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 、关税同盟理论
对关税同盟理论研究最有影响的是以美国经济学范纳( Jacok Viner )和李普西( K·G·Lipsey ) 。按照范纳的关税同盟理论 ,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 1 )完全取消各成员国间的关税;
( 2 )对来自成员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
( 3 )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这种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相结合的结构,使得关税同盟对整个世界经济福利的影响呈现双重性,即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并存。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所谓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是指假定在经济资源总量不变、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 ,关税同盟对集团内外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物质福利的影响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主要是指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1 、贸易创造效应( Trade Creating Effect )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内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量增加 ,新的贸易得以“创造 ”。此外,一国由原先从同盟外国家的高价购买转而从结盟成员国的低价购买也属于贸易创造
2 、贸易转移效应( Trade Diversion Effect )
假定缔结关税同盟前关税同盟国不生产某种商品而采取自由贸易的立场,无税(或关税很低)地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同盟建立后 ,同盟成员国高产品转由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同盟成立增加,消费开支扩大 ,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这就是贸易转移效应 。
(二)次优理论与关税同盟的其他静态效应
1 、次优理论
范纳认为关税同盟的建立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成员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福利,而这取决于产生关税同盟的环境 ,这就是次优理论( Theory of the Second best )。这个理论认为,如果福利最大化或者帕累托最优所需要的条件不能全部满足,那么尽量满足尽可能多的条件是没有必要的,并且这样做通常会导致次优情况的发生。因此 ,建立关税同盟并不仅仅在成员国之间消除贸易壁垒,并不必然产生次优的福利状态 。所以,要使关税同盟更可能产生贸易创造效应 ,增加福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2 、关税同盟的其他静态福利效应
第一,关税同盟使得各成员国的海关人员、边境巡逻人员等减少而引起的行政费用的减少;
第二 ,贸易转移型关税同盟通过减少对同盟成员国之外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进口需求和出口供给,有可能使同盟成员国共同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第三,任何一个关税同盟 ,在国际贸易投票中以一个整体来行动,较之任何一个独立行动的国家来说,可能具有更强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第四 ,关税同盟建立后,可减少走私。由于关税同盟的建立,商品可在同盟成员国之间自由移动,在同盟内消除了走私产生的根源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查禁走私的费用支出,还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
(三)关税同盟产生的动态效应
所谓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是指关税同盟对成员国贸易以及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税同盟的建立使成员国间的市场竞争加剧,专业化分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使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2 、关税同盟建立后 ,成员国国内市场向统一的大市场转换,自由市场扩大,从而使成员国获取转移与规模经济效益.
3 、关税同盟的建立、市场的扩大 、投资环境的大大改善 ,会吸引成员国厂商扩大投资,也能吸引非成员国的资本向同盟成员国转移。
4 、关税同盟建立以后,由于生产要素可在成员国间自由移动 ,市场趋于统一并且竞争加剧,投资规模扩大,促进了研究与开发的扩大,技术进步提高 ,加速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
二、大市场理论
大市场理论的提出者认为:以前各国之间推行狭隘的只顾本国利益的贸易保护政策,把市场分割得狭小而又缺乏适度的弹性,这样只能为本国生产厂商提供狭窄的市场 ,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和大批量生产的利益。
三 、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是由日本著名教授小岛清提出的。
所谓协议性国际分工,是指一国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另一国,而另一国则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 ,即两国达成相互提供市场的协议,实行协议性国际分工 。协议性分工不能指望同通过价格机制自动地实现,而必须通过当事国的某种协议来加以实现 ,也就是通过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把协议性分工组织化。如拉美中部共同市场统一产业政策,由国家间的计划决定的分工,就是典型的协议性国际分工。
四、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认为 ,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要求有强有力的共同机构和政治意志来保护较不发达国家的优势。所以,有效的政府干预对于经济一体化是很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是变革世界经济格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素 。
导论
第1章 均质与非均质空间分析
1.1 空间问题与经济学
1.2 均质与非均质空间的含义
1.3 传统空间分析路径的特征与局限
1.4 经济空间——均质与非均质的有机统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要素禀赋与经济空间
2.1 斯密的要素禀赋观
2.2 要素和要素禀赋
2.3 要素禀赋与空间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区位
3.1 区位与区位理论
3.2 基于要素禀赋的区位内涵和特征
3.3 要素禀赋与区位变迁
3.4 区位差异与区位主体偏好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区位选择与聚集经济
4.1 从区位选择到聚集经济的演绎分析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微观基础
4.2 均质空间下从区位选择到聚集经济实现的路径
4.3 聚集经济的微观机理——一个非均质空间下的区位选择假说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聚集经济 、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
5.1 经济功能区
5.2 要素禀赋、聚集与经济功能区
5.3 经济区域形成
5.4 经济功能区裂变与经济区域空间结构演进
5.5 经济区域特征及其边界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区域经济发展
6.1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本质
6.2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动力机制
6.3 区域经济发展模型
第7章 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第8章 区域主体与空间经济自组织——基于厂商和居民的分析
第9章 区域主体与空间经济自组织——基于地方政府的分析
第10章 区域协调组织与区域治理
后记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蛋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ndanka.com/cshi/202508-1108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蛋蛋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蛋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关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