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陈姓

网上有关“百家姓之陈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百家姓之陈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百家姓之陈姓  在中国...

网上有关“百家姓之陈姓”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百家姓之陈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百家姓之陈姓

 在中国,陈姓是大姓 ,七千万的人口位居第五位,其中颍川衍派约5000万;在海外,五千万的华人中 ,又有?陈林半 天下 ?之称 。

陈姓 历史 发展

 源流一

 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 。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 ,奉祀虞舜。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 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 ,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 ,延续568多年 。陈亡后 ,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

 陈姓出自姚姓和妫姓,舜帝姚重华的后裔。舜 ,也称虞舜,姚姓 。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 ,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子孙有以国为姓的 ,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 ,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 ,便发展出其他姓 ,比如陈姓《唐书?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裔33世嫡长孙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 ,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 ,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妫陈胡公满传至10世孙陈完 ,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 ,以故国为氏,称陈氏,后改田氏 。到十代孙田和时 ,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 ,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时,齐国为秦所灭 。齐王建亡国后 ,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 。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建三子:升、桓 、轸。升 、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 。轸奔楚为相 ,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 ,繁衍极盛,播迁极广 。前文已经叙述,从姚姓族人衍生出妫姓 ,再妫姓改姓陈姓、胡姓,部分陈姓再改为田姓。田姓族人再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 ,又改回本族人最早的祖宗舜帝姚重华的本姓姚姓。至舜帝姚重华嫡裔69世嫡长孙西汉谏议大夫冀州刺史姚平为保舜帝正统血脉,避战乱而迁隐江南吴兴郡[今浙江省吴兴县] 。部分田姓族人改为王姓。其它从从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没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 ,便继续发展出其他姓。陈姓发展历程:舜重之以明德,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 ,《韩非子》说:虞夏二千余岁 。《国语》记载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 ,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隶社会的顶峰的代表,华夏正统。自黄帝至舜、禹 ,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彰明德 。因舜帝生于姚虚而姓姚,其子商均生于妫汭而姓妫 ,《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夏代虞后 ,虞族子孙亦姓虞 ,姓妫,姓姚,姓王 ,姓吴......在夏代,有虞氏的首领虞思曾帮助禹的后代少康复国......;在商代,《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为舜后是也。?;在周代 ,《史记》 、《左传》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之产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 ,与其神明之后,以备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侯。?《史记》详细见陈杞世家;自陈胡公以后其子孙姓陈 ,姓胡,姓袁......;陈完,陈厉公之子 ,陈氏重要支系 ,详见田敬仲完世家,陈完的子孙代姜齐称孤道寡,陈完的子孙姓陈 ,姓孙,姓王,姓田 ,姓陆......,虞舜帝部分后裔简表,商族姓氏参考宋微子世家 ,此不累述 。《通志?氏族略》。

 源流二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公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陈国在妫满死后 ,其子孙有以国名为氏,就是陈氏 。除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 ,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 ,亦以国名为氏姓陈。

 除了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陈留,避居陈留郡;二是陈湣公之长子陈衍 ,避居阳武户牍乡或颍川;三是迁居固 始,源于陈湣公次子陈温之后陈琏,其后因无子 ,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源流三

 少数民族陈姓,韩国朝鲜族陈氏:全部来自中国 ,本贯有130多个,但现存不到10个,主要是:江陵陈氏、广东陈氏、南海陈氏 、德昌陈氏、罗州陈氏、骊阳陈氏 、骊州陈氏、临波陈氏、梁山陈氏 、三陟陈氏、神光陈氏、福州陈氏 、杨州陈氏 , 这些陈氏的祖上都是从中国迁过去的 。除梁山 、广东本贯外全部是骊阳本贯的分支。骊阳陈氏是中国宋朝陈诱东渡后的子孙,梁山陈氏是明太祖时陈普才的后代,明朝末年又增添了东援将领陈磷的后孙 ,即广东陈氏。韩国的陈氏和中国朝 鲜族陈氏实际全部是中国汉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 。

 北魏鲜卑族陈氏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 ,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改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

 女真族陈氏 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 ,有的在金末已经形成。

 蒙古族陈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 。

 满 族陈氏 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 ,改为陈氏,仍属满族 。

 哈尼族陈氏 如国家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文兴、第五届政协委员陈批鲁等即是哈尼族陈氏。

 侗族陈氏 如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陈衣 、《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一书作者陈璃春园等即是侗族陈氏。

 土家族陈氏 如第六届人民代表、湖 北人陈忠信即是土家族陈氏 。

 布依族陈氏 如贵州省民委副主任陈永康即是布依族陈氏。

 瑶族陈氏 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麻雷洞瑶民 、圳源洞瑶民及汝城县瑶民个均有陈氏。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也有陈氏 。

 京族陈氏 为该族大姓,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广西防城县人陈润芬(女)即是京族陈氏。

 羌族陈氏 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四川茂汶县人陈花花(女)即是羌族陈氏。

 回族陈氏 明成祖时 ,山东历城回 民陈氏被指定为葬于德州北郊北营村的苏禄东王墓供役 。民国初年,由河南各地迁到湖北沙市三岔路 、迎禧街一带的回 民有陈氏。

 苗族陈氏 如广东省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斯德、城步县政协主席陈加寿等即是苗族陈氏。此外,壮族、黎族 、彝族、朝鲜 族、白族 、高山族 、畲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陈氏 。

 源流四

 源于改姓 ,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隋朝时期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原来是陇右地区(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在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的胡人 ,姓白 ,甚得隋文帝杨坚的宠信,官至柱国,领兰、利二州总管 ,封北郡陈公,陈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 ,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 。明成祖时 ,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 ,官至工部尚书 。

 其它源流说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 ,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 ,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开封以东 ,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 ,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 ,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 。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 。战国末年 ,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 、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 ,生生不息 ,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

 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 ,北魏孝文 时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唐代中,环公(临海令)带着陈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莆田仙游 , 其第五子伯瑄(满公之70世孙),那时因 江南西道 南康县 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在造访马府时,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 ,后遂迷恋匡庐气势磅礴,蠡泽风景优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 , 晦迹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 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德安位居江州 境内 ,九江之南 ,两地相距较近,因而被称之为江州陈氏

 唐初期、中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 。669年 ,朝廷派 河东人陈政、陈元光,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 ,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

陈姓迁徙分布

 陈姓是全球华人 、韩国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广东省、福建省 、浙江省、海南省、 江苏省 、香港、澳门以及台湾、新加坡 马来西亚都是第一大姓 。中国姓氏密度图册中 ,陈姓分布与闽海民系的分布范围极一致,在浙南 、福建以及广东沿海皆极高密度,呈极深红色 ,人口密度在7.8%以上,在珠三角 、长三角呈次深红色,人口密度在6.5%-7.8%之间 ,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区极少分布 。南方地区陈姓位居第一大姓 ,则在北方地区位居第七大姓,超过很多北方典型姓氏。

 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 ,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约5.1左右。全球约达9800多万之众 。

 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 、四川、浙江、江苏 、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 ,在台湾省和广东两省,陈氏约占当地人口的10%以上。

 宋嘉佑七年(1062年),由于陈氏族人过度集中 ,形成了地方上的压力,有碍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经朝中的文彦博 、包拯等大臣合议,宋仁宗准奏 , 决定 采取双分流的 办法  。是年七月,由宋仁宗御赐编号,将家族财产列为291份 ,将陈氏分流至江西、河南、浙江 、湖北、广西、江苏 、广东 、福建、山东、上海 、天津等16个省125个县市 ,入住的田庄达290余处,致使义门陈氏遍植于华夏四方,这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人口分流和远距离的动迁行动。这些陈氏徙居新址后 ,家家门口都挂起?义门?灯笼。

 颍川世泽,太丘家声 。天下陈姓源出于颍川(河南长葛)。东汉时,陈实系胡公满之43世孙 ,为太丘长,人称?陈太丘?。唐代中,环公(临海令)带着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泉州仙游(今天莆田市仙游县) ,其第五子伯瑄(满公之70世孙),勤奋好学,文采出众 。当时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在造访马府时 ,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遂迷恋匡庐气势磅礴,蠡泽风景优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 ,晦迹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 。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 。德安位居九江之南 ,两地相距较近,因而被称之为江州陈氏.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 ,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 ,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

 陈氏入粤 ,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 ,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 、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 ,始于明末 。福建同安人陈永华 ,于明末随郑 成功 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 ,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 ,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在陈氏分流远迁之时 ,陈宗俞(系满公之80世孙)在润州任职别驾 。携子孙迁居丹阳珥陵越塘,成为丹阳陈氏始祖。《丹阳县志?城廓》载,?越塘桥 ,宋祥符八年(1016年),里人陈诚建。?陈诚之4世孙陈震,在越塘生两子 ,长子陈东 ,次子陈南 。陈东死于1127年,年42岁。有遗腹子,取名嗣宗。《丹阳县志?荫袭》载 ,陈嗣宗以父陈东之荫袭,授迪功郎 。陈嗣宗生有四子,幼子陈明 ,由越塘迁往珥陵花家渡 。陈明为花家渡陈氏始祖。

 处于日本的西南部,在九州岛与台湾岛之间,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 ,人口110多万 (1970年)。

 琉球群岛于我国明代初年,曾建立中山国,归附于明朝 ,成为一个藩属国 。明太祖为了便于琉球的朝贡和彼此的贸易往来,便赐给这个小国许多艘大海船,并派遣了同船而去的船工 、水手。?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 ,令往来朝贡。? 这些姓氏即:梁、郑、金 、蔡、毛、陈 、林 、曾、高、吴 、李、阮、沈 、魏、田、王 、马、钱、翁 、穆、韩、宗 、昆 、尹、查、伍 、向、武、吉 、英、陶等 。 暹罗(泰国)、满刺甲(今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使者 、通事的陈氏有:陈康、陈泰、陈耀 、陈义、陈武、陈赋 、陈继荣 、陈继成、陈继章、陈继茂 、陈贵、陈富、陈华 、陈荣、陈浩、陈文鉴 、陈爵、陈宜、陈诏 、陈营等。他们在琉球国定居多年 ,并世代担任琉球国的大使、通事、大夫 、长史 、火长等要职。所以《久米村系家谱?陈氏家谱》载:?陈氏之称闽人也,盖永乐年间迁中山国三十六姓唐荣,以备出使之先 。

伦明的藏书经历

陈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舜。

商朝未年 ,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 ,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於陈(今河南开封以东 ,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 ,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 。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 ,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 ,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 。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 。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 ,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 ,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

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 ,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於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 ,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 。667年四月,陈政卒 ,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 ,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於686年报请朝廷批准 ,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於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 ,成为闽 、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 。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 ,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 ,唐文宗时任宰相 。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 ,始於南宋。北宋末年 ,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 ,至其曾孙二郎 、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 、龙川等县 。陈氏入台,始於明未 。福建同安人陈永华 ,於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 ,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 ,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 ,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 。其中 ,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即陈日),於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 ,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 。明清以后 ,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 、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东莞人伦明 ,仅凭《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一书,即可成为其中一景 。 藏书家枕席经史,沉湎青箱 ,我对他们的痴情,向有好感。我国每年出版各类图书十余万种,数十亿册 ,早已跻身世界出版业大国行列 ,相比之下,人均藏书却远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若追溯藏书的历史,恐怕从有图书那天就开始了 。尽管历史上曾有过焚书坑儒 、战乱 、饥贫甚至“文革 ”动乱时期 ,但藏书的生命力无法根绝。

生于1875年的伦明,正处于粤人南学的一个高潮期,其年代亦是研究近代中国学术地缘与流派的好时段。

《北江诗话》中 ,洪亮吉将藏书家分为五等:一:“推本求原,是正缺失 ”的考订家;二:“辨其板片,注其错伪”的校雠家;三:“搜采异本 ,补石室金匮遗亡,备通人博士浏览”的收藏家;四:“第求精本,独嗜宋刻 ,作者旨意未尽窥,刻书年月最所深悉 ”的鉴赏家;五:“贱焦旧家中落所藏,要求善价于富门嗜书者”、“眼别真赝 ,心知古今”的掠贩家 。按此分 ,伦明当为第一等的藏书家 。

在藏书的生涯里,伦明努力搜集《四库全书》未收录书籍,他的书斋因而起名为“续书楼 ” ,续是继续之意,取意立志完成续修《四库全书》工作。其实仅凭其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举,就当得起“腹怀诗书 ,雍容乃大;胸藏丘壑,志高通博”的评语。

广东藏书文化在近代的勃兴,除了西风吹拂、商贸发展等原因外 ,还有一重要原因,清代末年,一批江浙藏书家在粤当官 ,如布政使姚?P元 、兵备道陆心源、提学使沈增桐等,这些人都嗜好藏书 。上行下效,一批藏书家陆续出现 ,著名如伍崇曜的粤雅堂、曾钊的面城楼 、孔广陶的岳雪楼、潘仕成的海山仙馆。以后又出现了莫伯骥五十万卷楼、伦明的续书楼 、潘宗周的宝礼堂、徐信符的南洲书楼 ,都可在中国藏书史上述一笔。

粤人重商之风尤盛,而学问之道,雍容乃大 ,非超越功利的无为之为不能奏功 。若以急功近利和讨生活的商业市井眼光衡量要求,藏书这类酝酿久远的投入,自然难以继续。

藏与书的境界结合 ,自伦明之后,莞人难再现。

编者按:岁月无痕,找不到怀旧的理由 。

在采写伦明的过程中 ,我一次次被这位一代学人的纯粹与固执深深感动,在叹息他壮志未酬的同时,我也有不少的失落。我固执地在东莞寻找着他残留在这个时间空间里的一点气息 ,却一次次失望。他的故居早已不复存在,后代也无从联系 。

我们只能把目光投向北京,晚清至民国期间 ,伦明在北京生活居住了三十多年 ,所居之处,积书满檐下。如今,虽然伦明在北京的几处故里多已残败 ,但细细探访之时,仿佛依旧能嗅到那股股淡墨淡彩的书卷气。 近代以来,广东藏书家辈出 ,伍崇曜的粤雅堂、谭莹的乐志堂 、潘仕成的海山仙馆、丁日昌的持静斋、孔广陶的岳雪楼 、莫伯骥的五十万卷楼 、曾习经的湖楼……,皆颇具规模,名嘈一时 。然而 ,以藏书丰富而又精通版本目录学来论,则当首推续书楼主―――伦明先生,他集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大学教授于一身 ,在近代广东藏书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中国很多藏书家,均有家学渊源,伦明也不例外。伦明的父亲伦常 ,曾任江西崇仁县令 ,喜藏书,属于人走到哪儿书跟到哪儿的嗜书者,伦常在任期间曾增建毓秀书院 ,捐过不少藏书给该院。光绪元年(1875),伦明出生于东莞望牛墩,行九 ,早慧,尤得父伦常疼爱,年少随父居任所 ,侍左右,因而博涉经史 。直至1889年,伦常卒于江西任所 ,伦明才回来东莞故里。

此后,入试 、求学、为官、任教,藏书一直是伦明的生活重心。晚年累于战乱 ,四处奔走 ,伦明仍尽一切努力藏书,为典籍之保存 、文化的传承作出了个人的贡献,见书如朝圣 ,个中苦楚波折,经济之事窘迫,难以尽言 ,但文化典籍对人生志趣的召唤力,可见一斑 。

1902年,伦明入京师大学堂 ,苦读五年,嗜书“症状”加重。1907年,任广西候补知县。履职两广期间 ,历任广东模范高等小学堂校长、两广高等师范学堂教员、广东视学官等 。1915年后,伦明举家迁往北京,后历任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教授 ,并曾远赴东洋鉴定中国古籍。伦明由对科举制度抱有希望的旧式士子 ,变成新式政府下的文教执事者,内心的波折不可谓不大。新旧情怀的转变,恐怕也是他终生寄情于藏书的重要原因 。伦明为官事迹不详 ,其自述文章,也多陈其藏书得益痛失。民国成立后,伦明任广州省立图书馆馆长兼岭南大学教授。藏书富至数百万卷 。一个人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 ,到底能看得出来 。

伦明藏书有两大特点:一是所藏书籍从不加盖藏书印。尽管家中藏书数百万卷,但当与人谈及所藏某本书时,他能如数家珍地说出某书在某书橱 ,该书缺某卷某页,甚至于某页缺某字。可见其自言“千元百宋为吾有,眼倦灯昏搁笔时 ”非诳语 。

爱书之人 ,其人纯粹,其人固执。伦明藏书有大志、有眼光。随行常三五工仔相伴,“前呼后拥” ,此等“声势” ,所为何事?以备抄写之需 。“书非如布粟鱼肉,取之市而即给,不得已 ,乃以抄书补购之穷 ”,以今日电脑诸虫的心思去推想此事,大概会觉不可思议。“东莞伦明 ,以书为性命,专收清人集几备,尝见语所藏原刻康人集 ,凡十二木箱。”(邓之诚)伦明精通版本目录学,其所得多为善本 。他每到一处,即使囊中羞涩 ,亦必倾其所有,补救散佚珍本,因其衣衫褴褛 ,相识书商戏称之为“破伦”。

约自1917年 ,伦明便开始四处奔走,吁告当局,望出力出资校雠《四库全书》 ,编写《续收四库全书提要》,欲光大我国之学术,修续《四库》成其毕生愿意。此种呼吁 ,屡遭意外 。先是同情伦明之请的陈垣辞去教育部次长之职,后是欲出年资三千元助《四库》重修的胡子俊生意失败,随之计划影印《四库》之章士钊辞去教育总长一职。时运不济 ,造化弄人,藏书家之续修《四库全书》宏愿,终成泡影。

晚年 ,因战祸,伦明先滞留广州,后辗转东莞 ,兵荒马乱 ,日夜惊魂,1938年前后,忽患脑溢血 ,致全身瘫痪,修续《四库》之愿变得更遥遥无期 。病榻之上,惟以诗言志遗怀 ,留诗数百首 。1944年,伦明抱憾终于东莞,年七十。身后 ,经陈垣努力,伦明的部分藏书得以按其心愿,安身于北京图书馆。一人绵薄之力 ,令众多后人受益无穷 。斯人远矣,书墨清韵犹存。口胡传吉 伦明刚到北京之初,居住在南城宣武门外的莲花寺中。北京的南城是最具平民化和地方化的 ,清朝时为了皇城内的安全 ,外地来京人员一律不允许住在北京城内,每天晚上必关城门 。因此,一般人等都要住在城外 ,就连各省进京赶考的举人也不例外,这样也就形成了北京南城商业街、文化街 、各地驻京会馆、名人故居等场所云集的风貌。伦明所居住的莲花寺,便是当时外地来京人员主要居所之一。

莲花寺 ,本是明代旧刹,清乾隆时重修,但到后来 ,虔信者渐少,便改为了各地来京述职大吏的一个行馆,并隶属于善果寺的下院 。清末民初间 ,莲花寺一度是当时名流雅士经常集会的重要场所,清代著名诗人洪亮吉,清末支持戊戌变法的诗人陈衍 ,清末书画家徐琪 ,著有《渊雅堂集》的王芑孙,清末民初与陈师曾、齐白石齐名的画坛主将姚华,都曾居住于莲花寺之中 ,而梨园界名流王瑶卿 、梅兰芳等,当时也都是到莲花寺习画论艺的常客。

民国初年莲花寺仍有僧侣居守,当时的住持僧人为瑞禅上人。据东莞籍“北平民俗家 ”张次溪考证 ,莲花寺原北院为寺,南院为庵 。解放后,莲花寺终因再无香火 ,而转为国家单位宿舍,并公布为北京市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寺旧址门牌1965年改为永庆胡同37号,与北京老字号茶园“张一元 ”总店隔街相望;相邻不远 ,就是车水马龙的菜市口商业区。莲花寺院内也早已不见“树林浓郁,门径极佳”的清幽之景,但前后院的主体殿房依旧完整 ,青砖灰瓦之间 ,犹存一段素雅的风骨 。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莲花寺将依旧难逃城市现代化风潮建设的劫难 。不久前 ,永庆胡同37号的铁门两侧,已经标注上将被“拆迁改造”的字样,过不了多久 ,莲花寺将仅能保留在历史典籍的记述之中了。

由此,也联想起姚华在莲花寺居住时所题之诗:“莲花十载一身藏,丧乱余年事事荒;自与山僧等贫贱 ,不关人事有兴亡。 ” 1915年,伦明全家迁居北京,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才南返故乡 。位于北京上斜街的东莞新馆与烂缦胡同的东莞会馆 ,都见证了伦明这二十余年的藏书治学生涯。

最早的广东东莞会馆在宣武门外的烂缦胡同,与莲花寺所在的永庆胡同首尾相连。清末,广东陈氏家族陈伯陶购得上斜街官宅 ,改建为东莞会馆 ,被称为东莞新馆,坐落在北京宣外上斜街中段路南,现门牌56号 ,与同省籍的番禺会馆为邻 。东莞新馆前身为贵族府邸,据此处居民流传,该处曾为清康雍年间大将军年羹尧的故宅 ,此后这所宅院曾被四川商贾买去,不久又被日本人所赁居,一度改为“日本文学堂”。

据称 ,陈伯陶购此房产后,增建了前院的照壁和后院的古堂,其中馆内的聚贤堂为最主要建筑。除伦明外 ,东莞籍名人容庚也曾经在此居住 。从民国年间,东莞新馆逐渐被辟为民宅,现已公布为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东莞新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四合院格局 ,大部分建筑还保有旧时风貌 ,院落纵深颇深,甚至前后院间的夹道 、留白处都有所保留,尤其在木雕和房檐等细节之处 ,文饰雕刻精致,凸显细腻。不过由于近三十户居民祖辈长期居住其中,伴随房屋的老化修补和扩建 ,院落的布局和规划已有较大改观 。

也有居民谈及,其实院落的格局和早前已经有较大改观,院门只是年羹尧故宅的后门 ,而保存的大部分建筑,也只是年羹尧故宅的下人房和马厩的所在,院内最主要的房屋建筑则是由故宅的书亭改造而成。

但是 ,同样令人可惜的是,与莲花寺命运相仿,此处的东莞新馆旧址也已经被规划进了北京市政拆迁的范畴。未来 ,东莞新馆和年羹尧故宅的传说 ,也只能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了 。 1919年伦明出资,并与孙殿起一起在北京南新华街开设了通学斋书店 。伦明一生藏书达数百万卷,储书箱400余只 ,书肆“通学斋 ”更是名噪京城。借助于精、俭、勤 、恒的经营作风,琉璃厂通学斋成为当时藏书最为完善的全国古书店代表之一。1947年,通学斋将全部藏书捐于北京图书馆 。

据悉 ,在1925年至1935年书铺的鼎盛期,通学斋每年平均可收售古旧书一万至二万部册,总价大洋三万至四万元;店员也从原来的七八人 ,增加到十三四人。其间,康有为和梁启超所办的强学会书局的一部分也纳入通学斋之中。

此外,据曾在通学斋工作的雷梦水先生回忆 ,位于南新华街的通学斋古书店规模并不大,只有两间小门面,但却成为当时文人雅士往来的主要场所 。其中“朱(自清)先生也成了通学斋的常客。除了通学斋外 ,他还到开明书店去买书 ,其他像邃雅斋、来薰阁等那些门面漂亮、规模较大的书店,先生却只是偶然进去看看,并不感兴趣。”(雷梦水《朱自清先生买书记》)

琉璃厂是北京著名的传统文化商业街之一 ,自清乾隆年间便开始经营图书(尤其是珍本 、善本的古籍图书)、字画、古玩 、碑帖、珠宝玉器、文房四宝 。

通学斋书店原来的地址是琉璃厂南新华街74号,现已不存在,尚难判断是否通学斋旧址的准确所在。

明清时期这里曾为明沟 ,民国十三年(1924)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进驻北京,并开始整修城墙 、街道,填沟修路形成新华街。南新华街因位于新华门之南得名 。

改革开放之后 ,南新华街也曾经是北京乃至全国最有名的琴行一条街。因为拆迁改造,这里的许多琴行迁移至新街口,但仍有约30家琴行继续经营。如今的南新华街74号前后 ,依旧被数家大小西洋琴行占据,距离琉璃厂主街四五百米远 。据当地居民介绍,该处的房产经过多次重新翻建 ,面目全非 。以原先相关资料记载推算 ,南新华街74号与书店原址应该相差不远,只是通学斋的痕迹已经不在。□特约撰稿张浩 [以俭?以勤?以恒?破伦]

伦明藏书有三秘诀:“以俭、以勤、以恒”。“俭 ”,以储购书之资:“勤” ,以赴遇书之会:“恒”,以访欲得之书 。他居京 、穗间,均为一清贫教书匠 ,为了购书,省吃俭用,积累资金 ,遇有佳本,则不惜重金购置,甚至变卖家当 ,也在所不顾。他曾自嘲“三十年赢得妻孥怒,辛苦储书典笥裳 ”,好友孙殿起戏称他为“破伦”。

他常亲自游行于厂肆冷摊之间 ,细心翻阅不为人重视的书籍 ,时常于灰尘寸积的旧书中,寻得前所未见的珍本 。若碰到佳本欲购而不得,便以抄书补购书之穷 ,有抄自图书馆者,有抄自私家所藏者。又有力不能致而抄自坊肆者。他常年固定雇用三四名抄工,准备随时抄写 。有一年 ,天津书商重资购入翁方纲未刻稿,因书价奇贵而没买到,他便托名介绍出沽 ,携归府邸,用三昼夜抄了手稿的摘要。其嗜书如此,以致有“书虫”之称。

据孙殿起在《伦哲如先生传略》中回忆道 ,伦明经过几十年的日积月累,藏书达数百万卷,分贮书橱四百余只 ,排列于十数个房间里 ,可称汗牛充栋,蔚为大观 。

[书痴?孙殿起?通学斋]

为筹积资金,方便访书与装补残破藏书 ,1919年,伦明在北京开设“通学斋 ”,并把当时在会文斋书店当店员的孙殿起“挖角 ”过来“主肆务” ,并在这宾主过程中教导孙学习书籍版本及其他学术知识,事见伦明《续书楼藏书记》一文所记。通过“通学斋”,伦明与书商建立起密切联系 ,将京城的珍本,尽可能罗致门下。伦 、孙相交30年,情谊不浅;伦死后 ,孙为“少一同志益友 ”非常悲恸,“每思著文报先生于九泉”,“近日多病 ,恐终负亡友 ,乃力疾述其大略,兹命甥雷梦水代笔记之”,撰成《伦哲如先生传略》 ,为我们留下这位书痴很多珍贵资料 。后来,雷梦水标校整理了《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出版(并收入伦明《续书楼藏书记》附录),代孙进一步报答亡友 。

[续修?四库全书?难酬志]

从1924年起 ,伦明立志续修《四库全书》,得同乡富商胡子俊资助,以每年资助三千元为续修费用 ,连续五年,应该就能全部做完,不料刚开始 ,即因胡子俊生意失败而告流产。

1928年,伦明应东北当局之邀请,赴沈阳任奉天通志馆协修 ,并协助筹印度藏文溯阁的《四库全书》。他曾编订一份包括一万种书的《续修总目》 ,可是次年1月,由于主持影印计划的杨宇霆被刺,计划又告搁浅 。

至于《四库全书》提要的续修 ,伦明先是独力进行,完成经部尚书类,部分稿曾发表于《燕京学报》上。约从1931年 ,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积极开展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工作,伦明便应聘为该会研究员,在全部六十类中 ,他参与撰著的有十一类,负责整理主编的有经部的尚书类等五类、史部的传记类、集部别集类的广东部分等。他还以续书楼藏书供会中之用 。

[著述?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

伦明勤奋笔耕,著述甚丰。除为参与影印 、续修《四库全书》工作而撰写的一批专题文章 ,以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外,伦明还著述有:《续书楼读书记》、《续书楼藏书记》、《渔洋山人著述考》 、《丁卯五言诗》、《版本源流》、《建文逊国考疑》 、《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续书楼书目》、《孔子作孝经证》,及蛰居故里时的乡园忆旧事七言绝句数百首 ,均为学术界所重视。其中尤以《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影响较大 ,是一部有珍贵文献价值的图书馆学著作 。□本报记者梁茜

钩沉辑轶 伦明在《续书楼藏书记》中曾经记载自己小时候藏书的故事。伦明从小就勤奋好学,因伦常疼爱,他得到的赏钱比其他兄弟要多些。逢县差每月解饷至省会 ,伦便私托县差购书,不管贵还是便宜,买回来就是宝 ,父亲对此全然不知 。某日,伦常召集伦明兄弟,询问赏钱存余 ,诸兄弟均献展存余,惟伦明两手空空,伦常以为伦明少不更事 、不知节度 ,于是厉声喝斥,伦明才招认偷购书籍事实,并将购买的书搬出来给父亲检验 ,来来回回竟将整张床堆满。伦常翻检伦明所购书籍 ,惊异伦明涉猎之广,随即转怒为喜。“一生聚书自此始 ”,少年伦明便心怀藏书之志 。

藏书癖由曾君引之

1902年伦明入读京师大学堂后 ,结识了粤藉藏书家曾习经 。曾氏拥有收藏繁富的藏书楼“湖楼”,且通版本目录学。伦明常与之探讨,他有一段生动的回忆。曾习经嗜书 ,每次有客人到他这里来坐,他谈及书,神态飞动 ,论议飑起,一书未谈完,又谈一书 ,手舞足蹈,没一刻停歇 。客人逐渐疲倦,他仍说不停。久而久之 ,客人都很厌烦 ,不愿意与曾一起谈书,但是伦明却以此为乐。伦明每次去造访,曾必留他吃饭 ,请他喝很苦的功夫茶,秉烛夜谈至夜漏四下才作别 。伦明每次都问曾借数册书回去,或读 ,或抄,或校。闲瑕时则常与曾氏偕同游走琉璃厂,在曾氏指导下 ,他版本目录学知识大有长进,对藏书兴趣更浓。他自称:“余之癖于此,由君引之也 。”□本报记者梁茜

一直梦想续修《四库全书》 ,1924年就约富商胡子俊投资,每年3 000金,五年完成。结果以胡子俊经商失败告终。1925年借退还庚子赔款之机 ,当局拟议续修《四库全书》 ,他四处呼吁响应,并作《续修四库全书刍议》、《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稿》、《拟印四库全书之管见》等 。 著《续书楼藏书记》 、《续书楼读书记》 、《渔洋山人著述考》、《版本源流》、《建文逊国考疑》等。藏书史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发表于30年代前期的天津《正风》半月刊 ,是继叶昌炽之后,专补民国以后的藏书故实,凡142首。

关于“百家姓之陈姓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蛋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ndanka.com/cshi/202508-12009.html

(2)

文章推荐

  • 中国哪个篮球运动员死了

    网上有关“中国哪个篮球运动员死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哪个篮球运动员死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中国去世的篮球运动员有龚培山、陈鹭芸、穆铁柱、马连民、吉喆等。1、龚培山龚培山(1929年-2022年12月30日),男,祖籍是湖

    2025年07月27日
    9
  • 献王和精绝女王的关系

    网上有关“献王和精绝女王的关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献王和精绝女王的关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没有关系。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献王和精绝女王并不是一个时期的人物,唯一的联系就是雮尘珠,不过精绝女王已经可以很好的利用雮尘珠,而献王

    2025年07月29日
    9
  • 怡康学校老师名单

    网上有关“怡康学校老师名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怡康学校老师名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怡康学校老师名单:彭雪锋,杨帆,汪秋蕊,周倩云,熊红叶,吴杨梦菲,余菲,陈晶,刘梦琳,吴珂,段澄,艾青,焦烨等。怡康学校(YikangSch

    2025年07月30日
    11
  • 怎么删除苹果手机的icloud备份的照片

    网上有关“怎么删除苹果手机的icloud备份的照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怎么删除苹果手机的icloud备份的照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删除苹果手机中iCloud中的照片需要在“设置”选项中进入备份管理功能进行删除。详细删除步骤如

    2025年08月01日
    8
  • 沈腾年轻时帅气照片欣赏20岁的他眉宇间都是英气

    网上有关“沈腾年轻时帅气照片欣赏20岁的他眉宇间都是英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沈腾年轻时帅气照片欣赏20岁的他眉宇间都是英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发胖不可怕,可怕的是发腮”这句话能听懂的人都应该有深刻的

    2025年08月02日
    11
  • 新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网上有关“新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新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2010-05-21在湖南省湘潭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湘潭市

    2025年08月02日
    9
  • 王仙芝和李淳罡谁厉害(武帝城大战王仙芝赢李淳罡)

    网上有关“王仙芝和李淳罡谁厉害(武帝城大战王仙芝赢李淳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王仙芝和李淳罡谁厉害(武帝城大战王仙芝赢李淳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王仙芝,一生都有着无敌的信念,不弱于人的盖世人豪。在雪中的前中期,王仙芝有着

    2025年08月03日
    10
  • 桃观的解释桃观的解释是什么

    网上有关“桃观的解释桃观的解释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桃观的解释桃观的解释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桃观的词语解释是: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序:“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郎州司马

    2025年08月04日
    11
  • 马思超今年几岁

    网上有关“马思超今年几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马思超今年几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今日(2018-9-27),甜歌天后杨钰莹微博晒出两张与孟庭苇亲密合影照,并配文:“依然是清秀时光…@孟庭苇”。孟庭苇第一时间留言打趣:“我不

    2025年08月06日
    9
  • 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网上有关“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仁

    2025年08月07日
    10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sqyy
    sqyy 2025年08月15日

    我是蛋蛋号的签约作者“sqyy”!

  • sqyy
    sqyy 2025年08月15日

    希望本篇文章《百家姓之陈姓》能对你有所帮助!

  • sqyy
    sqyy 2025年08月15日

    本站[蛋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sqyy
    sqyy 2025年08月1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百家姓之陈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百家姓之陈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百家姓之陈姓  在中国...

    联系我们

    邮件:蛋蛋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