 。
岁岁平安-花瓶里插着几穗的稻穗,旁边立着鹌鹑,谓日日是好日 ,岁岁有今朝。
连年如意-莲花荷叶雕刻在玉件上,遂人意、得人事、足畅无比。
连年有余-莲花荷叶下有水有鱼,不小富也难 。
太师少师-大狮子和小狮子,来寓意古时候的官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合和二仙-一手拿荷花及一手捧盒子的两位小童,合和同音,祝福家人 、夫妻相处和睦
1.福至心灵:蝙蝠、寿桃、灵芝。桃为寿而其形似心 ,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的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
2.鹤鹿回春:鹤鹿与松树。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 、陆同音 ,鹤与合谐音,故有"六合"同春之意(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有富贵长寿之说。
3.二龙戏珠:两条云龙、一颗火珠 。《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 ,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还有云龙捧寿 ,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
4.流云百福:云纹、蝙蝠 。见于玉牌子上,清代晚期鼻烟壶上亦见。云纹形似如意,表示绵延不断。流云百福,即百福不断之意。
5.鱼龙变化:天上有一云龙 ,水中有一鲤鱼;一龙首鱼身,一鲤鱼翻越于龙门之上 。古代传说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 ,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的额头 ,都是没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
6.福寿齐眉:蝙蝠 、寿桃、荸荠和梅花 。
7.松鹤延年:鹤和松树。《字说》:"松百木之长。"《札记?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松 ,象征长寿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 、也有志节高尚之意。
8.喜上眉梢: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 。古人以为鹊能报喜,故称喜鹊 ,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又,图案为一喜鹊一豹者 ,称之为"报喜图" 。有清代圆雕件及玉牌子。图案为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者,称之为"喜从天降",因我国民间习俗称蜘蛛为"蛛"。多用于玉牌子上。图案为一獾一喜鹊者 ,称之为"欢天喜地",见于明清圆雕 。两獾相嬉,叫"欢喜图" ,明清圆雕;两童子笑颜相对者,称之为"喜相逢";四个童子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
9.马上封侯:一马上有一蜂一猴。以马上封(蜂)侯(猴)寓比立即升腾的愿望 、图案为一大猴背小猴者 ,称"辈辈侯";一枫树一印一猴或一峰一猴抱印者,称封侯桂印、挂印封侯 。
10.喜报三元:喜鹊三、桂元三或元宝三。古代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 、殿试之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 ,即状元 、榜眼、探花 。"三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升腾仕取之阶梯,喜鹊是报喜之吉鸟,以三桂元或三元宝寓意"三元",是表示一种希望和向往升腾的图案。此外还有 “三元及第” 、“状元及第 ”、“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图案。
11.麻姑献寿;麻姑仙女手捧寿桃 。麻姑 ,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仙女。葛洪《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 ,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 。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时 ,或许又将变为平地。后世遂以“沧海桑田 ”比喻世事变化之急剧。她的手指像鸟爪,蔡经见后想:“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 ,当佳。”又相传 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她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 。故旧时祝女寿者多以绘有麻姑献寿图案之器物为礼品。
12.福禄寿喜:蝙蝠 、鹿、桃和喜字。以前人们常以蝙蝠之 “蝠”寓意幸福之“福 ”;借“鹿”寓意“禄”;寿桃寓意“寿 ” ,加之以“喜”字,用于表示对幸福、富有 、长寿和喜庆之向往 。
13 长命富贵:雄鸡引颈长鸣、牡丹花一枝。雄鸡长鸣喻长命,牡丹乃富贵之花,喻富贵。还有长命百岁之图案 ,雄鸡引颈长鸣,旁有禾穗若干 。
14.五福捧寿:五只蝙蝠一个寿字。《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 ,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 ,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 。还有"五福临门"之图案。
15.教子成名:一雄鸡引颈长鸣,旁有五只小鸡。以雄鸡教诲小鸡(子)鸣(名)叫 ,寓意"教子成名" 。还有"五子登科"、"教子成龙"、"望子成龙" 、"一品当朝"等图案,表示殷切期望子孙取得成功之业绩。
16.福寿双全:蝙蝠一、寿桃一、古钱二。这些图案都表示古代人心底希望幸福 、富有和长寿之意。
17.万象升平:一象身上有万字花纹,腰背上负一瓶 。万字在梵文中作Snivatra(宝利抹磋) ,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以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制定此字读为"万" 。万象升平,表示人民祝愿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国富民强之升平景象。还有"太平景象" 、"景象升平"等图案。
18.福寿三多:一蝙蝠、一桃、一石榴或莲子 。《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 ,圣人,请祝圣入,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 。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回:''''辞 。''''"古人因以"三多"(多福多寿多男丁)为祝颂之词。石榴取其子多之意 ,"莲子"乃连生贵子之意。
19.三星高照:三位老神仙。古称福 、禄、寿三神为"三星",传说福星司祸福、禄星司富贵 、寿星司生死 。"三星高照"象征幸福、富有和长寿。亦有图案为一老寿星、一鹿、一飞蝠的,称之为"福禄寿"。
20.三多九如:蝙蝠 、寿桃、石榴、如意 。《诗?小雅?天保》: “如山如阜 ,如风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 ,如曰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名“天保 ”,篇中连用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图案中以如意表示“九如” 。
21.多福多寿:一枝寿桃数只蝙蝠。
22.岁岁平安:穗 、瓶、鹌鹑。以"岁岁(穗)平(瓶)安(鹌)" 之谐音借意表示人们祝愿平安吉祥的良好愿望 。
23.福寿无边:蝙蝠、寿桃和盘长。
24.福在眼前:蝙蝠与一枚古钱。古钱是孔方外圆 ,借"孔"为眼,钱与前同音 。亦称"眼前是福"。
25.寿比南山:山水松树或海水青山。"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乃常见之对联。这一图案亦称"寿山福海" 。
26. 平安如意:瓶 、鹌鹑、如意。以瓶寓"平",以鹌鹑寓"安",加一如意 ,而称"平安如意"。
27.年年有余:两行鲇鱼 。"鲇与"年"、"鱼"与"余"同音,表示年年有节余,生活富余。图案为两条鲇鱼首尾相连者 ,童子持莲抱鲇鱼者,均称"连年有余"。图案为一磬一鱼或一磬双鱼,一童子击磬一童子持鱼者 ,皆称''''吉庆有余" 。一妇人手提鱼者,称之为"富贵有余"。
28.一路平安:鹭鸶 、瓶、鹌鹑。另有图案为鹭鸶、太平钱的叫一路太平 。以鹭鸶寓"路",瓶寓"平" 、鹌鹑寓"安",祝愿旅途安顺之意。
29 福从天降:一娃娃伸手状 ,上有一飞幅。以天空飞舞的蝙蝠即将落到手中,寓意为“福从天降”、“福自天来 ”、“天赐洪福”等 。此外还有“五福临门”、“引福人堂’ 、“天宫赐福 ”等图案。
30 事事如意:柿子、如意。《尔雅翼》:“柿有七绝,一寿 ,二多阴,三无鸟巢,五霜叶可玩 ,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柿”与“事 ”同音,加之如意 ,寓意“事事如意”或“百事如意”、“万事如意 ” 。
31.龙凤呈祥:一龙一凤。龙的传说很多,《史记?高根本纪》开始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是时雷电洒冥 ,太公往视,则见呢龙干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科 。"凤凰在《淮南子》一书中开始称之为祥瑞之马,雄田凤 ,雌回凰。龙凤是人们心中群害瑞乌,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采仪 ,就会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32.诸事遂心:几个柿子和桃 。几个柿子窝为"诸事",桃其形如心 ,表示诸多事情都称心如意。
33 岁寒三友:松 、竹、梅或海、竹 、石。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竹,清高而有节;梅 ,不惧风雪严寒 。苏东坡爱竹成原,他曾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还题写过“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 ”。松竹海被人们称之为岁寒三友 ,乃是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34.必定如意:毛笔、银锭 、如意 。"笔"、"必"谐音,"锭"、"定"同言,再加如意 ,借意为"必定如意"。
35.太师少师:一大狮子,一小狮子。太师,宫名 ,周代设三公即大师太植大保,大师为三公之最尊者;少师,宫名 ,周和春富之属,即乐师也。以狮与师同啻,寓意不师少师 ,表示辈辈高官之愿 望 。宋至清代都有此圆雕玉器。图案为一大龙 、一小龙者,称之为“教子成龙”,“望子成龙”。
36 八仙过海:八个仙人手持宝器下有大海波涛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即李铁据、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 、吕洞宾、益采和、韩湘子 、曹国重。八仙故事多见干后、宋、元 、明文人的记载。“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 ,据说,八仙在厌贺王母娘娘寿辰归途中跨过东洋大海,各用自己的法宝护身为开 ,竞相过海,以显神通 。
37.群仙祝寿:众多仙人各持礼物。传说三月三日王母娘娘寿诞之日,各路神仙来祝贺 ,以此取其吉祥喜庆之意。
38.渔翁得利:鹤蚌相争状,旁立渔翁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渭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屋,而鹤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鹤曰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鹤曰:今日不出,明回不出,即有死鹤 。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禽之。"''''比喻双方相待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
39. 平升三级:瓶上插有三戟。"瓶"与"平"同音,"戟""级" 。"平升三级"乃表示它运亨通 ,祝愿连升三级之意。
4O.嫦娥奔月:一仙女人月宫状。嫦娥,神话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 ,嫦娥前吃后,遂奔月宫 。
41 四海升平:四个娃娃抬起一瓶。四个小孩(海)抬起(升一瓶(平),表示四海升平 ,表达人民厌恶战乱、热爱和平之善民愿望。
42 流传百子:开嘴石榴或葡萄、葫芦 。旧时传说,周文王有百子。以石榴子多表示百子,还有“子孙葫芦 ”之说。有“百子图” 、“麒麟送子”、“莲生贵子 ”等图案 ,表示“子孙万代”、“万代长春”等愿望 。
43.八宝联春:八件宝器。"八宝"分两类;佛家八宝有*** 、螺、宝伞、白盖、莲花 、宝罐、金鱼、孟长八件宝器,俗称"轮螺伞盖 、花罐鱼长"。道家八宝,即八仙护身法宝,为渔鼓、宝剑、花篮 、笊篱、葫芦、扇子 、阴阳板、横笛八件宝器 。八件宝器相连接的图案称之为"八宝联春"或"八宝吉祥"。。
44.官上加官:雄鸡和鸡冠花。
45.麒麟图:一兽 ,头上一角,狮面、牛身,尾带鳞片 ,脚下生火,其状如鹿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 ,古称之为"仁兽",、多作吉祥的象征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山出器车 ,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倾。""砸"同"籁"即沼泽 。汉代跨上的麒麟图案与马和鹿的样子相似,汉后逐渐完善了麒麟的形象。地毯及文物中的麒麟图案 ,多为"麒麟送子"、"麒吐玉书"等。因麒麟是瑞兽,又借喻杰出之人,麒麟送子 、麒吐玉书皆有杰出人工降生的寓意 。
46,四艺图:琴、棋、书 、画。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工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玩 ,用以增进学识,提高雅兴。图案中"四艺"的造型设计古朴、优雅,富有韵律感 。
47.玉堂富贵:玉兰花、海棠花 、牡丹花。用干玉牌子上。
48 博古图:鼎彝钟磐、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各种器物造型 ,种类繁多 。博古图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博古图由《宣和博古图》一书而得名。《宣和博古图》共三十卷,书成于宣和五年(1123)后,著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古代铜器 ,共二十类八百三十九件,集宋代所出青铜器的大成,故谓博古。
49.五世同堂:五个柿子和海棠花 。图案以谐啻寓意 ,表示古人期望升宫 、富贵、五代团聚的美好愿望。多为圆雕团状件。
50.英雄斗智:一鹰一熊作争头状 。《本草》:"虎鹰翼厂丈余,能搏虎。"《诗?小雅》:"维熊维罪,男子之祥。"鹰与英、熊与雄同音 。猛禽凶兽相斗 ,二勇相争,智者胜。还有一松树上落一鹰,地上有一熊,作相互怒视欲斗之式的图案 ,以此比喻英雄大智大勇。
51 。八骏图:八四姿态不一的骏马。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名称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 、盗骊、白义、逾轮、山子 、渠黄、华骝、绿耳 。"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 ,足不践土;二明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 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Z五名逾辉 ,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 ,身有肉翅。"其他传说均由此而派生。
52.伯牙摔琴:一人举琴面对一墓,旁立一老人。出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交故事 。传说春秋战国的,俞伯牙善弹琴 ,一日乘用游至汉阳江口,命童仆取琴焚香,调弦转轸,一曲未终而弦断 ,疑有人听琴,令左右搜之,遇樵夫钟子期。二人登舟促膝而谈 ,意合知音,结为兄弟,约定采年江边相见。当俞伯牙按期来到江边时 ,钟子期已病故 。伯牙闻知,泪如涌泉,去子期坟前祭拜 ,并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一摔,摔得玉轸摧残 ,金徽零乱。老者惊问:"先生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自朋友,欲觅知言难上难。"故有俞伯牙摔琴谢知啻之说 。
53.天女散花:一仙女提花篮作撒花状。佛经故事。《维摩经?观众生品》记载,维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身 ,即皆坠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坠 。天女说:"结习未尽 ,花著身耳。"谓以天女散花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宋之间《设斋叹佛文》:"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 。"故取其"春满人间"之意。
54.天马图:一飞马,马主两翼。天马一词 ,最初见干《楚辞离骚》 、《史记大宛列传》和《淮南子》等书中。张蹇使西域得乌孙好马,名日天马 。后得大宛汉血马,比乌孙马强壮 ,改乌孙马为西极,大宛马叫天马。史书记载,汉武帝"获汗血马来 ,作西极天马歌"。元狩三年(前119)后,天马发展成"龙之友"、"龙之媒"的地位 。神话故事"天马行空",使人想象出"马生两翼"。马为龙友,被称为龙马。《西游记》中有白龙马 ,便是一例 。天马似马又生翼,空中行走又似龙。
55.踏雪寻梅:风雪中一老人头戴浩然巾,骑驴过桥 ,手持梅花。踏雪寻梅是根据后代诗人孟浩然的故事编写而成 。孟浩然(689一约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少年好学 ,酷爱梅花,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 ,应进工不第,还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一首诗,王维私邀人内署 ,适唐玄宗李隆基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告,玄宗大喜 ,沼浩然出,诵所为诗,玄宗以为无求仕之心 ,即入还 。孟浩然《留别王维》诗云:"寂寂竟何待?朝前空自旧。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转驴过渡桥踏雪寻梅 ,已成为我国古代诗人之佳话。
56.龟鹤同龄:图案皆为一龟一鹤。《韵会》:"龟为甲虫之长 。"龟寿万年,是长寿之象征;鹤是仙禽《崔豹古今》 “鹤干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 ,所谓玄鹤也。 ”龟鹤同龄,乃同享高寿之意。
潮州到厦门旅游路线推荐,100分 ,好的再追加100!
明代家具是在宋、元家具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民族风格明式 。明式家具的产地主要有三处:北京皇家的御用监,民间生产中心的苏州与广州。明式家具的品种十分丰富。保留至今的,主要有凳椅类 ,几案类 、橱柜类、床塌类、台架类等 。此外尚有作为屏障之用的围屏 、插屏、落地屏风等。明式家具多用花梨、紫檀 、鸡翅木、铁梨等硬木,也采用楠木、樟木、胡桃木 、榆木及其它硬杂木,其中以花梨中的黄花梨效果最好。这些硬木色泽柔和、纹理清晰坚硬而又富有弹性 。这种材料对家具造型结构、艺术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木质坚硬面有弹性 ,且硬木是比较珍贵的木料,所以家具有料的横断面制作很小。为此,造型也就显得线型简练 ,挺拔和轻巧。由于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施用髹漆,仅仅擦上透明蜡即可以充分显示木材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 。选材是设计意匠的重要部分之一。
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 ,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大平板则以攒边方法嵌入边框槽内,坚实牢固 ,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有助于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态 。装饰以素面为主,局部饰以小面积漆雕或透雕,以繁衬简 ,朴素而不俭,精美而不繁缛。通体轮廓及装饰部件的轮廓讲求方中有圆 、圆中有方及用线的一气贯通而又有小的曲折变化。家具线条雄颈而流利 。家具整体的长、宽和高,整体与局部 ,局部与局部的权衡比例都非常适宜。 清代的家具总的来看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 ,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但在民间,家具仍沿袭明式程式 ,保留了朴实简洁的风格 。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清代家具工于用榫,不求表面装饰;京作重蜡工 ,以弓镂空,长于用鳔;广作重在雕工,讲求雕刻装饰。装饰方法有木雕和镶嵌。木雕分为线雕(阳刻、阴刻) 、浅浮雕、深浮雕、透雕 、圆雕、漆雕(剔犀、剔红);镶嵌有螺钿 、木、石、骨、竹 、象牙、玉石、珐琅 、玻璃及镶金、银,装金属饰件等 。装饰图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 、延年益寿、官运亨通之类的花草、人物 、鸟兽等。家具构件常兼有装饰作用。如在长边短抹、直横档 ,肓板脚柱上加以雕饰;或用吉字花、古钱币造型的构件代替短柱矮老。特别是脚型变化最多,除方直腿 、圆柱腿、方圆腿外,又有三弯如意腿、竹节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无束腰 ,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兽首;足端有兽爪 、马蹄、如北京时间砂、卷叶 、踏珠、内翻、外翻 、镶铜套等 。束腰变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鱼门洞、加线;侧腿间有透雕花牙档板等。北京故宫太和殿陈列的剔红云龙立柜,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螺钿太师椅、古币蝇纹方桌 、紫檀卷书琴桌、螺钿梳妆台、五屏螺钿榻等 ,均为清代家具的精粹。家具种类为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 、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 、连椅、凳、杌 、交杌、墩、床 、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 、琴桌、炕桌、书桌 、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 、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架格、闷户橱 、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有座屏、围屏 、灯架等 。
清朝经历了近300年的历史,家具由继承、演变到发展,在形制、材料 、工艺手段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其独特之外。现分述如下:
1、造型厚重 ,形式繁多:清式家具在造型上与明式家具的风格截然不同,首先表现在造型厚重上,家具的总体尺寸比明式家具要宽 ,要大,与此相应,局面尺寸、部件用料也随之加大。比如清代的太师椅 、三屏式的靠背、牙条、腿步等协调一致,造成非常稳定、浑厚的气势 。这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清式家具在结构上承袭了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 ,充分发挥了插销挂榫的特点,技艺精良,一丝不苟。凡镶嵌方面的桌 、椅、屏风 ,在石与木的交接或转角处,都是严丝合缝,无修补痕迹 ,平平整整的融为一体 。家具的主料木材,选料极为精细,表里如一 ,无节,无伤,完整得无一瑕疵。硬木家具的部件和零部件 ,如抽屉板、桌底板及穿带等,所用的木料都是硬木。清式家具的样式也比明朝繁多,如清朝新兴的家具太师椅,就有三屏风式靠背太师椅 、拐子背式太师椅、花饰扶手靠背太师椅等多种 。
2、用材广泛 ,装饰丰富。清式家具喜于装饰,颇为华丽,充分应用了雕 、嵌、描、堆等工艺手段。雕与嵌是清式家具装饰的主要方法。雕漆在清代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福建雕漆享有盛名。嵌有瓷嵌 、玉嵌、石嵌、珐琅嵌 、竹嵌、螺钿嵌和骨木镶嵌等。清代除继承了明代原有的形式外 ,又发展了螺钿嵌,产生了骨木嵌、珐琅嵌和瓷嵌 。
3、骨嵌的作用。骨嵌用在器皿虽然很早,但是骨嵌用于家具上还是清代的创举。骨嵌的鼎盛时期是乾隆中叶 ,其艺术特点有:(1)骨嵌工艺精良,拼雕工巧 。工艺制作上保持多孔,多枝 ,多节,块小而带棱角,既宜于胶合 ,又防止脱落,虽天长地久,仍保持完整形象。(2)骨嵌表现形式分为高嵌 、平嵌、高平混合嵌三种。早期和盛期是高嵌和高平混合嵌,后期都是平嵌 。(3)骨嵌用材多为红木、花梨等贵重木材 ,因其木质坚硬细密,镶以骨嵌更显出古拙,纯朴。(4)骨嵌题材大致可分为人物故事 、山水风景、花鸟静物和纹样四类。
由于工艺美术的发展 ,使得家具制作得以借助各处工艺美术手段,去进行综合的装饰处理 。清式家具的装饰上采取了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 ,构成了它自己的特点,是历代所不能比拟的。
行程推荐
第1天 >>
请于指定时间地点集中,乘空调旅游车前往汕头。午餐(品尝:沙茶牛肉风味餐后到明清古城文化旅游区:游览滨江长廊、湘子桥外景 、古城墙、潮州大前门;然后到“我来自潮州”影视文化街 ,参观博古轩、开元镇国禅寺,后乘潮式黄包车游古城(自费5元/人或免费步行)。参观完毕到名优土特产中心,自由选购手信带回给亲友 。然后乘车往厦门用晚餐(自理) ,品尝当地特色小吃。之后车览白鹭洲夜景,入住厦门市区酒店。
第2天 >>
早餐后乘车到鼓浪屿:毓园 、海产一条街,然后到海上游金门(自理100元),之后到鱼油特产店 ,在这里你可以选购深海鱼油 。午餐后乘车到环岛彩色公路,后到宝树堂参观,之后到集美学村游览龙舟池、参观陈嘉庚故居、归来堂。乘车到汕头 ,晚餐(自理),晚上入住汕头市区酒店。
第3天 >>
早餐后到汕头百载商埠,在龙泉岩风景区游览古龙泉禅寺 、翁万达读书处 ,车览汕大外景,品尝潮汕工夫茶道 。午餐(品尝:潮汕家常风味餐)后到石塔山风景区游览,游览完毕乘车返广州 ,结束愉快旅程!
内 容: 厦门美食地图
一、中山路周围的老市区
1. 中山路的加料烧肉粽,地址:中山路353号。
2. 中山路靠轮渡的老字号黄则和花生汤店,花生汤做得最好,很多厦门的小点心也很好吃 ,又便宜,最适合在这吃早点了。
3. 九市的卤面,地址:局口街71号 。
4. 浮屿鸭肉粥:厦禾路174号。
5. 民族路酱油厂的乌糖沙茶面,民族路27号。
6. 思明南路127号定安广场对面的广州小吃的叉烧煲仔饭 。
7. 天竺人家:镇海路23号之一(中医院对面)。特色:原料均土生土长,以农家风味见长。
8. 新厦虾面:人和路51号。
9. 谢记牛肉饭庄:公园南路38号(牛肉蛋炒饭)
10. 思西沙茶烤肉:局口街132号(沙茶烤肉,海蛎炸)
11. 名人居东北菜馆:忠孝里8号(拌肘花、溜肥肠) 。
12. 小李鲜包坊:虎园路11号(精肉包 ,红糖馒头)。
13. 野战排:公园西路43号别墅(海豹煎蟹,澎澎土豆)。
14. 王老吉凉茶铺:中山路206号(各式四季凉茶) 。
15. 广西信都鸡餐馆:鹭江道海滨美食城外围1号(信都鸡,田螺鸡)。
16. 鹭江道国际银行四楼雅子海景休闲餐厅的日式咖喱的口味煞是纯正 ,电话2071888。
17. 轮渡地下通道的“快可立”珍珠奶茶 。
18. 中山路来雅商场六楼冰吧的红豆牛奶。
19. 中山路“天利和 ”木瓜牛奶。
20. 鹭江宾馆的晚茶 。
21. 幸福路122号之三“小眼镜”排档,专做酱油水。记得要下午6点以前去,不然不是没位子就是没料了,电话:2054568。
22. 在轮渡“春天”的拐角处的台湾小吃店 ,有正宗的台湾小吃 。
23. 大同路的老字号吴再添小吃店很有名气,厦门的许多小吃都可以在这找到,而且很正宗。电话:2034820。
24. 九市(定安夜市路口)第一个巷口的麻糍。
25. 银行中心附近有家海鲜大排档做的丝丁鱼饼、凉拌骡肚 、凉拌骡肠实在是极品 。
26. 局口街的中山路口春卷也很棒。
27. 民立小学对面的“月华 ”的沙茶面和肉粽 ,特别是沙茶面,现在还是由80岁的月华阿婆亲自配料,地址:镇邦路78号。
28. 镇邦路有条很小的巷子,里头有户人家做沙茶面、炖罐的小生意 ,猪心罐、乌鸡罐 、番鸭罐都加了不知道什么药材,口味绝佳 。
29. 公园西门的土笋冻, 地址是斗西路33号。
30. 大中路每天下午有个老阿姨推着自行车在弄口卖厦门特色的春卷,里面有麦芽糖,花生 ,萝卜丝……很好吃啊,价钱是每个1元。
31. 大灰狼美食馆:镇邦路14号 。特色菜有台湾香蜜鸭、海鲜酸辣汤、百合炒板栗 、锅仔枝竹羊腩等。
32. 豆仔尾路的沙茶面和面线糊很不错,老厦门都知道。
33. THE HOUSE 西餐厅,中山公园东门对面一个桑拿的小路进去 ,好象是什么宾馆的旁边的一栋小别墅,很有情调的,做的西餐味道也很好 ,但是价格有点高,而且收10%的服务费!
34. 真锅咖啡馆:鹭江道52号—3海滨大厦一楼 。风景独好。
35. 必胜客海滨店:电话2033876。
36. 麦当劳中华店外卖:电话2097630 。
二、厦大、白城一带
37. 洋洋小吃:厦大建行斜坡边(闽南家常菜,红烧豆腐做得最好吃)。
38. 陶然居:演武路普大广场二楼 ,厦门大学西校门对面。(川菜,特色菜有辣子田螺,晾杆白肉 、辣子串串兔等 ,特色小吃有豆沙脆锅饼等)电话是2191968。
39. 三千里韩国料理:海滨街76号(拌饭、红烧鸡块、冷面口味极佳) 。
40. 黑糖咖啡:南华路27号(海鲜饭 、意大利面,还有多种口味的手工蛋糕)。
41. 南普陀素菜:南普陀寺内。代表作有鹭岛名珠、丝雨菇云、南海金莲等 。
42. 公共汽车博物馆站旁(建行往前5米)有个红记肉夹馍,贡糖夹馍等。
43. 光合作用书房:厦大店(思明南路408—6号)。特色:在咖啡香气中读书,在书香中喝咖啡 。另外 ,咖啡冻做得很好。
44. 文心阁:南华路25号。书卷气最重的品茶去处 。
45. 雅舍咖啡:南华路29号。怀旧的地方,就像奶奶家的老屋。同时还有美味的蒜味排骨饭 。
46. 维尼西亚音乐餐厅:南华路3号。庭院中有藤摇椅,可以“摇摇晃晃”地享受午后的阳光和精致的食物。
三、鼓浪屿
47. 黄金香:龙头路95号(肉松 、肉脯)。
48. 叶氏麻糍:新华书店三叉路口 。
49. 龙头鱼丸汤:龙头路各餐厅的鱼丸汤都很地道。
四、湖滨东西南北路
50. 滨北转盘附近的“宝贵”八宝饭(炖罐特别好),地址在石亭路165号之一。
51. 湖滨北路的舒友海鲜大酒楼场地很大 ,订桌电话:5080675 。
52. 湖滨四里菜市场里的四里的沙茶面。
53. 福联大酒店的自助茶。
54. 湖滨旧货市场对面的“好再来”川菜馆 。
55. 湖明路潇湘湘菜馆,做的湘菜很正宗。
56. 鑫客家府第:官任路38号(汀洲米粉,黄骨鱼炖豆腐)。
57. 胡一刀小吃:后埭溪路102号(西安凉皮) 。
58. 荣记鱼粥:厦禾路871号之九(深海鱼粥)。
59. 上海龙记汤包:湖滨北路20号(鲜美汤包味)。
60. 湖滨南路98-3号老知青的纤丝驴肉,电话是2202855 。
61. 白鹭洲大酒店的鸡软骨、对虾。
62. 白鹭洲欢乐园的鱼头,还有小菜里的鸡爪做得最好 ,电话:5118888。
63. 斗西路祥和广场亚珠大酒楼的白灼章鱼 、芡实煲,小鲍捞饭.电话:2288756。
64. 厦禾路银行中心福满楼的多宝鱼、鲨鱼骨汤、黄金炒饭,电话:2683766 。
65. 湖滨南路北方人独一处的烤羊小腿 ,味道很正哦。
66. 湖滨南路24号北方冰城城饺子馆,特色菜有:小鸡炖蘑菇,贵妃羊肉 ,大骨头炖酸菜,四喜丸子等。订桌电话:2219211 。
67. 湖滨南路164号(中山医院对面)的松花花江饺子馆,特色菜有松花江风味的烤羊腿,帝王纸包肘 ,红烧鲽鱼头,松花江熏鸡等。电话:2206839,5129598。
68. 湖滨四里菜市场的振兴大排挡煎豆干以及煎鱼 、虾等等 。
69. 厦门六中附近的有家石狮牛肉店的牛肉羹很好吃。
70. 巴西万隆烤肉:湖滨北路中信惠扬大厦一楼。是南美洲风味的西式自助餐厅 ,有鹿肉、火鸡、三角肉 、蒜香牛排、牛舌等三十余种肉类可供烧烤 。。
71. 滨北中行后头的客家菜。
72. 振业大厦对面的西安小吃:凉皮很好 。
73. 湖滨北路28号的谭鱼头(大华银行对面)新出的番茄锅很不错。 小肥羊火锅:86路体育东村站下。电话是5031888。
74. 湖滨北路育秀里谭火锅大酒店,电话:5093838 。
75. 糊涂火锅:87路到普利大厦站或48路到太湖新城站下,往前走不远就到。
76. 李老六火锅:106或618路到宝龙中心。
77. 草原兴发:45路国贸站 ,对面湖明路进去 。
78. 回头火锅:1路车或17路车,金榜公园站下,往里走一些。
79. 大华银行大厦文雅公寓3楼西餐厅的海南鸡饭、新加坡肉骨茶 、味道不错 ,环境不错,适合小两口去。
80. 唐二煎饺:石亭路 。主做江苏风味的煎饺,香辣牛肉面颇受青睐。
81. 宏都老上海餐厅:市府大道宏都大饭店二楼。经典菜有水晶虾仁、八宝全鸭、烟熏鲳鱼、蟹粉狮子头 、八宝辣酱等 。
82. 湘厦人湘菜酒楼∶体育东村。特色菜有四道:宋记香辣蟹、宁乡口味蛇、开胃鱼头王 、糯米酥鸭卷。
83. 民间瓦缸煨汤馆:湖滨北路15号外贸大厦东侧 。该馆完全采用中国民间传统的煨汤方法 ,味美、汤香。
84. 好清香大酒楼:湖滨中路85号。点上一盘“风味小吃大拼盘 ”,便可阅尽厦门风味小吃的精华。糯米粥、芝麻地瓜 、韭菜盒和葱糖卷等都不错 。电话:2219778。
85. 潮福城大酒楼:湖滨北路西段建业大厦裙楼。潮州冻花蟹、荷包鸽吞翅、椰表炖官燕 、绍菜煮东星斑、蚝皇原汁极品干鲍是酒楼的代表作 。电话:5115127,5058688。
86. 湖滨北路体育东村的牡丹大酒楼,订座电话:5042666、5042999。
87. 湖滨南南路富山对面的佳丽海鲜大酒楼,电话:5165555 。
88. 湖滨南路619号国贸斜对面玉麟阁的杭州菜很好吃,特色菜有叫化鸡 、老鸭煲。
89. 名典咖啡语茶:湖滨中路7号。特色:和朋友聊天的好去处 。
90. 雅子咖喱屋:湖滨北路马可孛罗酒店对面吉祥花园一楼。有着面湖的幽雅环境和精致的食物。比目鱼两吃 ,把新鲜比目鱼肉做成生鱼片,鱼骨炸着吃,入口即化 。
91. 多桑日本料理:湖滨北路通宝大厦一楼。
92. 品心茶坊:湖滨北路建业大厦综合楼1—3楼(滨北中行对面)。带着茶香味的各色茶点、套餐、小炒。比如:绿茶麻薯、茶香橄榄 、茶糖、龙井炒虾仁…… 。
五、禾祥东西路
93. 白鹭洲路267号之十糊涂火锅的青椒鸡(繁荣广场)。
94. 好好啃大骨头从湖滨南建行红楼边上的路口进去。
95. 逍遥津徽菜(国贸广场和汇禾新城之间) 。
96. 小蒙羊的烤羊排特香。
97. 小城故事附近禾祥东路龙翔花园19号的山里人家闽北菜馆的大田螺,官饼 ,草根汤。
98. 汉宫姜母鸭:角滨路双福花园18号 。
99. 禾祥东路13号奔马饮食店的酱排套餐,8元/份,可以和无锡酱排相媲美。
100. 禾祥西路上海汤包的汤包配剁骨肉汤。
101. 禾祥东路奔马新村二娃川菜的水煮活鱼 。
102. 禾祥东路12号之30店面的老客家食府, 狗肉煲 ,河田鸡。
103. 禾祥西路美仁新村商场1号金永福的酱海螺肉 、蟹虎串烧。
104. 海滨小学附近的无名酱油水 。
105. 问泉美食园:豆仔尾路338号(凉拌海蛰头,椒盐茶树菇)。
106. 阿发酱油水:美仁新村48号(海鲜酱油水,炸海蛎)。
107. 玲珑八面馆:禾祥西路705—709号(城市光廊后面)。主要经营蜀面 ,这里有八种面:牛肉面、炸酱面、猪手面 、肉丝面、三鲜烩面、鸡汁面 、担担面、小面,其他有特色的热菜有桔香排骨、香煎糯米鸡 、生烤鲫鱼等 。
108. 我家咖啡连锁:总店在禾祥西路麦当劳斜对面,(48路车到禾祥商城站下,或者1路车到思北站下,往前走 ,厦禾商城)。特色:德国猪脚,外酥内嫩。另外,这里的我家热调咖啡用了三种不同的咖啡豆子,味道不一般 。
109. 城市光廊:禾祥西路685号。是一家做缅泰菜的主题音乐餐厅。
110. 桃太郎美食广场:禾祥西路805号 。自助的日本美食和烧烤 ,特色菜有驼峰肉、特选带骨牛小排、牡蛎豆腐雪火锅等。
111. 肯尼罗杰斯西餐厅:禾祥西路麦当劳对面。特色:用独特的烤箱烤制出烤鸡,属于低脂肪、低热量食品,卡路里比一般的香辣炸鸡少43% 。比萨也颇有风味 ,如果你是球迷,这里的原版英超球衣一定让你兴奋不已。
112. 松鹤日本料理:禾祥西路繁荣广场一楼。推出了百元料理,用一百元吃遍菜单上的菜 ,颇为实惠 。生鱼片品种丰富。
113. 乐也日本料理:后滨路汇禾新城10—C号。
114. 豪佳香禾祥店:48路禾祥商城站,电话2395058。
115. 古镇茶楼:禾祥东路28号金祥大厦二楼 。古香古色的环境,还有自助餐和50多种茶供选择。
六 、文灶、火车站
116. 厦禾路鑫安宾馆后面的荣记深海鱼。
117. 金榜路牛庆牛肉,里头的牛肉和溪鱼都相当不错 。
118. 文灶附近那家“万德福”瓦罐(鑫安宾馆旁那条路一直往禾祥东方向走 ,右手边可见)里头的纸包猪手,土匪鸭块还有不少客家及湖南特色菜都非常棒。
119. 梧村汽车站对面“杭州食客”的杭州菜和上海菜均不错。
120. 金永福餐厅:厦禾路480号金榜大厦 。特色菜有蜜汁京烤骨、串烧蟹虎 、蛋黄香酥虾、油拌酱海螺等。
七、莲花新村一带
121. 领事馆对面“长安香 ”的面食很丰富,味道也不错。
122. 莲花北路44-45号菲律宾领事馆对面的垄上人家兰州菜馆 ,羊羔肉和丁丁炒面,特色凉拌菜,正宗兰州风味 。
123. 烤肉:位于莲岳里科技幼儿园边。晚上7:00以后才营业。
124. 甜点以嘉莲路172号莎诺西餐厅(圆山酒楼一楼)做得最好,尤以“提拿米苏”为人推崇 。
125. 莲花广场附近煎蟹一条街上有个客家饭店,炖的大笋很好吃。
126. 厦融宾馆后面涵光路8号鑫西域食府新疆风味大盘鸡 、爆炒羊肉、手抓肉。
127. 盈翠一条街有一家卖咖喱鸡饭。
128. 莲花西路新疆食府的馕 。
129. 嘉禾路宝龙中心A-8号上海餐馆的毛蟹年糕、蟹粉豆腐 、大闸蟹等;特别推荐松鼠桂鱼、油炸冰淇淋,订餐电话5039577。
130. 莲花北路53号菲律宾领事馆对面的不二斋面馆:豆腐脑、京式炸酱面 、芝麻烧饼、酱牛肉。
131. 菲律宾领事馆对面的一家最小的、最不起眼的东北菜馆很好吃 。
132. 老妈私房菜:莲花公园菲律宾领事馆旁。不少原料从台湾运来 ,老妈卤肉、鱼头煲都做得不错。
133. 嘉禾路104号,香江商场一楼右侧大厅天骄内蒙食府的怪味羊腿,烤羊腿 、烤羊棒骨、椒盐羊排 。
134. 莲花北路54号莲花二村的东北饭馆“大森林”的酱骨架非常可口莲花北路34号朝鲜冷面馆的冷面很正宗。
135. 莲花二村莲花医院对面麦当劳旁花中胜餐厅由王小二传人带来的好多特色菜,有小二豆腐、小二鱼片 、石头锅等。
136. 菲律宾领事馆斜对面72-73号的阿桂红烧牛肉面不错 ,去吃的多是大模大样直奔目标的回头客 。
137. 小二豆腐旁边的菱香里88号哈瓦那西班牙餐厅,西班牙风味,只是比较贵。
138. 漳江蟹王:香莲里18号5楼。
139. 驴肉香:香莲里26号(葱烧驴排、当归锅仔汤、百合烩芦荟 、酱驴肉) 。
140. 近铁咖啡:莲花路口肯德基对面。
141. 丰尚咖啡:莲花路口盈翠西路16号盈翠大厦2楼。铁板烧做得不错 ,特别是鳕鱼。
142. 哈瓦那西餐厅:菱香里88号 。特色:西班牙餐厅与复合式拉丁吧,电话5536005。
八、湖里
143. 湖里:水上乐园附近广东客家菜馆。
144. 湖里有一家全市最大的酒楼在海天路,叫厦门鹭发美食大庄园 ,电话是5658888 。
145. 湖里竹坑路34号的金宝鸭肉店的冬粉鸭,盐水鸭很好吃,虽然和南京盐水鸭已经完全不同。
146. 湖里工行东门斜对面,竹坑路口莆田阿雄卤面, 特色:兴化烩肠、卤面 、炝肉 ,晚上才开店。
147. 阳楼湘菜:海天路36号(特色:鱼杂火锅,长沙干锅鸡) 。
148. 南翔小笼七贤店:SM商业城北侧一楼。上海风味,厦门惟一(蟹粉小笼、特制蟹肉小笼、南翔糟鸡 、椒盐腰果酥等都很有特色)。
149. 津鱼头火锅:南山路466号(鱼头火锅) 。
150. 上岛咖啡连锁:总店在湖里海天路66号。特色:新推出人参枸杞茶,香蕉船也做得相当美味。
九、莲前
151. 金鸡亭附近的遵义羊肉粉 。
152. 金尚禹洲花园里有龙岩的清汤粉和牛肉丸。
153. 金鸡亭里面 ,去云顶岩的路边有家东北菜比较正宗。
154. 永定驻厦办上面的龙岩特色菜。
155. 东浦路有一家刀削面不错 。
156. 洪文小区的冬粉鸭和龙岩牛肉等小吃不错。
十、江头、莲岳 、松柏
157. 银鹭(店面像沙县小吃店一样普通。吃的却大都很高级,熬鱼翅的沙锅就是街边买的 。几元一个的土锅,又大又土。经常去都是满座的 ,吃一顿常常是一二千元。不过倒也货真价实) 。
158. 彩虹花园对面停车场里“渝园 ”川菜馆的水煮活鱼。
159. 京闽酒店南侧民居一楼的咸稀饭:纯属闽南口味,稀饭是一粒一粒的,不像粥那么粘,汤头的味道很好 ,饭粒有嚼劲。
160. 屿后北里车站后的小巷子里的卤面 。
161. 屿后南里386号105室京闽酒店对面的阿亮大排挡的冬粉鸭和石码五香。
162. 松柏天香阁的梅菜扣肉、南乳空心菜和椒盐丝丁鱼。
163. 长青路280号的阿万加料烧肉粽店台湾肉丸、肉羹汤不错,肉粽不觉得怎样,倒是这家做的一些套餐很有特色,看起来清清爽爽的,觉得很有食欲,而且由台湾老板亲自在打理,服务好极了,一份也才5 、6块钱,还能提供送餐服务,订一份也送 。送餐电话:5084822。
164. 广州茶点:长升大酒店一楼。
165. 青路和湖滨北路交叉口的灌口卤味。
166. 思文长青电器城对面有家新疆的天山饭店,不错的 。
167. 屿后南里150号京闽中心边上的焦记西安风味小吃店羊肉泡馍、擀面皮、油酥饼等多样西安小吃。
168. 阿健牛肉庵:屿后路354号(泉州正宗风味)。
169. 新疆宝文饭庄:松柏中心C座04号(主营新疆菜,菊花羊腿 、风味羊腰、涮羊肉等) 。
170. 湖滨北路和莲岳路路口的一品鲜大酒楼,招牌菜是乌鸡煲,听说用的是同安的土鸡,味道不一样,鲜!电话5326698。
171. 莲岳路37号芭缇雅泰餐厅:泰国餐厅 ,有浓郁的异国风味。
172. 天香阁:松柏小区屿后路236—238号(新派川菜、闽菜;特色菜有梅菜扣肉 、南乳空心菜、砂锅鱼头) 。
173. 龙洲饭店:长青路90—91号(特色菜:笋干焖肉、姜鸡 、冬笋芥菜)。
174. 松柏路汇成大厦旁的京凤大酒楼,电话:5037222。
175. 藏珑咖啡:莲岳路新华大厦一楼 。豆酥鳕鱼很有特色,雪美人等特调果汁也很棒。
176. 雅阁仕咖啡:宝龙中心二期裙楼A3店。
177. 咖啡秀:嘉莲里7号(45路车到莲花中学站下) ,往莲花中学的方向走 。庭院式咖啡和户外烧烤。
178. 鹿港小镇:106,618路到宝龙中心站下,对面就是了,装修不错。(据说冰品是厦门无敌 ,嘿嘿)
179. 藏珑咖啡:86路到松柏站下(可以打牌)。
180. 阿度茶馆:莲岳路10—13号 。每一个座位都用纱巾隔开,通通透透也朦朦胧胧,玫瑰花茶、洛神花冻饮是真正的“秀色可餐”。
十一、集美
181. 无限空间生活馆:集美师院车站对面。特色:现磨咖啡和现调果汁 。
182. 味友面线:集美凤林美路口(同集路旁)。鸭肉面线远近闻名 ,汤鲜味美,面线爽滑。
十二、海沧
183. 土笋冻:厦门海沧大街146号 。老牌土笋冻。
184. 海沧土龙一条街:海沧区海沧镇嵩屿村。每家酒店都是品尝海鲜的好地方 。
185. 海沧东屿村的海鲜也很不错,土笋汤要属“阿婉酒家”的最正宗。
186. 海沧东屿村雅宾酒家口味价格适中 ,它的电话是6055655。
187. 海沧东屿村佳华酒家价格优惠,口味还可以 。
188. 海沧东屿村北路208号的东屿海鲜大酒楼的各式各样的海鲜做得不错,又很新鲜。订座电话:6057778。
十三 、同安
189. 薄饼嫂:同安环城路。地道的春卷 。
190. 同安东山路有一家阿呆咸水鸭店 ,一极棒,很多岛内的跑到同安来就为了买这个。
191. 同安的中山路有一家兰州拉面店,味道不错 ,平常都是人满为患。
关于“太师椅(介绍解释)详细资料大全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蛋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ndanka.com/wiki/202507-896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蛋蛋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太师椅(介绍解释)详细资料大全》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蛋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太师椅(介绍解释)详细资料大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太师椅(介绍解释)详细资料大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