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CDMA是什么意思 和普通的有什么不一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CDMA是什么意思 和普通的有什么不一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CDMA是什么?CDMA是“码分多址”数字无线通信技术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无线通信技术 。最初在军事抗干扰通信中应用 ,现已经在北美洲、南美洲 、欧洲、亚洲、非洲 、大洋洲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其中CDMA已经成为美国移动通信公司的首选,韩国已有60%的人口成为CDMA用户。目前 ,全球的CDMA用户已经超过1亿户。国际电信联盟(ITU)已将CDMA定为未来移动电话的统一标准,希望加快发展,实现“一机一号 ” ,畅通世界的理想 。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CDMA移动通信呢?码分多址移动通信技术(CDMA)被称之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于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模拟移动通信)和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技术上有很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一、CDMA信号使用整个频段 ,几乎是普通窄带调制效率的7倍,从综合情况衡量,对于相同的带宽,CDMA系统的容量要比模拟系统大10倍 ,比GSM系统容量要大4-5倍。CDMA具有自扰系统功能,可以对话务量和话音干扰噪声进行折衷平衡,从而可以在保证通话质量的同时 ,尽可能多地容纳用户 。CDMA基站覆盖是“单覆盖—双覆盖—单覆盖”,手机从一个基站覆盖范围漫游到另一个基站覆盖范围时,系统将信号自动切换到相邻的较为空闲的基站上 ,而且是在确认信号已经到达相邻基站覆盖区时,才与原基站断开。这些技术使CDMA既容量大,接通率高 ,又不易掉话。
二、CDMA采用了先进的数字话音编码技术,相当于使用多个接收机同时接收和合成不同方向来的声音信号 。CDMA的声码器可以动态地高速数据传输速率,并根据适当的门限值选择不同的电平级发射。同时 ,门限值会根据背景噪声的改变而改变。这样,既可以使声音逼真,又可以保证在通话背景噪声较大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通话质量 。
三 、保密性强。CDMA码址是伪随机码 ,共有4.4万种可能的排列。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破解密码,窃听通话是极为困难的。
四、电磁辐射小 ,有“绿色手机 ”的称谓 。由于CDMA系统采用了随机接入机制和快速的功率控制、软切换 、语音激活等先进技术,以及CDMA技术规范(IS-95)对手机最大发射功率进行了限制,使得CDMA手机在实际通信过程中发射功率很小 ,电磁波辐射很低。同时,也不产生低频脉冲电磁波。最近,有关技术机构在北京进行的试行测试证明 ,CDMA手机的平均发射功率,仅仅相当于GSM手机等效发射功率的1.78% 。
五、节电。CDMA采用功率控制和可变速率声码器技术,通话功率低 ,可以控制在零点几毫瓦范围,正常工作功率小,能源消耗也小,手机电池使用的时间自然也就长。
需要说明的是 ,CDMA通信是一种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在尽善尽美之前,还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 ,作出CDMA很快要取代GSM的结论还为时过早。GSM现在也还在不断发展完善,其中GPRS就是在GS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组数据通信业务
GSM数字网:GSM: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网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又称 “全球通”,很多公司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工作。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欧洲主要电信运营者和 制造厂家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设计出来的,它是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我国自1994年底开始 , 在十多个省市筹建GSM蜂窝移动通信网,其发展势头世人皆叹,到现在GSM数字网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 (区、市) ,300多个地区和2000多个县市,并可与40多个国家实现漫游。
GSM采用的是数字调制技术,其关键技术之一是时分多址(每个用户在某一时隙上选用载频且只能在特 定时间下收信息),GSM系统有几项重要特点:防盗拷能力佳 、网络容量大、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 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 、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底等。因此其话音清晰 ,保密容易,能提 供的数据传输服务较多 。GSM网能支持的用户数量为模拟网的1.8-2倍。
由于GSM发展极快,在其900MHZ频段满以后 ,又开辟了GSMl800频段,手机工作在900MHZ和1.8GHZ频 段以及GSM1900MHz等几个频段。
CDMA手机与GSM手机相比:CDMA手机具有以下优点:CDMA手机采用了先进的切换技术:软切换技术 (即切换是先接续好后再中断),使得CDMA手机的通话可以与固定电话媲美;使用CDMA网络 ,运营商的 投资相对减少,这就为CDMA手机资费的下调预留了空间;因采用以拓频通信为基础的一种调制和多址 通信方式,其容量比模拟技术高10倍 ,超过GSM网络约4倍;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 应用成为可能,从而使手机从只能打电话和发送短信息等狭窄的服务中走向宽带多媒体应用。
GSM1X:所谓GSM1X就是指支持两种制式网络的双模手机,主要有GSM/PHS与GSM/CDMA两种双模手机 , 比GSM/GPRS大大提高了上网的速度,其中GSM/PHS手机目前仅有Sanyo的PDG-G1000(即台湾大众电信销 售的J100与UT的UT818),GSM/CDMA双模手机则主要是国内上市的三星 、LG与摩托罗拉三款型号 。
GSM1x可以作为一种技术方案,使中国联通在保留已有的GSM业务层和SIM卡用户特征的基础上 ,让其 现有的GSM用户享受到增强的CDMA 1X业务的好处。
GSM1x集中了CDMA 1X 和GSM-MAP的优势,是使用任何频率的GSM运营商均可采用提供CDMA 1X业务的解 决方案。
GSM1x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运营商在现有GSM-MAP网络上的投资,并保留系统中能够提供的所有主要 功能和业务 。GSM1x能够提高运营商的话音和数据容量 ,同时支持在一个GSM网上叠加CDMA 1X网络, 使用基于SIM卡的GSM/CDMA双模手机,以及推动跨GSM和CDMA双网的全球漫游。
3G: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称。标准主要有GSM/GPRS/WCDMA /EDGE/ TD-SCDMA 。3G系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语音、文本和数据服务。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较而言, 3G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极大地增加系统容量、提高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此外利用在不同网络间 的无缝漫游技术,可将无线通信系统和Internet连接起来 ,从而可对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更多更高级的 服务 。
3G技术的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早在2000年5月即确定了W-CDMA 、CDMA2000和TD-SCDMA三个主流 3G标准。
WCDMA:WCDMA全名是(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中文译名为“宽带分码多工 存取”, WCDMA源于欧洲和日本几种技术的融合。它采用MC FDD双工模式 ,与GSM网络有良好的兼容 性和互操作性 。作为一项新技术,它在技术成熟性方面不及CDMA2000,但其优势在于GSM的广泛采用 能为其升级带来方便。因此,近段时间也倍受各大厂商的青睐。WCDMA采用最新的异步传输模式 (ATM)微信元传输协议 ,能够允许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更多的语音呼叫,呼叫数由现在的30个提高到 300个,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线路将不在容易堵塞。WCDMA采用直扩(MC)模式 ,载波带宽为5MHz,它 可支持384Kbps到2Mbps不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的状态 ,可提供384Kbps的传输速率,在低 速或是室内环境下,则可提供高达2Mbps的传输速率 。而GSM系统目前只能传送9.6Kbps ,固定线路 Modem也只是56Kbps的速率,由此可见WCDMA是无线的宽带通讯。
此外,在同一些传输通道中 ,它还可以提供电路交换和分包交换的服务,因此,消费者可以同 时利用交换方式接听电话,然后以分包交换方式访问因特网 ,这样的技术可以提高移 动电话的使用 效率,使得我们可以超过越在同一时间只能做语音或数据传输的服务的限制。
在费用方面,WCDMA因为是借助分包交换的技术 ,所以,网络使用的费用不是以接入的时间计算, 而是以消费者的数据传输量来定 。
EDGE:EDGE的英文全称为EnhancedDataratefor GSM Evolution ,中文含义为“改进数据率GSM服务 ”, 它是一种基于GSM/GPRS网络的数据增强型移动通信市场的亮点,先后有美国的CingularWireless和 AT&TWireless、智利的TelefonicaMoviles、我国香港特区的CSL和泰国的AIS开通了基于 EDGE的服务。与此同时 ,一些欧洲的移动运营商对EDGE也开始表现出兴趣,其中TIM和TeliaSonera 都明确表示将采用EDGE技术。该技术主要在于能够使用宽带服务,能够让使用800 、900、1800、 1900MHz频段的网络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部分功能 ,并且能大大改进目前在GSM和TDMA/136上 提供的标准化服务 。该技术可以提供384kbps的广域数据通信服务和大约2Mbps的局域数据通信服务, 这样可以充分满足未来无线多媒体应用的带宽需求。
EDGE的概念是Ericsson公司于1997年第一次向ETSI提出的,同年,ETSI批准了EDGE的可行性研究 , 这对以后EDGE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尽管EDGE仍然使用了GSM载波带宽和时隙结构,但它也能够用于其 他的蜂窝通信系统 。EDGE可以被视为一个提供高比特率 、并且因此促进蜂窝移动系统向第三代功能演 进的、有效的通用无线接口技术。在此基础上,统一无线通信论坛(UWCC)评估了用于TDMA/136的 EDGE技术 ,并且于1998年1月批准了该技术。
EDGE提供了一个从GPRS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过渡性方案,从而使现有的网络运营商可以最大限度地 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设备,在第三代移动网络商业化之前提前为用户提供个人多媒体通信业务 。 由于GDGE是一种介于现有的第二代移动网络与第三代移动网络之间的过渡技术 ,因此也有人称它为 “二代半”技术。EDGE同样充分利用了现有的GSM资源,保护了对GSM作出的投资,目前已有的大部 分设备都可以继续在EDGE中使用。EDGE能提供三组业务:EGPRS业务:最大速率≥384kbps48kbps/BP; T-ECSD业务:透明增强型电路交换业务 ,最高速率≥32kpbs/Bp;NT-ECSD:非透明增强型电路交换 业务,最高速率≥28.8kbps。
从技术角度具体而言,EDGE的技术不同于GSM的优势在于:
8 PSK 空中接口模式
增强型的AMR编码方式
MCS1~9九种信道编码方式
链路自适应
递增冗余传输
RLC窗口大小自动调整
TD-SCDMA: TD-SCDMA全名是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 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是ITU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间接口技术规范之一 ,它得到了CWTS及 3GPP的全面支持,是中国电信百年来第一个完整的通信技术标准,是可替代UTRA-FDD的方案,是集 CDMA、TDMA、FDMA技术优势于一体 、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移动通信技术, 它采用了智能天线 、联合检测、接力切换、同步CDMA 、软件无线电、低码片速率、多时隙 、可变扩 频系统、自适应功率调整等技术 。TD-SCDMA传输方向的时域自适应资源分配可取得独立于对称业务 负载关系的频谱分配的最佳利用率。因此,TD-SCDMA通过最佳自适应资源的分配和最佳频谱效率, 可支持速率从8kbps到2Mbps的语音、互联网等所有的3G业务。在最终的版本里 ,计划让TD―SCDMA 无线网络与INTERNET直接相连 。
小灵通
小灵通又名无线市话PAS(Personal Access Phone System),是一种新型的个人无线接入系统,它 采用先进的PHS微蜂窝技术,将市话传输交换与无线接入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 ,利用市话的交换传输 资源,以无线方式提供给一定范围内具备移动漫游性能的个人通信终端.简言之,“小灵通”就是 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 ,将原来只能固定使用的电话改变成为随身携带和移动使用的无线电话。
手机制式的发展
1G(first generation)表示第一代移动通讯技术。代表为现已淘汰的模拟移动网 。
2G(second generation)表示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代表为GSM。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 。
2.5G是基于2G与3G之间的过渡类型。比2G在速度 、带宽上有所提高。可使现有GSM网络轻易地实 现与高速数据分组的简便接入 。
目前已经进行商业应用的2.5G(Generation)移动通信技术是从2G迈向3G的衔接性技术,突破 了2G电路交换技术对数据传输速率的制约,引入了分组交换技术 ,从而使数据传输速率有了质 的突破,是一种介于2G与3G之间的过度技术。2.5G的出现主要是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 所牵扯的层面较多且复杂 ,要从目前的2G一下迈向3G是不可能马上实现的。代表为:GPRS, HSCSD、WAP、EDGE、蓝芽(Bluetooth) 、EPOC等技术。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目前我国3G标准还没有颁布。相对 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是指将无线通 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方便、快捷的处理图像 、 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 ,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 、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 为手机融入多媒体元素提供强大的支持。但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 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任何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 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2G网络提供的带宽是9.6Kpbs 。2.5G增加到56Kpbs。 3G将具有更宽的带宽 ,其传输速度将达到100-300Kbps,不仅能传输话音,还能传输数据 , 从而提供快捷、方便的无线应用。
国际红十字会 ICRC和IFRC的区别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报纸可能是第一种重要的大众性通信介质,它主要使用文字内容 ,也使用图形和图像 。
1895年,俄罗斯亚?斯?波波夫和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Gugliemo Marconi)分别在俄罗斯和意大利独立地实现了第一次无线电传输。稍后,到了1901年12月 ,马可尼又完成跨越大西洋 、距离为3700公里的无线电越洋通讯。无线电最初作为电报被发明,现在成了最主要的音频广播介质 。
电视是20世纪出现的新媒介,它带来了视频,并从此改变了群体通信世界。
Vannevar Bush(1890-1974)在1945年发表的论文“As We May Think ”中提出了Memex系统:图书馆将各种信息存储在缩微胶片中 ,各书目之间的连接可自动跳转。Memex提供一种方法,使任何一条信息都可以随意直接自动地选择另一条信息。而且,更重要是将两条信息连接到一起 。这就是超文本(Hypertext)的概念。
多媒体技术的一些概念和方法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纳尔逊(Ted Nelson)为计算机上处理文本文件提出了一种把文本中遇到的相关文本组织在一起的方法,并为这种方法杜撰了一个词 ,称为“Hypertext” 。与传统的方式不同,超文本以非线性方式组织文本,使计算机能够响应人的思维以及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万维网(WWW)上的多媒体信息正是采用了超文本思想与技术 ,组成了全球范围的超媒体空间。
1967年,Nicholas Negroponte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组织体系结构机器组(Architecture Machine Group) 。
1969年,纳尔逊(Nelson)和万戴蒙(Van Dam)在布朗大学(Brown)开发出超文本编辑器。
1976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体系结构机器组向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提出多种媒体(Multiple Media)的建议。
多媒体技术实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1984年美国苹果(Apple)公司在研制麦金塔也称麦金托什(Macintosh)计算机时,为了增加图形处理功能,改善人机交互界面,创造性地使用了位映射(Bitmap)、窗口(Window)、图符(Icon)等技术。这一系列改进所带来的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深受用户的欢迎 ,加上引入鼠标(Mouse)作为交互设备,配合GUI使用,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操作。Apple公司在1987年又引入了“超级卡”(Hypercard) ,使Macintosh机成为更容易使用 、学习并且能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机器,受到计算机用户的一致赞誉 。
1985年,Microsoft公司推出了Windows ,它是一个多用户的图形操作环境。Windows使用鼠标驱动的图形菜单,从Windows 1.x,Windows 3.x ,Windows NT,Windows 9x,到Windows 2000 ,Windows XP等,是一个具有多媒体功能、用户界面友好的多层窗口操作系统。
1985年,美国Commodore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Amiga系统。Amiga机采用Motorola M68000微处理器作为CPU,并配置Commodore公司研制的图形处理芯片Agnus 8370、音响处理芯片Pzula 8364和视频处理芯片Denise 8362三个专用芯片 。Amiga机具有自己专用的操作系统 ,能够处理多任务,并具有下拉菜单、多窗口 、图符等功能。
1985年,Negroponte和Wiesner成立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
1986年荷兰Philips公司和日本Sony公司联合研制并推出CD-I(Compact Disc Interactive ,交互式紧凑光盘系统),同时公布了该系统所采用的CD-ROM光盘的数据格式 。这项技术对大容量存储设备光盘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经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认可成为国际标准。大容量光盘的出现为存储和表示声音、文字、图形 、音频等高质量的数字化媒体提供了有效手段。
关于交互式音频技术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自1983年开始 ,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研究中心,组织了包括计算机、广播电视和信号处理三个方面的40余名专家,研制交互式数字视频系统。它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用标准光盘来存储和检索静态图像、活动图像 、声音等数据。经过4年的研究,于1987年3月在国际第二届CD-ROM年会展示了这项称为交互式数字视频(DVI:Digital Video Interactive)的技术 。这便是多媒体技术的雏形。DVI与CD-I之间的实质性差别在于,前者的编、解码器是置于微机中 ,由微机控制完成计算的,这就把彩色电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而后者的设计目的只是用来播放记录在光盘上的按照CD-I压缩编码方式编码的视频信号(类似于后来的VCD播放器)。这便是在DVI技术出现之后,人们就立即对CD-I失去兴趣的原因 。
尽管考证出“多媒体 ”这个词是由谁和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次运用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 ,1985年10月IEEE计算机杂志首次出版了完备的“多媒体通信”的专集,这是文献中可以找到的最早的出处。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的反响 ,它清楚地展现出信息处理与传输(即通信)技术的革命性的发展方向。国际上在1987年成立了交互声像工业协会,该组织1991年更名为交互多媒体协会(IMA:Interactive Multimedia Association)时,已经有15个国家的200多个公司加入了。
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后来把推出的交互式数字视频系统DVI卖给了美国通用电气 (GE)公司 。1987年 ,Intel公司又从GE把这项技术买到手,并经过改进,于1989年初把DVI技术开发成为一种可普及商品。随后又和IBM公司合作 ,在Comdex/Fall’89展示会上推出Action Media 750多媒体开发平台。该平台硬件系统由音频板、视频板和多功能板块等专用插板组成,其硬件是基于DOS系统的音频/视频支撑系统(AVSS:Audio Video Support System) 。1991年,Intel和IBM合作又推出了改进型的Action Media II。在该系统中硬件部分集中在采集板和用户板两个专用插件上 ,集成程度更高;软件采用基于Windows的音频视频内核(AVK:Audio Video Kernel)。Action Media II在扩展性 、可移植性、视频处理能力等方面均大大改善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逐渐成熟。多媒体技术从以研究开发为重心转移到以应用为重心。
1989年,Tim Berners-Lee向核研究欧洲委员会(CERN:European Council for Nuclear Research)建议建立万维网 。
1990年,K. Hooper Woolsey建立100人的苹果公司多媒体实验室(Apple Multimedia Lab)。
由于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 ,它的实用化涉及到计算机、电子 、通信、影视等多个行业技术协作,其产品的应用目标,既涉及研究人员也面向普通消费者 ,涉及各个用户层次,因此标准化问题是多媒体技术实用化的关键。在标准化阶段,研究部门和开发部门首先各自提出自己的方案 ,然后经分析、测试、比较 、综合,总结出最优、最便于应用推广的标准,指导多媒体产品的研制 。
1990年10月 ,在微软公司会同多家厂商召开的多媒体开发工作者会议上提出了MPC 1.0标准。1993年由IBM,Intel等数十家软硬件公司组成的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市场协会(MPMC,The Multimedia PC Marketing Council)发布了多媒体个人机的性能标准MPC 2.0。1995年6月 ,MPMC又宣布了新的多媒体个人机技术规范MPC 3.0。
1992年,实现网络上的第一个多址传送骨干(M-Bone)音频广播 。
1993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美国超级计算应用国家中心(NCSA: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开发出第一个万维网浏览器Mosaic。
1994年,Jim Clark和Marc Andreesen开发出万维网浏览器Netscape。
1995年 ,与平台无关的应用开发语言Java面世 。
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关于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和解压(解码)算法。
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前身CCITT推出的CCITT Group 2(G2)是一种非常早的压缩方案,用于传真系统。随后推出的有CCITT Group 3(1980年)和CCITT Group 4(1984年) 。
20世纪多媒体应用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企业在多媒体应用领域不断的更新开发 ,多媒体成为了人们生活和企业商务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多媒体领域的令军企业,深圳市盈富通科技有限公司为了在多媒体业务上得到更高更快的发展,推出了企业多媒体应用网大大的促进了企业多媒体设计制作的业务量 ,保持了企业较快的向前发展。
静态图像的一个标准,是国际电信联盟(ITU)的T.81 。静态图像的主要标准称为JPEG标准(ISO/IEC 10918)。它是ISO和IEC联合成立的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建立的适用于单色和彩色、多灰度连续色调静态图像国际标准。该标准在1991年通过,成为ISO/IEC 10918标准 ,全称为“多灰度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 。
视频/运动图像的主要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属的一个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制定的MPEG-1 ( ISO/IEC 11172) 、MPEG-2(ISO/IEC 13818)和MPEG-4(ISO/IEC 14496)三个标准。与MPEG-1、4等效的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在运动图像方面有用于视频会议的H.261(Px64)、用于可视电话的H.263。
MPEG-1标准的正式名称叫“信息技术——用于数据率1.5Mbit/s的数字存储媒体的电视图像和伴音编码”,于1991年被ISO/IEC采纳 ,由系统 、视频、音频、一致性测试和软件模拟五个部分组成。MPEG-2标准的正式名称叫“信息技术——活动图像和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 。MPEG-2的基本位速率为4~8Mbps,最高达15Mbps。MPEG-2包含九个部分:系统 、视频、音频、一致性测试 、软件模拟、数字存储媒体命令和控制(DSM-CC)扩展协议、先进音频编码(AAC)、系统解码器实时接口扩展协议和DSM-CC一致性扩展测试。MPEG-4标准的正式名称叫“甚低速率视听编码”,已完成系统 、视频、音频以及传输多媒体集成框架(DMIF)等部分的2000编辑版,参考软件的2001编辑版在2001年内通过 。
MPEG还曾参与了高清晰度电视(HDTV)标准的制订。后来 ,由于MPEG-2已能满足HDTV图像要求,此项工作才于1992年7月停止。1995年11月28日美国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ATSC, 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向FCC咨询委员会提交了数字电视(DTV)标准 ,并推荐作为高级广播电视标准 。
在多媒体数字通信方面(包括电视会议等)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准,称为H系列标准。这个系列标准分为两代。H.320、H.321和H.322是第一代标准,都以1990年通过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网络上的H.320为基础 。H.323 、H.324和H.310是第二代 ,使用新的H.245控制协议并且支持一系列改进的多媒体编、解码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制定MPEG-1、MPEG-2及MPEG-4的标准基础上,推出了新的标准MPEG-7,该标准的正式名称为“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Multimedia Content Description Interface) , 其目标就是产生一种描述多媒体内容数据的标准,满足实时 、非实时应用的需求,它既不同于基于波形和基于压缩的表示方式如MPEG-1和MPEG-2 ,又不同于基于对象的表示方式如MPEG-4,而是将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多媒体信息进行标准化描述,并将该描述与所描述的内容相联系,以实现快速有效的搜索。它有七个组成部件 ,分别是系统、描述定义语言(DDL)、视频 、音频、多媒体描述方案、参考软件和一致性测试等 。该标准于1998年10月提出,于2001年最终完成并公布。
另一个新的标准是MPEG-21标准(ISO/IEC 18034),正式名称叫“多媒体框架 ”。MPEG-21的目标是 ,把支持分布在大范围网络和设备中的多媒体资源的技术透明地集成起来以支持多种功能,包括:内容创作 、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内容消费和使用、内容包装 、智力财产管理和保护、内容识别和描述、财政管理 、用户隐私、终端和网络资源抽象、内容表示和事件报告等。MPEG-21多媒体框架将标识和定义支持多媒体传输链所需要的关键元素 、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它们支持的操作 。
另外,ISO对多媒体技术的核心设备——光盘存储系统的规格和数据格式发布了统一的标准 ,特别是流行的光盘驱动器和以光盘驱动器为基础的各种音频视频光盘的各种性能有统一规定。 随着多媒体各种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多媒体产业的发展。很多多媒体标准和实现方法(如JPEG、MPEG等)已被做到芯片级,并作为成熟的商品投入市场 。与此同时 ,涉及到多媒体领域的各种软件系统及工具,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些既解决了多媒体发展过程必须解决的难题 ,又对多媒体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并促使多媒体成为一个产业而迅猛发展。
蓬勃发展的代表事件之一是发展多媒体芯片和处理器 。1997年1月美国Intel公司推出了具有MMX(多媒体增强指令集Multi Media eXtensions)技术的奔腾处理器(Pentium processor with MMX),使它成为多媒体计算机的一个标准。奔腾处理器在体系结构上有三个主要的特点:(1)增加了新的指令,使计算机硬件本身就具有多媒体的处理功能(新添57个多媒体指令集) ,能更有效地处理视频、音频和图形数据。(2)单条指令多数据处理(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 process)减少了视频 、音频、图形和动画处理中常有的耗时的多循环 。(3)更大的片内高速缓存,减少了处理器不得不访问片外低速存储器的次数。奔腾处理器使多媒体的运行速度成倍增加,并已开始取代一些普通的功能卡板。
除具有MMX技术的奔腾处理器外 ,还有AGP规格、MPEG-2 、AC-97、PC-98、2D/3D绘图加速器、Java Code(Processor Chip)等技术,也为多媒体大家族增添了风采 。
蓬勃发展的另一代表事件是AC97杜比数字环绕音响的推出。在视觉进入3D立体视觉空间的境界后,对听觉也提出环绕及立体音效的要求。**制片商在讲究大场景前 ,更会要求有逼真及临场感十足的声音效果。加上个人计算机游戏(PC Game)的刺激,将音效的需求带到颠峰 。AC97(Audio Codec 97)在此情此景的推动下,由声霸卡(Sound Blaster)的创始者Creative公司 ,及深耕此领域的Analog Device 、NS、Yamaha、Intel主导生产。AC97硬件解决方案中,由Controller(声音产生器)及Codec IC两片IC构成。
随着网络电脑(Internet PC 、NC)及新一代消费性电子产品,如电视机顶盒(Set-Top Box)、DVD、视频电话(Video Phone) 、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等观念的崛起 ,强调应用于影像及通讯处理上最佳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经过另一番的结构包装,可由软件驱动组态的方式,进入咨询及消费性的多媒体处理器市场 。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研工作
纠正一下 ,不存在什么国际红十字会这一说法。ICRC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FRC是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这两个都是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组成部分,ICRC主要负责战时的人道主义工作 ,IFRC主要负责非战时(灾害等)的人道主义工作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介绍
批准单位信息产业部(2000.1)/重庆市(2000.12)
学术梯队负责人:王国胤梯队: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21人,客座教授4人 ,副教授29人,博士23人。
研究方向
1)智能信息处理
2)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3)网络与信息安全
4)多媒体传输及处理技术
5)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6)中文信息处理
学科特色:主要致力于综合智能系统 、网络流量测量、网络资源动态调度、服务质量(QoS) 、信息安全、生物信息处理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面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展多媒体无线传输技术和多媒体终端协议栈软件的研发等 ,在粗糙集理论的研究方面处于国际知名地位 。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973前期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攀登计划等国家级 、省部级项目。主办了两次国内会议(CRSSC2001和CRSSC2003)和两次国际学术会议(RSFDGrC2003和IFKT2008)。拥有信产部和重庆市“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平台建设和开放性建设 。获得国家财政部资助,拥有中央和地方共建的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测评技术、安全审计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等。
学术成果: ,出版教材 、专著等20多部;发表论文390多篇,其中SCI、EI等收录100余篇;近三年已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项目20余项。可支配经费3000余万元 ,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900余万元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 、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或三等奖多次,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获“重庆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群体称号”。联合培养博士生20多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生已授位300多人,在校硕士生250余人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重点学科介绍
批准单位重庆市(2004.7)
学术梯队负责人:吴渝梯队:博士生导师1人 ,教授5人,客座教授1人,副教授9人 ,博士5人。
研究方向
1)数据库理论和应用
2)软件工程
3)嵌入式系统
4)空间信息系统
学科特色:1)计算机软件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主要从事软件构件和体系结构、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技术等的研究及开发 。另外,在韩国政府的资助下,还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定位服务器技术的研究。
2)研究生和本科教育注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面向社会、面向企业 、面向应用的高层次软件人才。
3)与国际、国内的公司、企业以及政府在软件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广泛合作 。如与印度Global Vision等公司联合进行本科教育和培训;与重庆市信息产业局联合研究重庆市示范软件学院建设 ,探索培养高级软件人才的教育体系和模式;中韩互派学者和学位培养,中韩合作开发GIS软件产品。
学术成果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60多篇;近三年已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 ,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可支配经费700多万元;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办国际会议(ASGIS2004 、ASGIS2007)两次。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学科介绍
批准单位重庆市(2006.1)
学术梯队负责人:唐红梯队:博士生导师1人 ,教授15人,客座教授1人,副教授16人 ,博士11人 。
研究方向
1)计算机网络
2)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3)网络并行计算与资源管理
学科特色
重点围绕计算机网络、网络并行计算和资源管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三个方向开展研究。积极组织力量,策划项目,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助计划 ,同时还依靠学校的科研基金,自定研究课题开展重点方向的预研,为进一步争取项目奠定基础。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标准化项目1项,及多项省部级项目及横向项目,科研经费504万元。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累计发表论文164篇(其中SCI 、EI、ISTP三大检索45篇56篇次) ,专著1部、译著2部,教材4部,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 ,已经申请并公开的发明专利5项。
本学科成功争取到国家“3G军民结合终端设备动员中心 ”和“移动通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点科研基地建设项目,成为重庆市高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力量。同时,初步开展了网络并行计算研究平台的建设 。这几个重点科研平台为本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德国纽伦堡大学Günther Greiner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讲学
应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曹华处长和计算机学院谢显中副院长的邀请 ,德国纽伦堡大学Günther Greiner教授于10月23日来我校进行了“计算机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交流会,并针对留学德国攻读硕士学位等问题进行了现场介绍。Günther Greiner教授分别于1978年和和1980年获德国Tuebingen大学数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90年起在Erlangen-Nuremberg大学任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和计算机图像研究组组长。自2000年起被评为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并调至工程学院任教。现任“三维图像分析与合成 ”博士项目负责人 ,计算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项目)国际留学生相关事务协调员,“基于模式的复杂场景与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和虚拟化”合作研究中心主席 。
2.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李波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讲学
应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国胤院长的邀请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李波教授2009年于10月12日下午来我校进行学术访问和讲学。李波教授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科技处处长,国家973计划项目“数字媒体理解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算机学科评审组专家,总装卫星有效载荷技术专业组成员 ,全国边海防视频监控建设专家库成员,全国多媒体技术标准化技术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工作委员会委员。
(更多学术交流请点击扩展阅读)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Rough Set的自动知识获取技术及应用研究
基于Rough集理论的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研究
2、国家863项目:
多媒体数据动态压缩及其应用研究
TD-SCDMA终端基带芯片软硬件及终端参考设计研发(2004AA123150 ,子课题)
3、科技部攀登计划:
粗集智能数据分析模型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面向不确定海量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数据挖掘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5 、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
高速IP网络流量测量模型研究
6、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基于数据库挖掘核心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面向网络计算机系统的机群服务器实现技术(050311)
7、国家发改委专项项目:
手机基带芯片和无线模块设计开发及产业化
8 、国际合作项目:
瑞典SKB Image Analysis of Rock Fracture
韩国政府国际合作项目 在中国下一代移动通信网TD-SCDMA 环境下的对LBS测位服务器的开发2003-2585
9、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入侵检测系统中数据包快速匹配算法的研究
网络与信息安全传输及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岩石裂隙节理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10、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网络工程及信息化软件关键技术研究(7818)
11 、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
网络示范工程及关键技术攻关
网络应用示范工程
12、重庆市科技项目:
IP网络和电信网统一管理信息模型的研究
重庆电信管理局“九七工程”应用软件开发
1802(网络安全测评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GIS组件库的开发与应用
13、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
基于软总线的TMN实现技术研究
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安全审计与维护系统
基于XML的分布式软构件技术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协议中加密算法的研究
基于粗集的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应用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代表性研究成果
实验室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70多项,累计资金2500余万元;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90余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 。
主要研究成果有: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Rough Set的自动知识获取技术及应用研究 基于Rough集理论的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研究 2、国家863项目: 多媒体数据动态压缩及其应用研究 3、科技部攀登计划: 粗集智能数据分析模型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面向不确定海量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数据挖掘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5、教育部“春晖计划 ”科研项目: 高速IP网络流量测量模型研究 6、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基于数据库挖掘核心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入侵检测系统中数据包快速匹配算法的研究 岩石裂隙节理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8 、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 网络示范工程及关键技术攻关 网络应用示范工程 9、重庆市科技项目: IP网络和电信网统一管理信息模型的研究 重庆电信管理局“九七工程”应用软件开发 1802(网络安全测评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GIS组件库的开发与应用 10、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 基于软总线的TMN实现技术研究 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安全审计与维护系统 基于XML的分布式软构件技术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协议中加密算法的研究 发明专利: 计算机信息安全黑匣子 民兵网络战训练系统 专著: 《Rough集理论与知识获取》 《灾难恢复指南》(译著)关于“CDMA是什么意思 和普通的有什么不一样”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蛋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ndanka.com/cshi/202507-882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蛋蛋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CDMA是什么意思 和普通的有什么不一样》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蛋蛋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CDMA是什么意思 和普通的有什么不一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CDMA是什么意思 和普通的有什么不一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